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分析学语境中筝曲《秦土情》的语言特性

2022-06-20 14:34刘雪琳
艺术评鉴 2022年9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

刘雪琳

摘要:本文以筝曲《秦土情》为例,从音乐分析学的角度对乐曲中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其中,既需要从音乐表现要素的角度进行思考,也需要从演奏技法运用的角度进行探求,从而体现出语言分析的综合性以及系统性,这不仅能为筝曲的创作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也能为古筝演奏实践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所以应重视音乐分析在筝乐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分析  筝曲  《秦土情》  语言特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9-0095-03

音乐是一种音响的语言艺术,构成音乐的旋律、节奏、节拍、曲式、调式以及调性等均是音乐语言的元素。在分析音乐作品时,通过探讨语言元素,能了解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作曲技法,从而明确作品背后承载的风格意义。《秦土情》是一首富于陕西风格韵味的古筝作品,此曲自问世以来,备受古筝演奏者和学习者的喜爱,在创作上除了有着独特的地域语言之外,还包括在演奏技法传承和创新运用上所形成的语言特色。

一、筝曲《秦土情》的创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秦土情》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周展,现为浙江音乐学院附中古筝教师、中华筝会副会长。周展自幼受家庭的熏陶,跟随其父、著名筝家周延甲习筝,同时辅修钢琴,这为其后的古筝音乐创作和探求多声性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周展以演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与世界知名乐团合作的同时,也举办了多次个人独奏音乐会。在演出之余,创作了《白桐曲》《秦土情》《梦回临安》等富于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筝曲作品,其中很多作品已被列入全国重大民乐赛事、社会考级和专业音乐院校古筝教学曲目。从其演奏风格上看,在扎实传统音乐语言表现的基础上,又对传统演奏技巧进行了创新性的发展,突出了刚柔相济的音色表现,成为当代筝乐舞台上的佼佼者。

(二)基于秦地戏曲音乐文化

《秦土情》为周展在2008年在旅居香港期间创作的一首独奏作品。此曲用标题性的体裁形式,以秦地碗碗腔戏曲音乐为素材,表现出了对故土亲人的怀念,因此在标题上就明显地体现出了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文化融合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音乐文化特征,尤其在梆子腔系戏曲发展方面最为突出。碗碗腔是流行于关中、陕南一代的戏曲品种,在其流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秦腔、皮影戏以及民歌的表现手法和演唱特色,积累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在《秦土情》的创作中,作曲家以碗碗腔音乐为素材,一是体现了传统戏曲文化在当代筝曲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体现了在当代筝曲创作中对传统戏曲音乐的创新。

(三)基于现代筝曲的发展

从我国筝乐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看,基本形成了两种发展模式:第一,以传统音乐语言为特色的筝乐风格体系,多是世代流传的、富于流派风格特点的筝曲,如山东筝曲、河南筝曲等;第二,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和特定音乐元素相结合的创作作品,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古筝艺术进入專业化发展阶段以来的乐曲。《秦土情》在创作上属于后者,从其音乐语言运用的特征看,在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上有着明显的西方作曲技法特点,通过材料的呈示、引申、展开以及变化中再现等手法形成具有“对比—统一”特点的结构。在音乐材料的撷取上,运用了传统戏曲音乐元素。由此可以看出,此曲在创作上符合现代筝曲创作的规律特点。

二、筝曲《秦土情》音乐要素分析

(一)曲式结构

在音乐创作中,曲式是一种结构形式,它好比一个“筐格”,使一个或数个主题在一个完整的框架下保持规律性或非规律性的发展,从而使音乐在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布局性。曲式也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语言,其主要目的是承载主题的呈示、引申与变化,有利于音乐内容的展开,使音乐形象的塑造和音乐情感的表达达到完善和统一。在《秦土情》中,作曲家运用了西方传统三部性结构与中国传统板式渐变结合相结合的布局手法,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呈示和新材料的引入形成对比,推动音乐的发展。在三部性结构的运用上,主要采用了具有对比—统一特点的减缩再现三部曲式,其中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减缩再现,中间的对比乐段由四个相互承递、连接的乐段构成。在传统板式渐变手法的运用上,巧妙地将散板—慢板—快板—行板四部分有机地统一于一起,在循序渐进的发展中升华了对故土之情的表达。

