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之城”——巴塞罗那

2022-06-20 14:49沈安娜
出国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迪米拉巴塞罗那

沈安娜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地中海岸,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最大的工业中心。这里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是西班牙的文化古城,有地中海曼哈顿之称。“巴塞罗那”仅仅这四个字就会让你无法自拔——不可思议的建筑、冲击味蕾的食物和热情洋溢的人们会令你感叹这座城市的美妙。如果法国是浪漫的,那么巴塞罗那是任性的,你会感受到整个城市不可估量的艺术财富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继而被这座城市鲜活的“艺术细胞”魅力感染着。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你会被平凡街道中的某一建筑唤醒灵魂,它们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点亮四周的光芒。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安东尼.高迪,你无法想象在他的人生信仰和创作生涯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有了这些旷世之作。在巴塞罗那,无论处于哪一个角度都轻而易举与高迪的作品或接触或相望:每一扇窗、每一道门都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好,他在建筑史上给后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就有这么一句话:“没有哪座城市会像巴塞罗那,因一个人而变得熠熠生辉;也没有哪个人像高迪,因一座城市而变得精神不灭。”

一个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的城市,一个有着让所有旅客为之疯狂和向往的地方,这就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西班牙可谓是一个旅游国度,巴塞罗那也是其中翘楚,更是名声响彻全球,巴塞罗那有着标新立异的建筑,独特的风土人情。有人说巴塞罗那是“高迪之城”,也有人说高迪是“巴塞罗那之子”。不管哪一种说法,都把高迪和这座城市紧紧连在了一起。高迪在巴塞罗那留下了20多件作品,其中有7件被列为世界遗产。巴塞罗那就和魔都一样,这里能看到的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就多多了,好多都是来旅游,所以为了发展旅游业甚至道路都要专门为游人而设,中间步行两边行车的马路只有在西班牙看得见。这里也是西班牙的第一大港,可以看到蔚蓝的海岸和望不到边际的船艇,顺着哥伦布手指的方向就是新大陆。我不是球迷,对西班牙唯一的向往就是到巴塞罗那看一下高迪的建筑。

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高迪是一个朴素不能再朴素的老人,性格有些孤僻,专注自己的事业,让世界知晓的巨作就是“圣家大教堂”。这座始建于1884年的建筑,倾注了高迪一生的智慧,高迪知道他看不到这座建筑的完成,他甚至知道这可能需要几代人完成,因此他建了圣家大教堂的模型,供以后的建筑师们参考。直到高迪去世,圣家堂也只是完成诞生立面的大概。

圣家族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天主教教堂,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灵感,设计中完全没有直线与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该教堂分为三组:描绘了耶稣基督的诞生、受难及复活。它的四座尖塔代表了圣经中的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克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教堂墙面主要以当地的动植物形象作为装饰,正面的三道门以彩色的陶瓷装点而成。整个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圣家族大教堂圣殿設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圣家堂主要分为“诞生门”、 “荣耀门”、“受难门”,我首先参观的是诞生门,主要描绘了耶稣的诞生和童年,从左到右,大门的三个部分以此代表“希望”“爱”和“信”。进入大厅,首先看到的是美轮美奂的彩色玻璃窗,以及震撼人心的教堂穹顶,这些向上支起的天花板采用了网形的分支设计,当阳光穿透窗户并被这些分支柱林阻断时,便可以看到光影斑驳的景象。圣家族大教堂东侧是诞生立面,这里刻画着耶稣诞生时的情景,每早由东方升起的太阳照耀着“诞生立面”,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奇迹。这个上面的人物都是找真人摆的造型因此刻画的栩栩如生。西侧则是受难立面,这里从下至上的刻画了耶稣受难史,从最后的晚餐,耶稣被出卖,到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最后升天,都是以现代的表现手法,粗犷的线条加以描述。

圣家族大教堂无数精美的雕刻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形容,彩色玻璃和自然光线照亮整个大厅,没有一丝人工光线的打扰,你会自然而然的从心底涌出一种敬意,仿佛高迪无时无刻都站在身旁。抬头望去,整个穹顶如繁花似锦的森林,站在教堂里,很容易就沉醉在这迷幻的景色中。

从博爱门走进教堂先听到福音乐在耳边回响,抬头却看到从西面彩色玻璃透过来的光芒,圣神的引入我的眼帘,而教堂内部天马行空的设计,我完全被震撼!我不得不说当时真的脑子都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该从何看起,教堂里里外外太多的自然元素,完全可以在想象中迷乱。 “据《新约》记载,耶稣传教三年后,预感到将经受酷刑而死。在纪念逾越节的晚上他和门徒们共进最后的晚餐。席间,他将无酵饼和葡萄酒分给大家时,暗示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牺牲”;“这是我的鲜血,要为你们和众人而倾流”。耶稣死后,门徒们为纪念他举行弥撒。弥撒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一口红酒一口面包。这里的耶稣像不大,却深入人心,异常痛苦的动作,还有装饰着的葡萄和酒的装饰,在一次次弥撒中得以纪念,说不清心里的感受,只能默默的注视着。经过圣神的洗礼后,不得不去感受下巴塞罗那的随性和浪漫。

