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022-06-19 14:25高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小事长城教材

高飞

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笼统泛淡、写作不具体、缺乏材料、没血没肉等等。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原因很多,但其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观察生活的能力。

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

语文教材之所以能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形象,正是作者进行观察,产生体会,触发感情的结果。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到对生活作有意识的观察,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内含丰富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写者小,而所见者大,如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索,必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的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所体现的“精神美”,不象鹤立鸡群那样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不留心观察和分析,它会“稍纵即逝”“一闪而过”。周晔笔下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一个例子。要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的深入分析,讲清“小事”不“小”的道理,使学生懂得,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只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是可以“以小见大”的。《在仙台》《书的故事》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好教材。

二、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教学中,教者要联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怎样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1)、由表及里,深入思索。比如同桌的两个同学,其中一个不小心用胳膊拱了另一个同学一下,两个同学便因为“越界“发生矛盾。对此事老师要引导他们分析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使他们经过考虑、分析、认识到事情虽小,但同学之间不是互相礼让,而是斤斤计较,这是不能用正确态度处理同学之间发生问题的表现。根据这件事,他们便以《一件小事》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写得内容真实、生动感人。

(2)、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不宜“粗”。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一景、一物,一个场面,一个事物上,

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如写百米赛跑,发令枪一响,跑道上就出现你追我赶的场面,跑得最快的,或紧追不舍的,甚至落在最后面的运动员,都是作为“点”来具体地写,而其他运动员就作为“面”来略写。许多学生写有关“运动会”的例题作文,之所以往往写成“消息报道”“情况介绍”,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进行細致观察。

(3)、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目力于一景、一物,一个场面,一个事件,这“目力”又怎样具体运用?不能“囫囵”地看,要“拆

散”来看,从各个侧面看。比如看桃花,只有仔细地看,从形态、色彩、花香等方面静观默察,才能发现特点,找出特征。如果只是“浏览”,泛泛地“扫一眼”,那除了看见“姿色秀丽”,闻到“阵阵芳香”之外,是不会留下什么具体印象的。

(4)、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观察与思维,联想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形象,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浅露”。比如《长城》一文,写作者登上长城,脚踩着城上铺的方砖,手扶着垒筑城墙的条石,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从而体会到长城伟大,是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5)、随时采撷,及时记录。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思考所得随时记录,养成观察习惯,积累观察材料,如此久而久之,学生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三、化难为易,有步骤地进行序列训练。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倡就近观察因地制宜,不要动辄就“走出去”。要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提高。要通过“一举一动”“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断练习,训练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技能。片断练习也要讲究序列。比如写“我们的学校”,可以先做“宽阔的操场”,再做“丰富多彩的图书室”“奥妙无穷的实验室”,然后做“生气勃勃的教学大楼”,在此基础上写“我们的学校”便化难为易了。教材中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材料、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想一想”“仿一仿”“写一写”这些多样的训练形式,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总之,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研究生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捕捉人无我有的新材料。

猜你喜欢
小事长城教材
教材精读
关于发型这件小事
小事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长城,长城
生活那点小事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