(二)音高特点

《秦土情》的主题建立在从徵调式主音sol到属音re的音阶下行中,并由此构成了全曲主题发展的第一动机。首先,运用这种音阶式级进下行的进行,主要表现思乡的情绪,具有一定悲情化的表现。其次,采用双四度的音程结构分别从商调式主音re到下属音sol的上四度进行和从属音la到主音re的上四度进行,由此构成了主、下属、属三个调式功能音的核心框架结构。从此曲主题在音高上的特点看,表现出了作曲家对戏曲声腔旋律材料的运用,这与碗碗腔中的旋律进行特点形成了高度地吻合,从中可以看出作曲家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对地域音乐元素的重视。最后,作曲家在此曲的快板中适当地加入了秦腔花音音阶的元素,表现为la、mi两个音的四度、五度音程转换关系,这与re、sol两个音的结合中,形成了具有模进特点的旋律,由此表现出了情感表达上的层递性特点。

(三)和声特点

古筝由于多弦发音的形制特点,其多声性特征在传统筝曲中就已得到了广泛运用,从20世纪50年代古筝进入专业创作期以来,其多声性特点又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从具体的应用看,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以五、八度音程叠置而形成的和声进行;第二,以三、六度音程叠置构成的和声进行,前者具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使用的和弦特点,后一种具有西方传统大、小调体系背景下和弦特点。从此曲中所运用的和弦看,主要采用了四度、五度、八度叠置的和弦,因而呈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和声结构特征。此种和弦结构不仅能在和声的发展上体现出线性的效果,而且在纵向上也能以较为开阔的音响烘托出黄土地人民豪迈、朴实的性格特点。

(四)调式特点

调式在音乐中具有风格标识性的作用,无论是中国传统音乐,还是西方共性时期的音乐,在风格上最为明显的区别在于调式的运用。其中,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主要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又因各地在音乐语言上运用的不同而所使用的调式音上有所增减,在《秦土情》中,作曲家运用了七声清乐调式,即在民族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了清角和变宫两个音,这也是碗碗腔音乐中经常运用的音阶。其次,从调性的角度困难,主要呈现出三种调式的融合,即商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从三种调式主音音高之间的关系看,实际上以商调式主音为中心,在音乐的进行上表现为向下属方向和属方向的转变,也就是形成商、徵、羽的三个正音级结构关系。

三、筝曲《秦土情》演奏技巧分析

在古筝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变化最为明显,一是在音乐创作上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其主要特点为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术相结合,在这种变化中,实际上形成了传统筝乐与现代筝乐并存发展的局面;二是在演奏技法的运用上,保留了各地域流派中的传统演奏技法,同时通过借鉴传统演奏技法,在综合其他乐器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的演奏技巧,从而扩展了古筝的音乐表现语言,增强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在此曲中,对演奏技巧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传统演奏技巧与现代演奏技巧两个方面。

(一)传统演奏技巧的运用

在传统演奏技巧的应用上,体现在对陕西地域筝乐演奏技巧的传承方面,主要有滑音、压弹以及撮摇等。从滑音技法的运用看,根据旋律进行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其中上滑音表现出由低音向高音的进行;下滑音则反之。在《秦土情》中,滑音的表现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即在运用上滑音时速度要快,下滑音时速度要慢,这与陕西关中地域仄声字方言发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下滑音时,采用慢滑可以更加突出一种凄婉的语气效果。在压弹技巧的运用上,以八度压弹为主,即在八度音程的演奏上,采用压弹的技法能表现出高亢的音响气势,以象征陕北人民的豪放性格;在撮摇技法的运用上,则是在八度音程的表现上,由中指勾完下方音后,大指在上方音作摇指的运动,从音响效果上看,实际上运用古筝的点、线相接的音色表现出一种音乐进行的动力感。

