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雨”“飞雪”的历史比较考察

2022-06-19 07:26刘巧
雨露风 2022年5期
关键词:演变语义

摘要:在表示雨雪降落的语义场中,“雨”“雪”常和“飞”搭配。“飞雨”“飞雪”两词自古至今就存在着使用频率不等的情况。“飞”对后面的名词具有限制性,必须是轻量型名词。因而,在“飞雨”的语境中,只能是小量的雨,同时由于又受到同一语义场“下”“落”“降”的制约,导致使用频率一直不高。而“飞雪”中的“雪”由于在人们认知中始终具有轻盈的特征,故使用频率一直较高,不论哪个时代都大大超过了“飞雨”。

关键词:降落义场;语义;演变

关于雨雪降落现象的表达,现代汉语方言存在差异。《汉语方言地图集》[1]以长江为界,总结出了“下雨”义的说法类型,主要为“下雨”和“落雨”,同时还存在“落水”“荡雨”“做雨”等说法。张雁在其《兴替与选择:“下雨”“落雨”的历史比较考察》[2]一文中,考察了历时文献语言中跟“雨雪霜露”经常搭配的“下、降、零、落”四个动词的兴衰继承与分化过程;田立在《“下雨”一词的地理语言学分析》[3]中主要探讨了南北方对于“雨水降落”这一现象的称呼(即“下雨”和“落雨”)差异,以及差异形成原因。据《成都方言词典》[4]以及《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5],动词“飞”也和“雨”搭配,表达下雨义,如四川方言“飞雨点子”“飞龙雨”。在表示天气类的词语中,“飞”只和“雨”“雪”相搭配,而“飞雨”和“飞雪”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异。

因此,本文根据历时语言文献,在考察“飞雨”和“飞雪”的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探讨“飞”这个词作为降落义的使用搭配情况,作为雨雪降落义场的补充。

一、历时层面使用情况

通过对“飞雨”与“飞雪”两词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及语料库在线网站的检索,我们分析出如下数据(见表1)。

“飞雨”一词在古代汉语共计82例,其中属诗词曲赋共计70例,约占85.37%;现代汉语中占4例。“飞雪”在古代汉语中共计224例,其中所属诗词曲占168例,约占75%,现代汉语中占251例。

我们可以看出,“飞雨”与“飞雪”存在着使用不平衡的情况。从体裁来看,两者大都是用于诗词曲。从共时平面来看,不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飞雪”的使用次数大大超过了“飞雨”;从历时角度来看,“飞雨”的数量在现代汉语中急剧减少,而“飞雪”则相反,数量仍在增加。

(一)“飞雨”的用例分析

“飞雨”目前最早见于南朝宋鲍照的《园葵赋》:“尔乃晨露夕阴,霏云四委,沉雷远震,飞雨轻洒,徐未及,疾而不靡,柔莩爰秀,刚甲以解。”

其他例略举如下。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因驰,未里余,飞雨大注。方知非常人也。(《太平广记》)

笑匆匆呼酒,飞雨夜行舟。(张炎《潇潇雨》)

想人生碌碌纷纷,几度落红飞雨。(吕济民《鹦鹉曲》)

“飞雨”多用于诗词曲中。诗词曲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以及词类错位现象,因此,在82例中只有少量的例子是明确的动宾词组,而其余的大都是作为名词词组“纷飞的雨”整体出现。

从历时角度看,“飞雨”一词在唐宋的诗词中达到使用的高峰,而元明清后使用频率逐渐下降,到了现代汉语中则很少使用了。

据张雁研究,汉代以后的词汇系统中具有“雨雪降落义”的动词有5个:雨、零、降、下、落。“雨”字在南北朝后期基本上从口语中衰亡;“零”字在唐以后基本上不用于雨雪降落;“降”字一直沿用到现代,为现代汉语书面语所继承;“下”成了现代汉语表示这一意义的最基本的词,活跃于普通话和北方方言;“落”字则广泛应用于南方方言中。

因此,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飞雨”几乎已经被“下雨”所替代,而在方言中,也被“落雨”所代替。

但“飞雨”相较于与其他表降落义的词大量存在于诗词中,究其原因,“飞”更具有艺术性,展现了雨点纷纷扬扬的感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诗词曲长用情景交融,以景衬情,而在描写雨景时,使用“飞雨”一词,不但以动写静,更增添了画面凄凉朦胧的美感。

(二)“飞雪”的用例分析

据语料库来看,“飞雪”一词产生的时代早于“飞雨”,最早出现在战国屈原《招魂》中:“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其他例略举如下。

派流西南,春夏含冻,晨夕飞雪,雪霏五彩,光流四照。(《大唐西域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东出县郭门,则阴风刮地,飞雪雾天。(《太平广记》)

“飞雪”虽然同“飞雨”一样,大量出现在诗词曲中,但是也出现在众多体裁中,如笔记、小说、话本等,主要用于环境描写。就古代汉语来看,“飞雪”一词也是在唐宋的诗词曲的使用中达到高峰,原因也在于其自身表达的艺术性。

但是,发展到现代汉语,“飞雪”的使用次数竟然大大超过古代。一方面是因为“飞雪”一词由于在古诗文里经常出现转而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基本词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飞雪”的语义特征所导致。

二、共时层面使用情况

同样是属于天气变化的雨雪,为何在现代汉语中,“飞雨”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而“飞雪”仍频繁出现呢?

