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2-06-19 19:32任媛媛赵丹丹饶欢郝建雄李丹丹高晓光
中国食品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政食品专业

任媛媛 赵丹丹 饶欢 郝建雄 李丹丹 高晓光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来说是其立人树德的必要环节。目前在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之下,高校各专业的教师都可以做到在所教授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食品工艺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食品有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此课程系统介绍了原辅材料的选择以及食品资源的利用,腌渍烟熏食品、脱水食品、冷冻食品以及灌肠食品的加工保藏原理、工艺,设备以及加工技术等内容。本文首先探讨了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特色,然后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总体教育目标,最后对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探讨。

一、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特色

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食品工艺学是其需要学习的专业核心性课程,是当前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质量控制、食品加工原料、食品加工工艺以及工艺技术参数和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此门课程涉及相当广泛的学科门类,内容庞大,综合性、交叉性以及系统性突出,理论知识点繁琐、枯燥。

此门课程会给食品专业的学生奠定学习食品生产的相关理论性知识基础,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理论课的教学培养食品专业学生分析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从事食品管理和食品生产的专业技能。

二、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最为重要的授课目的便是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可以全方面掌握基础性的食品工艺学相关知识,加工乳制品、焙烤食品或是软饮料时所要使用的具体设备以及必要的实验技能等等,与此同时也可以准确地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所要添加相应原辅料的具体来源以及品质等,掌握食品加工以及贮藏等基础性的方法和原理,并对食品加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增强学生食品理论以及应用方面的能力,使高校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进程中得以熟练应用所掌握的食品专业理论知识。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开展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是保证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能和相关专业的理论课程实现同步推进,达成协同育人、共同进步这一重大目标。高校要推动不同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做到同具体的专业课程进行结合,全方位构建高校的思政建设。对于食品专业来讲,高校要在保证学生已经有效掌握食品工艺学具体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同时,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食品加工作为主线路,使得高校课程思政得到落实。

三、食品工艺学课程

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1.将课程与保护和弘扬我国传统及优势文化相结合。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会涉及到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这是思政教育重要的融入点。譬如为了使食物的保存期限得到延长,古人早就学会去除食物中水分这一方法。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便记录了如何使新鲜食物脱水,从而延长其保质期。李时珍也曾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将新鲜桃子脱水,从而制成桃干这一工艺。食品腌制、发酵以及烟熏在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加工处理方法,有很多食品都会采用这三种方法作为主要的加工工艺,譬如传统酸菜以及泡菜的腌制,湖南腊肉的熏制以及金华火腿的腌制等等。通过对蕴含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特色传统饮食加工工艺的讲解,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程的内在动力。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课上教师教学、线上学生自学以及线下展开讨论这一混合式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政元素能够有效融入到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在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结合具体的食品工艺流程来教授食品专业的基础知识。比如,结合新闻所报道的具体食品案例去分析,从而促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成长为一个对大众负责、对食品安全质量负责的优秀食品人。再如,在食品工艺学的课上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应用新媒体资源,譬如中国慕课平台,采取更具有人性化的手段、方法,使课程可以融入与思想政治方面相关的教育内容,扩充相关教学资源,并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不同的学生展开教育。慕课平台在我国是较为新颖、现代化的一种高校授课方法,与食品工艺学的基础理论以及新技术相结合,可以促使食品工艺学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另外,在当前食品工艺学的课下教学中,教师还借助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手段,逐渐使高校学生形成自行预习、专业教师课上亲自指导并答疑解惑这一模式,促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可以主动在课前熟悉好课堂内容,同时找出问题与难点,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变成了主体,而专业老师则是辅助角色,可以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升华教学主题。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食品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到校园中,给学生一些专业方面的指导。也可以组织食品专业的学生到食品行业的公司见习,使学生可以加深对食品操作技能的理解。食品学院的教师队伍间也要有效地展开沟通,深入挖掘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授课方式的进一步革新,有效塑造当前学生的优秀品质,培养出积极向上的食品人才。

3.坚持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高等学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来讲,务必要坚持应用显性隐形相结合、共同协作教学这一有效教学手段。譬如在食品工艺学的课堂中,用新闻所报道的食品案例去分析,可以促使学生能主动去探讨当前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正确对待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传闻,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大学生优秀的个人作风。学校可经常举办一些食品的相关竞赛,比如红酒大赛和蛋糕大赛等等,这将使高校食品专业的学生对于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学习更为积极,充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实现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有效融合。

4.探索适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的三级联动。如果想使当今高等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就务必要运用有效且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以大学生为中心,实施三级联动。所谓三级联动,就是要从高等学校、学院和教师三个重要层面来进行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第一,高等学校的管理阶层需要对于课程思政提高重视程度。推动高校的课程思政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教学改革实施的相关问题,因此,高校的管理层务必要要给予高度重视,以此真正地落实当前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第二,食品学院也应积极地推动课程思政。譬如组织学生学习具体的思政理论,不断挖掘食品工艺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组织食品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撰写和思想素养相关的各种案例,与此同时学校也应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最后,高等学校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例如要求大学生做到课前不迟到,同时教师也需要课前便到达教室。要求大学生积极认真完成作业,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高度认真地批改作业并给出相应的评语。

5.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奖罚机制。构建合理且又适宜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衡量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效果,这对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到以大学生为中心,健全高校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与指标,紧紧抓住大学生这一中心点,全方位对当前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开评价。其次要提高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整体教学队伍的建设,包含校级的管理人员、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队伍以及高校教师队伍,促使这三方实现三级联动,一起承担育人这一重任。与此同时,也要不断优化高等学校的监督审核程序以及流程,譬如提高大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参与度,提高思政教学的考核力度等等。最后要有效建立起高效的课程思政奖惩机制。可以把高校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程度纳入到年终考核之中,促使高校教师能够主动且自觉地担负起育人这一重大责任。对学生而言,可将参与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情况纳入到学生考核体系之中,鼓励大学生自觉参与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提高自身水平。

通过对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关改革,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究课程思政教学的相关载体,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做到全员、全程且全方位育人,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当今的课程教學过程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适合于新时代食品行业发展的综合、新型性人才。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大学《食品工艺学》混合式教学课程立项(2021.10);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食品工艺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QGJY2021017)。

作者简介:任媛媛(1980-),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猜你喜欢
思政食品专业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