我,小说,妈妈

2022-06-19 09:26伯安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玩儿女儿

伯安

这是一个看标题就知道有多腥风血雨的家庭伦理剧。

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信奉“学习改变命运”的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儿迷上了看网络小说,愤怒之下浑身颤抖,大吼:“这是你这个年纪应该看的东西吗?”

从此,一场长达数年的战争拉开帷幕。

其间,她为了阻止女儿看小说,使用过的语言威胁数不胜数,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又一次发现我偷看小说之后,她恶狠狠地警告我,再发现的话就用鞭子抽我,当时恐惧、难过和自责形成一道遮天蔽日的阴影,笼罩在我逼仄的世界里。在她离开之后,向来没有记日记习惯的我拿出一个本子,在最上方郑重其事地写下了“遗书”两个字,然后去洗澡了。我忘记洗澡的时候有没有哭了,只记得酣畅淋漓地睡一觉之后就开开心心地上学去了。

那本日记,至今只写了第一页。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小说敬而远之。

在上初中之前,我一直以为所有小孩儿的妈妈都是这样:严厉、苛刻,不允许孩子打游戏、看小说。

上了初中后,我的世界观崩塌粉碎了。我周围有很多家长允许同学写完作业后就可以打游戏,还有和同学一起追电视剧的,再不济的,起码暑假也可以放开了手机权限让孩子尽情玩儿。

最离谱的是我的一个朋友,疫情期间在家宅了很长时间,她妈妈觉得这样不行,就买了很多小说给她,让她“多多阅读”。

在我妈这儿,这不能叫“阅读”,是玩物丧志级别的。

只是,这样一来,我心中就对妈妈有了怨言:凭什么别人都可以玩儿手机,我就不行?但我又不敢把这话说出来,于是很长时间我们双方都处于一种僵持的状态。她藏手机、设密码,我就趁她不在的时候翻抽屉、柜子,自主学会了下载iTunes,清空手机数据。为了看小说,我还在电脑上下载了小说的txt,只等着她进来我就借口说我在写读书报告;假如她谨慎地要查看内容,那就再做一手防备,看小说前先打开读书报告的文档,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切换页面,反正都是文本文档,看上去也没什么差别。

这招我用了很久,后来被她发现端倪——菜单那里可以查看最近打开的文本文档。垃圾操作系统,我恨你!

后来我就用无痕浏览,听见脚步声的时候在三秒内完成超高难度组合动作:合上笔记本、塞到书堆里、掏出作业假装正在写。

妈妈又发现了这一招。在经历了漫长的斗争之后,她似乎也很疲惫了,她叹了一口气,和我促膝长谈了一场。

她告诉我,为什么她不允许我看网络小说。因为它是连载的,就像电视剧一样,看完一集让人还想再看一集,如果没有一次性看完的话,做别的事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起来。

“会上瘾的。”她说,“你现在的年龄有更多事情需要去做,你的自控力还不够,等你再大一些,能够控制自己的时候,我就不会阻止你了。”

我满腔怒火,刻意呛她:“既然这样,不如你让我把这部小说看完,不然我会一直惦记着。”

令我吃惊的是,她同意了。“那你不能再看别的了。”

幼稚的我曾经一度以为我的妈妈不爱我,直到我发现,周围的同学或多或少挨过打,而我的妈妈从来没有打过我;妈妈并不是成绩至上理论者,当我考砸的时候,她会安慰我、带我去游乐园放松,偶尔几次愤怒是因为我的学习态度不好。

我甚至想起来,第二天放学回家的时候,那本“遗书”是被慌乱地摊开的,但我分明记得自己已经合上了。从那时起,妈妈就没对我用过太激烈的言辞。

她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很笨拙地想要让自己的女儿远离那些她觉得不好的东西,却没有能力弥补因此而产生的缝隙。

就这样吧,我、小说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到此为止。我想,哪怕是为了妈妈,我也会努力尝试戒掉小说的瘾。

一点就通:

这篇记叙文,通过记叙“我”和母亲为小说而“斗智斗勇”的各种“招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热爱小说的孩子和“望女成凤”用心良苦的母亲形象。在小作者的筆下,从未打过她、考砸时安慰自己的母亲其实是最爱自己的人,为了母亲,小作者甘心戒掉小说瘾。独特的交锋场景背后,是浓浓的母女深情。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玩儿女儿
色彩玩儿起来
大三的女儿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海的女儿
玩儿火的画家
俺去陕西玩儿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
战“痘”不能痘着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