(一)“飞雨”的语义特征

飞,《说文解字》:“鸟翥也。”本义是指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后来泛指物体在空中飘荡或飘扬。 在这一语义中,“飞”所加的事物一定是具有轻盈的性质,如“飞絮”“飞沙走石”“飞花”等。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曹植《朔风诗》)05A1C1FE-55B5-42A8-B5FC-900015809421

邀客西园公子家,东风二月已飞花。(何景明《叶四公子西园》)

在语言的类推作用下,“飞雨”的语境中,所“飞”的“雨”也一定需要这种性质。语料库中所呈现的用例正是符合这种情况。

远处,只有你的身影在雨幕中闪闪烁烁踽踽独行直到飞雨被那片如血的残阳灼尽。(CCL语料库)

8日夜,葡萄牙波尔图,飞雨时落时歇,仿佛和安塔斯体育场上的风云变幻相应和。(CCL语料库)

第二十届汤姆斯杯暨第十七届尤伯杯羽毛球赛总决赛就在这场[飞雨]中拉开了序幕。(CCL语料库)

另一方面,在现代汉语中,已有表示表雨降落义的常用词,我们只分析常见的三个词:“下”“降”“落”。虽然“下”和“落”存在一些方言使用的区别,但是我们在这里不进行区分。

首先从相同的语境来看,“下雨”“落雨”“降雨”相较于“飞雨”,完全不会受到“雨量”大小的限制。

飞雨:

(1)昨晚飞雨,地上有点湿润。(正确)

(2)昨晚飞了点雨,地上有点湿润。(正确)

(3)昨晚飞了小雨,地上有点湿润。(正确)

(4)昨晚飞了大雨,地上有点湿润。(语义错误)

下/落雨:

(1)昨晚下/落雨,地上有点湿润。(正确)

(2)昨晚下/落了点雨,地上有点湿润。(正确)

(3)昨晚下/落了小雨,地上有点湿润。(正确)

(4)昨晚下/落了大雨,地上有点湿润。(正确)

“降雨”多用于天气报道中:

(1)昨晚降雨1毫米。(正确)

(2)昨晚降雨25毫米。(正确)

下面通过语义图来表示区别(见表2):

在“雨量”义位上的语义图

通过上图可知,在“飞雨”的语境中,必须是雨量小的情况。相较于其他三者具有明显的限制性,使用范围没有后三者广泛。由于语言的经济原则,所以“飞雨”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除此之外,“飞雨”的“雨”还具有随风飘洒的特点,如“纷飞的雨”,与垂直下落的雨略有不同,除了在文学语境中,没有必要突出其特点,所以我们很少使用“飞雨”。只偶尔存在于一些方言中,如成都方言的“飞雨点子”(落雨点子),重庆话的“飞雨”,但此时也是表示下小雨。

(二)“飞雪”语义特征

在现代汉语中,同样也存在“下雪”“落雪”“降雪”,为何“飞雪”没有被完全替代呢?

首先,正如上文所说,“飞”字所加的事物具有“轻”的特点。然而,在人们的认知中,不论雪量的大小,“雪”这个物质始终是一种轻盈的状态。如《世说新语》中被后世称赞的咏雪之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以及我们常见“鹅毛般的大雪”这样的比喻句,即使是“大雪”也如“鹅毛”般轻盈。因此,我们常用“飞雪”来指雪在空中飘荡。

相较于“飞雨”,只有在雨量少时才有可能具备这样的特点,而“飞雪”却不受这样的束缚,因而“飞雨”的使用频率大大低于“飞雪”(见表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飞雨”“飞雪”的历时兴替变化和语义比较分析,我们发现“飞”对后面的名词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一般是轻量性物质的名词,比如“飞絮”“飞沙”“飞花”,因此,“雨”要想出现在这样的搭配中,就必须是雨量小的情况。而“雪”在人们的认知中,不存在大小量的区别,都是轻盈的物质,因此,不论是雪量大还是雪量小,都可以出现在这一语境中。发展到现代汉语,“飞雨”被适用情况更广泛的“下雨”“落雨”“降雨”等詞替代,所以,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而“飞雪”由于本身适用范围较大,所以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被“下雪”“落雪”“降雪”所替代,因此使用频率仍然较高。

作者简介:刘巧(1998—),女,重庆巴南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

参考文献:

〔1〕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2〕张雁.兴替与选择:“下雨”“落雨”的历史比较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04):75-81.

〔3〕田立.“下雨”一词的地理语言学分析[J].文教资料,2021(10):1-3.

〔4〕梁德曼,黄尚军.成都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5〕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05A1C1FE-55B5-42A8-B5FC-900015809421

猜你喜欢
演变语义
道路场景下级联语义通道的精细化分割方法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