目前,圣家族大教堂仍在修建中。据官方预计,能在2026年竣工。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座经历了如此漫长岁月还在施工的教堂,像是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对于这座教堂,高迪是这样说的:“我虽不能完成这座圣殿,但并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我会老去,但其它人会继往开来。需要永远保存的是这件作品的精神,而它的生命来自于一代代传承它的人,因为这些人,它将存在并转世。”

漫步在格拉西亚大街的街角,你会发现一座以柔美曲线替代传统直线的建筑,走在其中,似乎有一种淡淡的不真实,像是建筑,像是住宅,却又像是走在一个绘出的梦境里......米拉之家被人们用上千种形容词来描述,用各种解释来猜测。实业家佩雷-米拉及其妻子将这栋位于巴塞罗那扩建区的建筑委托给高迪设计,准备作为家庭住宅及出租客房,而高迪无穷的创造力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米拉之家”就是米拉先生府邸的意思。建于1906至1912年之间,当时富豪米拉先生因非常欣赏高迪为巴特罗先生设计的巴特罗之家,为了结婚而特请高迪设计的。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宅邸。米拉之家设计的特点是“它本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无论是内墙外墙都没有承受建筑物本身的重量,建筑物本身没有主墙,所以内部可以随意隔间改造。”进入米拉之家首先会步入一个露天天井,抬头可以看到米拉之家每间房间的内部窗户,高迪将每间房间都设计成双面采光,光线由采光中庭和外部街道进来。米拉之家的顶楼共有30个造型奇特的烟囱。造型犹如戴着面具的侍卫,好似守护着这幢建筑。开放了一层楼的房间供游客参观。房间的形状几乎全部为圆形设计。

米拉之家因其有着圆滑蜿蜒自然形状的外墙,酷似一座露天“采石场”而得名,分为两座公寓,通过内部的庭院和外部阳台而相连通。高迪在其54岁创作如日中天时设计了这栋建筑。在米拉之家,高迪创新的将无数个小的通风内院合为两个大的空间,以极为有机的方式把整层融合,并以此获得更好的采光与通风。屋顶平台是一件无法归类、绝无仅有的作品。这个非比寻常而爆发出艺术能量的屋顶与同时期建筑物的风格完全不同: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外星人们组成一个幻想中的世界,其间遍布许多不同的物件:楼梯间、通气孔和烟囱以充满动态和象征性的方式来诠释自由,同时优先强调功能性。屋顶的水房早已不再使用,设置成仿生水滴,叮叮咚咚仿佛回到过去。从屋顶下来,闯进高迪的世界——高迪空间,它位于米拉之家的阁楼,原为洗衣房和晒衣间,拥有270座由实心红砖所堆砌而成的悬链拱,是高迪生平及其作品的展示空间,通过模型、明面图、物品、设计、照片以及视频来呈现出高迪的创造力。位于四楼的公寓,透过古董家具和家庭用品的陈列与摆设重现旧时代巴塞罗那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方式。这套公寓不仅能让我们看到内部房间的配置,也能让我们欣赏到高迪所设计的装饰物件。

高迪设计的椅子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据介绍,高迪设计的椅子造型独特甚至有些古怪,但是却完全符合人体力学原理,坐在上面无论身体的任何角度,手如何摆放都能与椅子完全贴合。角落放着一把高迪椅的复制品,让我来体验一下吧。果然,看似硬梆梆的椅子,坐上去却有种软软的感觉,与臀部完全贴合,舒适。米拉之家波浪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砌成,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的组合,让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峭壁的悬崖上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宿;像蜂窝的组织;像沙丘;像熔岩构成的波浪等,总之高迪的设计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力。

同样位于格拉西亚大道的巴特罗之家,夹在临街的建筑中,与米拉之家相去不远。这是高迪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你会发现在整栋建筑的里里外外,高迪将他对建筑艺术的另类思考,对“曲线”的展现发挥的淋漓尽致。凸出的骨骼支架、三角形的弧线窗台、波浪形的楼层线,还有大面积的碎陶瓷片拼贴的海底世界,迷离梦幻,魂牵梦绕。这座公寓由经营大型纺织公司的巴特罗先生出资建造,现在仍有巴特罗的后人居住在此。因为公寓的日常支出昂贵,后人不得不将公寓的部分房间及顶层的两个阁楼开放,供游人参观。

公寓提供的3D语音导览呈现给游客一栋立体完美的建筑。公寓内的所有装饰都充分体现了高迪“自然界并不存在纯粹的直线”的设计思想:一扇窗、一扇门、一个门把手、一个楼梯扶手、一处很小的通风口,都由曲线完美连接着。建筑内用海蓝瓷砖拼贴出“海洋”的主题,使房子看起来就像漂浮在蔚蓝的海水中。步行上楼,一路上蓝色瓷砖开始呈现变化,越是往上瓷砖的颜色越深,而窗户越小,这样的目的,是使太阳光照射过来时,上层的瓷砖和下层保持一致,且透过窗口的光线也保持一致。顶楼房顶,这里高耸的龙脊柱般的彩色瓷砖立柱是烟囱,橙色的龙鳞片,还有十字架形状的龙尾,据说在运输途中瓷砖碎裂了,但是高迪却觉得自然形成的碎裂纹很符合建造整体拼接瓷砖的风格。

