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叙事学的网络文学改编研究

2022-06-22 00:42魏友萍
今古文创 2022年20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研究

魏友萍

【摘要】 随着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与完善,人们在网络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因此,拓宽了文学创作的渠道,不再限于专门的文学创作者,普通网民也可以在网络空间发布自己的文学作品,从之前的豆瓣,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众多专门的小说网站。众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成为IP改编的重要支撑力,诞生了众多网络文学改编剧、改编广播剧、改编漫画等。本文基于叙事学视角,从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等方面对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叙事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關键词】 改编剧;网络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0-004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0.011

一、网络文学改编

网络文学改编是指在网络文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或多次创作,实现跨文本传播,将网络文学改编成动漫、漫画、广播剧、影视剧等多种形式。首先,进行改编的网络文学作品通常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为改编作品提供了原生关注度;其次网络文学更契合受众需求。网络文学发表网站一般具有评论功能,实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作者更了解读者的需求,时刻关注读者的意见和想法,网络文学创作者若想获得关注度以及经济收益必须要尊重网文市场规律,因此内容更加新颖,贴合读者,故事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叙事风格更加生活化、口语化,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因此,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改编作品,研究网络文学的叙事有利于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实现影视艺术的多元化以及网络文学的新繁荣。

二、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的变化

从网络文学到改编衍生品的跨文本叙述有着明显的区别,其跨文本叙事是否适应新文本的表现形式对改编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叙事结构主要从叙事线索和叙事视角展开,叙事内容主要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展开。

(一)叙事结构

1.叙事线索的改变

为适应读者的普遍阅读水平,网络文学的叙事线索较为单一,偏向通俗化、简单化,以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故事脉络,同时增添其他次要事件来补充主线的单薄。因此网络文学叙事线索总体属于线性叙事,以主线剧情贯穿全文,其他剧情服务补充主线。例如《微微一笑很倾城》原著小说以男女主角的恋爱线为主线,其中穿插了其他角色“二喜”等的感情经历,以及创业、游戏、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支线。主线为骨干,支线为筋脉,共同构成了整部作品的框架,使整部作品更加生动活泼。而要想将单线的网络文学作品搬上荧幕必须要进行丰富和补充,使其可以承担起一个剧本的厚重,需要将单线改编成多条复线,剧情更加立体丰满,丰富原著中轻描淡写的支线小故事的剧情,使其扩充为一个完整的复线线索。多线并行的叙事建构才能满足荧幕观众的观赏需求。依旧以《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其在影视化改编后,扩充了其游戏方面的内容,将游戏世界的感情线索作为复线与现实生活中的主线感情发展并行发展,两条叙事线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使整个剧本框架更加立体饱满,满足观众的叙事期待视野。但是同样作为改编文本的广播剧则基本遵循单线模式。广播剧大多剧集较少,围绕主线剧情展开,因此会删减掉一部分配角的叙事内容,或者配角的叙事内容围绕主线剧情展开,总体服务于主线剧情。例如在同名广播剧《学弟,撒狗粮可好》中,其广播剧删减了一部分复线剧情,且在人物角色上也进行了删减,总体围绕主角的叙事展开,使得广播剧的整体脉络更加清晰。单线完整的叙事线索实现了在较小的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中,完成整个主线叙事内容的展开。

2.叙事视角的转变

网络文学一般叙事视角单一,注重个人视角代入感,常见的网络文学视角为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目的是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进入某一视角,能深入作品故事情节中,这种视角一般在创作之初就确定了,在后续创作中很难再进行修改和转变,若强行改变叙事视角,会造成读者阅读的跳跃感。而改编剧、改编漫画、改编动画等一系列剧作衍生物则追求多元视角,力求从多角度展现整个事件,构建完整的时空框架。编剧注重把握叙事视角的变化从单一的聚焦叙事转向多元全能的视角,以此扩大整部剧作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平台,是故事能容更加丰富饱满、立体生动。且多视角有利于剧作悬念的设置,根据悬念设置机制可以看出,多视角更利于悬念的展开。例如,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当事人的视角,也可以看到阴谋谋划者的视角,这样观众可以知道阴谋策划者做了什么,而当事人却不知道,以此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增强悬念的紧张感。改编广播剧与上述不同,引起主要作用于受众的听觉,因此在视角的表达上与视听剧作品相比较为局限,但与网络文学作品比又较为广阔。受众主要以第三视角来“听故事”,因此受众属于客观排除于剧作之外的存在,随着广播剧中声音内容的叙事呈现来理解和“观看”整个剧情发展。

