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2022-06-21 01:43徐晓斌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厌学小学教育教学策略

徐晓斌

摘要:纵观中小学整体的教育情况来看,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而这种厌学心理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造成学生产生不愿意学习的念头,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其本身就面临着青春期,较为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进行研究,希望以下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厌学;教学策略

引言:在学生方面也要倡导学生积极鼓励自己,从现在起改变学习状态,以此来有效地干预学生的厌学心理,文章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干预手段应用实践策略展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发重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探寻学生厌学的原因

通过调查问卷,对实验班中的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对学习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摸底排查,并针对调查数据加以分析,再通过一系列的跟踪研究,了解造成学生厌学的因素较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基础差,沉迷网络游戏;教师课堂教学不够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设计缺乏深度,难以引发学生思考;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无法让厌学情绪的学生受到乐学好学氛围的感染;家长不够重视或者过度溺爱,或者对学生要求太高;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如读书无用论、学习太苦、享乐思想等均是学生厌学的常见原因。在调查分析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厌学原因不是单一的,大多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二、探索有效的转化手段

(一)日常化沟通,激发学习兴趣

1.与学生沟通

在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许多学困生由于长期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上屡屡受挫,常有自卑的心理。“我做不到”“我怕我做得不好”“我真笨,我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我就是这么差劲,我怎么努力也还是个差生”“我比不上其他同学”……种种消极的想法阻挡了他们努力的脚步,让他们时常感到沮丧、懊恼。因此,改变学困生的第一步是要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教师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经常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同时要从根本上让他们觉得自己行,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就能创造奇迹。因此,教师可以学生个案成长记录袋、小卡片、小礼物、作业寄语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日常化”的沟通,经常性地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其重塑学习的信心。

2.與家长沟通

家长过高的期望、责备与不理解、育子无方,均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紧张、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另外,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对学生放任不管,也容易使得缺乏自律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之外的地方。因此,教师通过家访、微信、电话、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力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与家长达成一定的教育共识,形成合力,也是转化厌学生的一种有效措施;教师要持续性地反馈学生学习、活动、交友等各方面的表现,让家长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家长的配合有针对性;教师要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与各科教师沟通

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沟通要“日常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见有些班主任只关注自己的学科,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尤为不利的,尤其是对厌学生。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应该经常交流,集思广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育方案,并不断地针对其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加以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组竞争,营造乐学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可见,一个班级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有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

为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乐学氛围,让厌学生深受熏陶,备受感染,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性格、纪律等因素,有计划地进行分组,每小组的成员能力水平尽量“势均力敌”,每组 6人较为适宜。对有待转化的厌学生,要有目的地分散于各小组中。一来防止不良习气的学生聚在一起形成小团体,二来方便各小组举小组之力帮助其逐渐改变。组建小组后,在小组中找一个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和厌学生结成学习伙伴,近距离地对其进行监督,并给予一对一的帮助。另外,最佳小组的竞选不能花落一家,要让较多的小组成为赢家。目标易于达到,学生看到了希望,才会信心百倍地努力争取。这样能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帮助小组中落后的学生,从而达到了小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最终目的。

(三)因材施教,加强辅导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厌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弱。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人的学习能力作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有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挑起百斤重的担子,可有的人,挑个三四十斤就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许多厌学生就属于“挑得很辛苦”的学生,他们由于接受能力不强,学习往往跟不上其他同学。而且许多厌学生难以进步的原因不是不努力,而是搞不清楚、弄不明白的知识点太多,几乎每天都有难题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久而久之,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也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根据每个厌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帮助厌学生掌握各科知识点,授之厌学生“捕鱼的技巧”,也是转化厌学生的一个关键。

结论:总而言之,中小学生面临着青春期,有着较为敏感的心思,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厌学心理,产生不愿意学习,甚至放弃学习的想法,这并不是教育工作者想要看到的一面,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厌学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手段,从而做到有效地干预学生的厌学心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学习,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在中小学教育当中积极地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当中产生的各项情绪,做到正确的释放压力,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以此来驱动学生主动展开学习。

参考文献:

[1]孙秀林.里外合力·多少取舍·隐形分辨——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例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25-226.

[2]陈浙杰.我愿陪你找到生命中的那束光——小学生厌学行为矫正辅导案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0):40-41+45.

[3]王潇潇.针对小学生厌学症发生原因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01.

[4]王唯佳.家庭教育视角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87.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8.08.067.04B7EF1C-949B-48CD-87E5-28FC33E0A79C

猜你喜欢
厌学小学教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