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期的临床特征与胸部CT表现的分析

2022-06-20 03:06洪金晶梁丽丽马春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胸部核酸

洪金晶,梁丽丽,马春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毒命名为SARS-CoV-2[1],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随着COVID-19疫情发展,聚集性疫情发病比例逐渐增加,其中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3-5],聚集性发病是指 2 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6]。COVID-19感染确诊需要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经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阳性[7]。但是RT-PCR检测存在假阴性、检测时间较长等缺点,另外,国内外推荐胸部CT作为COVID-19的主要筛查方法,但是临床实践中存在二者结果不同的现象,引起广泛的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组确诊为COVID-19的家庭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CT表现,初步探讨COVID-19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的时间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做好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居民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收集我院2020年1月19日—2月5日经呼吸道标本RT-PCR检测到的9组SARS-CoV-2核酸阳性的家庭聚集性病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标准[2]。本研究的COVID-19 影像学诊断及分期按 COVID-19 诊疗建议指南(标准版)进行判断[8]。

1.3 研究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家庭聚集性COVID-19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基本情况、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临床转归。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史

纳入的43例COVID-19患者中,9组家庭19例有长期武汉居住史;并且第4、5、6、7、8组家庭均为夫妻2人感染。第1、2、9组家庭有与 COVID-19患者接触史(家庭亲属或第二代或第三代相互接触),具有家庭暴露史,属于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史。见图1。

2.2 一般情况

9组家庭聚集性病例共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2~85岁,中位年龄40岁。潜伏期最长为19 d,最短为7 d,平均10 d。从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时间最长为17 d,最短为0.5 d,平均时间为4 d。本次家庭聚集性病例以发热和干咳为主要症状,43例患者中33例有发热,21例有咳嗽,7例乏力,5例咽痛咽部不适,5例腹泻,5例无症状,2例胸闷,均无头痛。见表1。患者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 1~10(5.8 ±3.1) d。

表1 (续)Table 1(continued)

表1 9组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表现Table 1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COVID-19 cases in family clusters

病患关系与既往病史:9组家庭中共 12 对夫妻,除2组家庭中儿媳发病、儿子未发病外,其余夫妻均发病,夫妻发病率较高。24例有基础疾病,有高血压7例、糖尿病4例,其他患者既往无慢性病史。19例患者有长期武汉居住史。

2.3 实验室检查

患者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偏低,平均为 (4.55 ± 1.80) × 109/L;中性粒细胞数多偏低,平均为 (2.74 ± 1.24) × 109/L;淋巴细胞数亦偏低,平均为 (1.39 ± 0.53) × 109/L;CRP多增高,平均为 (50.96 ±3.97)mg/L。见表2。

表2 9组家庭聚集性病例实验室检查Table 2 Laboratory tests of COVID cases in the 9 family clusters

2.4 胸部影像学

患者胸部CT变化显示,43例患者中无症状但存在胸部CT表现的有6例,占13.9%。42例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存在肺部病灶,以双肺受累多见,有36例,单肺病灶的有6例,1例初诊时肺部无病灶。肺部病变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状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见图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提示,在痰病毒核酸未获得结果前,结合流行病学史,予以胸部CT检查发现存在病灶,确诊率极高,目前,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CT(HRCT)均作为强推荐检查项目。

3 讨论

COVID-19是新发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致病性,严重影响公众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9-10]。 研究表明,SARS-CoV-2的传染性比SARS和MERS等冠状病毒更强[11],尤其在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患者传染力高于一般人群,基本再生数(R)在 2~5[12]。家庭为单位的聚集性发病已成为 COVID-19 相互传染重要流行方式。

自 COVID-19 疫情发生以来,温岭市出现多个家庭聚集性病例,发生此种聚集性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从武汉回温岭后,没有进行自我隔离,发病后临床症状不明显,本研究9组家庭聚集性发病COVID-19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相对以发热症状被发现为多。最近的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13],发热(>37.5℃)139例(98.58%)、咳嗽106例(75.18%)、胸闷93例(65.96%)、咯痰41例(29.08%)为主要症状,与本研究结果有所区别,这些研究表明监测体温和发热门诊的重要性。家庭成员间往往生活接触密切,家人间缺乏防范意识,引发家庭内部传播,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也有病例为接触武汉回来确诊病例的非家庭内部人员感染,再导致本地家庭聚集性发病。本研究患者潜伏期时间最长19 d,最短7 d,潜伏期最短的2例症状最轻,住院时间短。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时间最长为17 d,最短为0.5 d,平均为4 d,有疫区接触史,因此,应提高家庭内部的警惕,及时就诊。

放射学检查作为COVID-19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诊断价值在于病变检出、判断病变性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以利于临床进行分型。据临床观察,可以表现为:①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但是首次放射学检查阴性,复查时发现肺内有异常表现;②无症状,但是有接触史,CT 平扫肺内发现病变,后经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证实;③有流行病学史,肺内有明显的病变,SARS-CoV-2核酸检测前几次阴性,最终检测阳 性[14]。本研究家庭聚集性发病 COVID-19 患者肺部CT 影像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早期表现为肺野外带多发的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进展期磨玻璃影范围增宽,多出现一定程度的实变影,呈斑片状致密影夹杂磨玻璃影改变,实变影形态多样,以胸膜下非对称分布多见。

COVID-19 潜伏期病例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且隐形感染或无症状感染者无法早期识别,是造成疫情传播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从源头上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救治,家庭成员从疫区返家后,应自觉进行隔离医学观察[15]。对于出现确诊病例或暴发疫情的家庭,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对其密切接触者,也应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疾病传播。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指导公众和特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特定场所的消毒,有效遏制社区扩散和蔓延,减少COVID-19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胸部核酸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