(二)现代演奏技巧的运用

现代演奏技巧主要是相对于传统演奏技巧而言,指的是在传统筝乐中没有运用的技巧,现代演奏技巧的发明和运用体现出了当代筝乐艺术的发展,也是筝乐艺术时代性的具体体现。在此曲中,运用最为明显的现代演奏技巧为快速指序。快速指序是由当代著名筝演奏家、教育家赵曼琴于20世纪80年代创用的技巧,其最初目的是解决传统古筝演奏中难以适用于快速乐句或者乐段的要求。《秦土情》快板部分主要是多段式的连续十六分音型跑动,表现出一种高昂、奋进的情绪,从而表达作曲家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在《秦土情》中,运用的演奏技巧并不是单一性的,而实现了传统演奏技巧与现代演奏技巧的结合。在传统演奏技巧的运用和表现上,高度地体现出了与地域方言、音乐形象塑造以及情绪表现的一致性,这也说明了作曲家在创作此曲时,坚守了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也体现出了对陕西传统筝乐演奏技巧的传承。在现代演奏技巧的运用上,通过快速指序的演奏技法表现连续十六分音型的跑动,这与乐曲所要表达情绪有关,也体现出了现代演奏技巧在提高古筝艺术表现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由筝曲《秦土情》引发的思考

从人类音乐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无论是哪一时代、哪一种风格的音乐,都离不开各种音乐语言要素的运用。特别是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作品,无疑它们都存在一个共性的规律,即注重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技巧与表现的统一,由此而彰显了音乐人文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的三个根本属性。当我们分析和研究这些作品时,运用音乐分析的方法探索其中的音乐语言符号,从中能够发现上述规律。通过对筝曲《秦土情》的音乐语言分析,在进行筝乐创作时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在创作过程中要坚守好自身的民族风格。所谓民族风格,就是在音乐中要体现出最代表民族性的元素。如在《秦土情》中,对陕西地区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就能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从音乐主题材料上看,作曲家并没有直接移植戏曲中的唱腔,而是以唱腔音乐为基础,从中淬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包括音阶式的下行音腔、双四度音程结构框架、民族七声调式的运用等,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民间音乐的风貌。其次,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应注重作曲家原创力的发挥,所谓原创力,要充分发挥作曲家的创作主体作用,不难看出,古筝音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改编曾一度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因而也产生了一批大量的编曲作品,这些作品曾在古筝专业教学以及演奏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古筝艺术长远发展的角度以及时代进程看,笔者认为,应强调作曲家的原创力,这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创新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秦土情》一曲的创作上可以看出,作曲家并没有直接移植原戏曲唱腔进行编曲,而是从中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元素进行新创,所以从此曲的创作上可以发现作曲家的创作智慧。

第二,要实现技巧与音乐表现的统一。演奏技巧也是筝乐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不同演奏技巧的运用可以使音乐语言表现的更加丰富,对提高古筝的艺术表现力有着重要作用。古筝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其本身的音响以及音色需要凸显出民族风格的韵味特点,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传承传统;从创新的角度看,筝乐的发展不能故步自封,还需要在演奏技巧方面进行创新,这种传统技巧与现代技巧的联合运用,在《秦土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五、结语

在对箏乐音乐语言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音乐分析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考虑分析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在分析《秦土情》的音乐语言时,既需要从音乐表现要素方面进行分析,也需要对其中运用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这就说明要将创作和演奏两大实践综合起来进行探究,才能体现出音乐分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帅雨欣,胡婷婷.浅谈碗碗腔的“悲情与欢快”在现代陕西筝曲中的演绎—以古筝协奏曲《秦土情》为例[J].戏剧之家,2020(17).

[2]王晓寒.筝曲《秦土情》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分析[J].乐器,2019(08):32-35.

[3]牛一帆.筝曲《秦土情》的音乐分析与启发[J].北方音乐,2018(07).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哦,天又黑了>的分析与演唱演绎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古筝组曲《云山》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