巴特罗之家建于1877年,是高迪与Josep Maria Jujol合作装修改造的一座建筑。公寓内部的设计秉承了高迪一贯的风格,没有棱角,全是柔和的波浪形状。高迪曾经说过:“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经为人类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他认为大自然是不存在直线的,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才属于上帝。

巴特罗之家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刺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高迪的灵感来源于此。十字架型的烟囱代表着英雄,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房子的外立面用彩色瓷片鑲贴,像是长满龙鳞的龙身,镶嵌彩饰的玻璃和构思独特的阳台则是面具。脊椎骨般的楼梯造型,符合高迪一贯的取自大自然设计风格。一楼主厅是整栋房子最精华的部分,也是高迪全家居住的地方,拥有独特的入口和楼梯。房间屋顶是巨大的螺旋造型,想大海的漩涡一样,漩涡中心是海葵样的顶灯。犹如蘑菇型的壁炉,造型非常可爱。

巴特罗之家,我感觉是一个百花盛开的花园上趴着一只巨龙,楼梯的扶手是巨龙的骨骼,墙面的花纹是巨龙的皮肤,屋顶是巨龙的脊背,二楼的门面大概也是巨龙的骨骼,却也看着像一直蝙蝠栖息于此,色彩斑斓大概曾经也就在童话里得以耳闻。但是看着天井又觉得这是一个深海世界,充满着想象,从一楼往上,天井的蓝色瓷砖也是由浅到深,对着天井的窗户也由大到小的排列着,这是高迪对色彩和光线的造诣。光越强的顶楼,深蓝也会被照浅,窗户也不需要太大就有足够的光线,而楼下需要浅蓝反射光线,加大窗户利于采光,真是非常棒的设计。

古埃尔公园建于1900到1914年之间。此公园原是一块不成功的商业住宅区,当时高迪听从开发者古埃尔公爵的建议,买下了这个公园,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20年。在公园的入口处有两座造型奇异的喷泉,一座是代表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变色龙”,另一座是加泰罗尼亚的徽章“巨型蜥蜴”。表面都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造型生动。除了作为公园的主题象征和镇园之宝外,它们还兼有重要的排水功能。拾阶而上就是著名的“百柱厅”。这个有86根陶立克式立柱支撑的建筑原本是一个市场。而中空型的立柱,除了支撑屋顶外,兼具泄洪功能。在立柱的顶部还有精美的装饰,使得百柱厅更加生动,充满童趣。

在古埃尔公园中,有很多路段都会出现类似自然洞穴的斜柱高架廊。有的分为上下两层,均可走人,其廊柱都为斜立,看似随时都会倾覆却已坚固屹立了近一个世纪,像是有意向人们展示着斜柱和支柱的力学实验对比。百柱厅的屋顶上是著名的圆形大广场。

沿着楼梯上行,便是自然广场,当时设想在那里举行露天表演。20世纪初,广场上举行过各种庆祝活动,包括体育赛事、热气球升空仪式,乃至各种社会活动。广场上一圈波浪形座椅,贴满了色彩斑斓的陶瓷碎片,形成一幅幅装饰画,犹如蛇般游走。即使是在室外,每一个椅子的背部都有适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公园的缤纷灿烂在这里汇集,回望整个公园全景。你会发现自己也变得简单快乐起来。

公园的另一处入口是个粉色样板房,这也是高迪早期的住宅,依然是波浪的外形和拼贴的瓷砖,色彩艳丽,就连窗户边也是圆形的彩色图案,内部的墙体以蓝色为主,或许是天空又或者是海洋,永远都无法摸索到这位建筑师想象力的边缘。外墙是朴素而天然的表现,凹凸不平的表面,粗旷中带着圆润感。最上方的窗户赫然可见高迪标注性的十字架,右边高耸的尖状塔型建筑上也是十字架的造型,处处透露着高迪的宗教信仰。

有多少人来巴塞罗那,只为一睹高迪为巴塞罗那留下的童话之城。这位天才建筑师虽然已经去世近一个世纪,但他在巴塞罗那人民心中的地位没有丝毫撼动。高迪的设计灵感大多来自大自然,他曾说过,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除了圣家族、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和古埃尔公园,古埃尔宫、卡尔维特之家、文森之家……都是高迪的作品,每一次走进高迪的作品,都会在细枝末节的地方发现大自然的美好,一直探寻自然是高迪毕生都在做的事情。這位伟大的建筑师如果不是因为车祸离去,或许还将在这个世间留下更多值得回味的作品。每一扇窗、每一道门、每一缕光线、每一丝空气......高迪都会用自己的智慧来打造。

猜你喜欢
高迪米拉巴塞罗那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安东尼奥·高迪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米拉的豁口
巴塞罗那NATEXO办公室
骑行游走 巴塞罗那
米拉的失误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