(二)叙事内容的改变

1.故事情节

网络文学本质是商业化的产物,作者创作要迎合读者的喜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获得更多的读者关注度,故事情节过分追求标新立异,因此多离奇、浮夸、经不起推敲,且有很多不符合影视化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进行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要对其故事情节中不适合荧幕化的部分进行修改删减,在这个过程中便出现了两种声音,完美还原原著名场面与将原著删减修改得面目全非。当然,优秀的改编剧必须要做到两者的统一,还原有度,修改有节。例如《你是我的荣耀》,不管是故事情节还原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可以说是从书中“抠”下来的,满足了原著党对改编剧的期待心理。但是也有部分改编作品剧情魔改,被众多的原著党口诛笔伐。又例如《陈情令》将原著中不适宜展现在荧幕中的故事情节适当修改,既保留了原著“滋味”,又为了适应影视剧创作要求做出了适当修改,将原著名场面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展现,不少原著党表示“真香”了。由此可见,对于故事情节的跨文本表达要坚持适度原则,既要结合原著的基本故事情节框架也要适应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导向。

2.人物形象塑造

网络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多从文字描述,塑造空间有限,而改编作品则需要根据原著中文字描述的总体人物形象进行全方位塑造。例如在广播剧中,对人物的塑造主要通过声音因素,因此选择契合人物形象和性格的配音就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中之重。在改编剧中,其人物塑造的空间就更广阔了,可以从衣着、外貌、居住环境、行为举止、言谈等多方面展现,其对演员以及场景布置具有很高的要求。例如《你是我的荣耀》中,选角契合原著中航天工程师于途的形象,不管是剧粉还是书粉都表示很合适。当然也有影视化中塑造不成功的例子。例如《上阳赋》中的子澹,原著中子澹是温文儒雅的白月光,但是改编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完全脱离了原著的设定,不管是言谈举止还是外形等都有很大的差距。同样以视觉形象呈现的改编漫画、动画等也要求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实现与文字描述的契合,但它比改编剧要相对简单,现实人物很难完全满足文字描述的形象,但是漫画和动画则可以人为的塑造,尽可能按照其原作对人物的描述进行设计,因此也衍生出了众多的同人画作,这些同人画作大多出自于读者之手,或者充分了解其人物形象的画家之手,因此更容易契合原作的描述,满足众多“原著党”对人物的想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下众多的改编漫画、改编动画的受众满意度要比改编剧要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改编叙事内容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需要在各方面做到了解深入,塑造才能成功。

三、网络文学改编存在的问题

基于叙事学角度,网络文学改编在叙事内容和叙事结构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受以下问题的影响,指出当下网络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一)过度商业化,缺乏艺术价值

现在众多的改编剧都是商业化产业链上的“商品”产物,过分追求时兴以及娱乐化,对剧作本身的钻研不深入,导致其缺乏艺术价值,缺乏精神内核。例如《当爱情遇上科学家》的内容缺乏精神内核,剧情内容没有逻辑,人设不符等问题严重,恋爱情节设计为了“撒糖”而“撒糖”,被网友戏称为“工业糖精”,观众完全不能从其中找到真正耐人寻味的艺术内涵。优秀的改编剧《甄嬛传》,其剧情内容直到现在仍然被众多的解说类视频制作者分析研究。网络文学作品能够被剧作方选择,证明其有值得影视化的理由和原著的亮点所在,但是过分商业化和魔改剧情只会让原著粉和观众嗤之以鼻。还有剧作团队为了商业利益,选择故事情节并不能称得上值得改编但其故事定位和背景设计适合当下流行的剧作形式,并且直接拿来短时间内拍摄完成迅速播出。以其无脑剧情和尬甜内容来吸引部分粉丝,或者选用流量明星出演,收割粉丝“韭菜”等。

并且,大多数的改编作品影像叙事能力较为欠缺,从叙事角度来看,网络文学改编作品并没有完全做好网络文学的影像化转译工作,仅仅是将表层内容直白地表达呈现出来,没有充分发挥影响本身的叙事功能。普遍存在着叙事时间破碎模糊、叙事空间松散生硬、叙事情景随意混乱的问题。比如在一些青春校园题材的改编作品中,采用大量的旁白来直接传达原著作品中的一些议论性和描述性内容,给观众的审美体验带来很大的干扰。还有一些作品过分追求“彩蛋”等娱乐性伴随内容的表达,但是在剧情叙事上却较为仓促。可见当下网络文学改编的艺术水准还存在着很多欠缺,相关工作人员和主创团队还有待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随着大众审美鉴赏能力的普遍提升,观众不再为“烂剧”买账,当下过分商业化、粗制滥造的商业剧作已经开始出现消退之势,剧作方也渐渐发现观众并不是只一味接受流行元素,开始从剧作入手。

