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体现与融合

2022-06-19 01:45王卓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立德树人高中地理

王卓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体现与融合的作用不可忽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对相关侧面进行轻重衡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体现与融合主要存在课堂教學思政元素融合意识不强、教师对教材思政元素发掘不足、思政元素与课堂进程协同难的问题。要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思政意识、积极寻找思政衔接点、探索课堂思政多元融合路径,来逐步优化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体现与融合。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政元素;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需要贯穿全学科、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教学加以渗透和融合,使得知识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在课堂中同时体现,所形成的融洽整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与道德情操,真正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高中地理教学作为我国中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课堂教学中同样要加强贯彻融合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以立德树人总目标为指引,融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引领,把握高中地理教学的知识性与时代性,坚持智育与德育并行的思路,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体现与融合的可行实践路径。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体系展开

课程思政元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和融合至关重要。但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教学思政元素具有多个侧面,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对相关侧面进行轻重衡量,将最适宜向学生展示和传授的思政元素加以充分发挥,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反而会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在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着重加以考量和设计,力图将教学思政效果完全展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侧面:

(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堂教学思政元素中,对家国情怀的培养尤为重要,也是重中之重。课堂教学往往最直观地是向学生教授学科知识,让学生对教材知识学懂、学透。但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品德教育不可忽视,需要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相结合,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在这方面可以进行着重体现。笔者以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为例,本课主要介绍我国的海洋空间资源及其与我国国家安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海洋空间资源、海洋上空、海面及水体等相关概念知识进行系统性讲解外,要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介绍我国对南沙群岛、钓鱼岛等的固有主权以及近年来相关领土及海域受到的外部挑战的相关情况。一方面是丰富和扩充课堂教学的现实素材,让学生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将知识学活、学透;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对我国相关领土及海域的主权拥有清晰的认知,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的培养在课堂思政教育中尤为重要,其要求学生能够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能够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与基本人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情怀的体现和阐释同样必不可少,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加以反复打磨。以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第三章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为例,本课知识性内容以讲解“一带一路”的由来、范围、意义等为主要内容,但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内涵的人文情怀。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理念内涵与人文情怀。在本节的讲授中,教师就应当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介绍讲解我国相关方面的顶层倡议和理念,结合课程学习加深学生对这一类理念的认知,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他人、关切人类的生存和幸福等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2]高中生群体是即将成为国家建设者的一个群体,理应对于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同样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要树立学生乐于奉献、明辨是非、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社会责任理念。以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第二章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为例,在这一节中,知识层面主要讲授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困境与治理,实际上背后暗含的重要思政意义是要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珍视生态环境。在这一思政目标指引下,教师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近年来国家采取的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等保护措施为实例,向学生们拓展阐释这一生态环境文明思想理念,让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就理解人类生存与自然和谐之间的重大联系,设立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形成生态和谐意识,做对自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尊崇学习,勇于探索,这是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应当形成和能力,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故而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相关能力与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兼顾注重对学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方面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善于启发,乐于引导,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将这种精神既在课堂学习中外化于行,又在课堂内外内化于心。教师对于探索精神的培养与引导,应当始终贯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在每一课每一节中均可以有所体现,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体现与融合的难点

(一)课堂教学思政元素融合意识不强

课程思政教育多年来一直作为教育教学相关内容的一部分被提及,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真正将思政元素予以充分融合的教师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的思政元素融合意识不强,尤其对于高中地理这类外观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大的学科来说,教师往往会忽略思政元素的体现与融合。这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对思政关联板块的选择性忽视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在评价自身教学效果上对思政效果的选择性忽视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这类情况,严重影响了思政元素在课堂中的体现,同样也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效果的实现。

(二)教师对教材思政元素发掘不足

高中地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关切到课程思政元素的安排与渗透,从知识篇章的安排布局、阅读材料的选取、课本习题部分的问题设置等均有所体现。在此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按照教材所体现的思政元素予以发掘和展示即可完成课堂思政教育的初步目的。但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体现与融合,绝不仅仅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顺序讲授即可,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设计与安排进行进一步的展现与升华。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往往会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串联与讲授,而忽视思政元素的发掘,进而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显得“徒有其表”,教材精心设计的思政元素在课堂上匆匆而过,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而到位的思政教育,甚至连最基本的思政要求都很难达到。

(三)思政元素与课堂进程协同难

高中地理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体现,除了要依托教材内容这一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外,更重要的还是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中加以凸显和升华。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开始就将学科知识与思政元素加以结合,从课程准备到课程讲授均加以贯彻执行,其中的关键便是课程设计过程中二者的协同问题。一些教师本身对于课程思政相关问题便缺乏关注和了解,或者有一些了解但理念思路较为陈旧,或者对于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把握不够准确,这都就会导致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呈现分离的状态,协同性不高便会使得思政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体现与融合的提升

(一)强化课堂教学思政意识

实践优化需要意识先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体现与融合的提升首先就是要强化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思政意识。积极推动和鼓励教师提升教学思政意识,充分认识到思政元素的体现与融合是高中地理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主动从备课环节开始即关注到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进行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评价的全方位思政融合。尤其是课前准备阶段,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在思政元素融合的思路指引下,注重日常教学素材的积累,包括新闻报道、学术评论等文字素材,宣传动画、电视电影等视频素材,风景照片、现场纪实照片等图片素材等各类教学素材,积极思考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的思政作用。

(二)积极寻找思政衔接点

思政元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与融合,需要教师依托思政衔接点的阐释加以衔接,所谓思政衔接点往往在所用教材安排中即有所体现,但更需要教师在课前加以寻找和揣摩。以思政衔接点为切入,教师在思政元素的展开上便显得水到渠成,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的德育教育也更加自然和顺畅,否则便可能出现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在课堂中脱节的情况,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也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衔接点在何处、衔接什么内容、衔接多少内容,这样的问题是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和課前准备中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绝不是课前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解决的,积极寻找思政衔接点的重要性即体现在这里。以教材为核心和基础,结合学生德育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对思政衔接点进行积极思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思路。

(三)探索课堂思政多元融合路径

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应当探索和推行多元的思政元素融合路径,摆脱以往较为单一的说教式课堂思政,以避免出现这种思政内容“教师难讲、学生难听”的情况。探索课堂思政多元融合,首先就需要教师探索实践多元化教学方式,而后将思政元素予以有机融合与体现,如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体系性知识与沉浸式情景相结合等方式。要充分发挥课堂内外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的协同和联动作用,共同打造适合本班级、本课程的多元思政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2-04-10].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EB/OL].(2016-09-09)[2022-04-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09/c_1119542262.htm.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立德树人高中地理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