(二)类型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

绝大部分的中国网络文学改编作品多为青春校园题材或者奇幻探险或者都市爱情等类型题材,很少涉及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现实主义题材,因此在题材上类型较为局限、单一。同时同类型作品之间的内部差异也很小,例如校园爱情题材的改编作品习惯于用清新唯美的风格来进行叙事,带有鲜明的偶像剧色彩。且在內容情节设计上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情况,观众看到开始就能猜到接下来的剧情发展走向,完全调动不起观众的观影兴趣。例如被广泛诟病的,男女主角相遇必会闹误会,摔倒必接吻等等。这样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导致了改编作品的选材视角较为狭窄,也局限了创作者的创新思维。

(三)网络文学雷同抄袭严重

随着网络公共空间领域的不断扩大,民众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与表达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网络文学作者大多也是读者之一,由于接触到了众多的网络文学作品,其在进行自我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已有剧情印象的影响,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微改动。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将他人畅销的文学作品原封不动或者轻微改动就变成自己的作品。网络文学作品基数大,且读者所能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有限,除一些头部网络文学作者之外,其他粉丝基数较少的网络文学作者很难维权和发现抄袭行为。也正是因为网络文学基数庞大,且抄袭雷同现象严重,创作团队在选择要改编的网络文学作品时,很难鉴定其作品是否存在抄袭融梗。很多剧粉并不了解原著或者没看过原著,便漠视了这种抄袭现象的存在更有甚者认为被改编者即为原著。若任由这样的现象发展下去,网络文学创作领域以及影视创作领域将乱象丛生。

四、网络文学改编的反思意见

基于当下网络文学改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反思意见,吸取过去的问题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才能为网络文学改编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更多的网络文学作者和文学作品改编剧作方提供未来创作的参考意见。

(一)精心研读剧本,满足受众期待

要充分尊重网络文学改编不同文本的创作规律,强调价值观引领,切忌为了博眼球而违背创作规律,没有正确价值观导向。要注重传受双方的交流互动,熟悉受众编码法则,了解受众喜爱,尊重受众,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功能,让受众参与到剧本创作中,充分了解和吸取受众的改编意愿。要理性改编,网络文学是快速消费的产品,缺乏打磨和现实的沉淀,虽然在改编热的潮流之中,改编现成的IP比打造全新的IP作品要有基础和容易,但是长远来看,未必所有的网络文学作品都适合被改编和值得改编。因此需要创作者精心选择优质网络文学作品,理性创作。剧作团队要对选择的网络文学作品负责,认真研究原著,提取原著中的精华,创作剧本之后要反复研读,把控整个剧本设计,使其内容经得起反复推敲,现下中国影视创作最缺乏的便是优秀的剧本,再加上当下观众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普遍提高,对剧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要想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就必须要精心研读剧本。提高剧作质量,将商业化与艺术价值两者相结合,做好跨媒介叙事,达到两者的完美契合。例如同样是网络文学改编的《甄嬛传》在剧作团队以及演员等众多工作人员的一起努力下,至今仍然是大众津津乐道的剧作,甚至还衍生出了众多分析《甄嬛传》剧情设计的自媒体,吸引了一种剧粉。由此可见,研读剧本,设计适应受众喜好的叙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满足受众对于剧作的整体审美期待,观众自然会被吸引。

(二)避免过分商业化、同质化、庸俗化

影视创作团队要避免现在流行什么类型的剧作就选择什么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改编,这样会导致同质化严重,受众审美疲劳,不利于影视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并且会限制创作思路。同时也要避免庸俗化,要注重价值观塑造,要尽量展现宏大题材,不要局限在小情小爱。要扎根传统,迎合主流,打破原著的局限,立足现实进行改编,宣扬主流价值观,使剧作设计的人物价值观契合当下社会的审美期待。

五、结语

总之,网络文学改编呈现增长的态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影视创作的新潮流,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能忽略,要将当下社会问题融入改编剧作内容制作中,并积极进行价值观引导和表达,让人物更加饱满立体,内容更加丰富。对网络文学作品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其粉丝基础,为改编剧提供原生关注度。网络文学要从当下改编剧中寻找灵感和不足,开拓创作思路,创作出更多新颖具有创意的文学作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文学以及影视的双繁荣。

参考文献:

[1]郭辰奥.IP热潮下的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现象[J].时代报告(奔流),2021,(07):24-25.

[2]林进桃,徐仁萍.数字阅读语境下网络IP的协同与互哺——基于从网络文学到网络剧改编的考察[J].中国编辑,2021,(04):54-58.

[3]吉喆.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现状分析[J].电影学,2021,(03):9-17.

[4]杨雅捷,朱殿勇.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叙事与传播转向——以IP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0,(10):83-85.

[5]康思奇.网络文学改编电影20年发展评述[J].电影文学,2021,(13):24-27.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基于媒介革命视野下我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路径探究
公司研究
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超四亿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