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

2022-06-22 02:45龙林梅邹竹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植物学思政植物

周 丽 龙林梅 王 苑 邹竹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生物与化学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各类课程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把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做人的道理等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植物学是高校生物科学和应用生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繁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植物界主要类群的特征与演化;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环境的适应性,让学生学会识别常见植物及其应用价值,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植物中的现象,并探寻其内在规律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责任担当精神。

一、植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植物学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结合植物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用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与植物有关的政策法规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元素可从以下方面挖掘。

(一)科学精神与职业理想。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教学过程中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可以让同学们认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让同学们认识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让同学们从故事中加深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和前沿的认识,明晰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方向,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屠呦呦与青蒿素、曾孝濂与植物绘画、钟扬教授与种子资源保护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激励和启发学生,培养学生敬业、奋斗、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

(二)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2]。在讲解植物特性时,用与植物有关的经典诗词为导语,将以植物为载体的文化元素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认同感和相应的文化自信,进而实现植物学教学的课程育人目标。例如:讲述松属植物时,引用黄山迎客松破石而生顽强不屈地展现出雍容大度和优美姿态,告诉同学们不怕困难、不畏恶劣环境的精神品格;以草本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精神,告诉同学们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冬梅斗霜冒雪,更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梅花不畏寒苦、坚守自我的高洁之美,告诉同学们要有良好的才华和珍贵品质,需要不断努力和克服一切困难才能达到;莲科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告诉同学们做人要有高洁清廉、不折不挠的君子气节。

(三)古今典籍与文化自信。讲述植物学研究简史时,用古今典籍来增强同学的文化自信。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植物最早的国家之一,殷代就开始有麦、稻、粟等植物的种植,春秋时期的《诗经》记载了200 多种植物,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是世界最早的植物专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至今仍然是国际药学和植物学家珍视的植物学巨著。2004 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巨著之一,2013 出版的英文版《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则更加完善,使《中国植物志》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生长和农事活动有重要的关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四)时事新闻与社会现象。将与植物学相关的时事新闻与社会现象融入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讲授叶的生理功能和结构时,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可吸收人类活动排放的碳”。引入“碳达峰、碳中和、碳排放”等概念,让同学们明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必要性和重要战略意义,深刻了解碳排放作为国家减碳的重要制度和政策,生活中,减少碳排放具有的重大责任。讲授植物分类中的杜鹃、兜兰、春兰、桫椤、苏铁等植物时,提出野生植物保护的概念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农业农村部2021 年第15号公告),让同学们知道国家有明确法律规定,禁止采挖、出售、收购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增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五)生态文明与资源保护。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学,有助于丰富植物学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身体力行地宣传和践行资源保护知识和法规,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植物学课程思政的实施

开展植物学课程思政要注重组织实施的细节,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外学习、校内实践等多元化教学,结合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时,通过问题、情景、事件等案例合理引入思政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和讨论,做到案例与专业内容相得益彰,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堂。学生课外学习部分则充分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在学资料板块中上传小视频、影视资料、相关时事新闻及法规的链接等,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学生学完后以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效果检测和评分。在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方面可参考问卷调查、过程性评价和定量考核评价三种方式。设计对思政内容进行“量化评价”的问卷分别于开课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判断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化及效果;通过教学过程记录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学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思政内容练习题检测、结合课程考试内容出一定比例分值的题检测等方式进行定量评价。

表1 部分课程知识点课程思政元素与实施方式列表

根的结构与功能根深叶茂,根系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原因与结果的辩证思维课堂讲解 考试检测减数分裂、双受精、辩证观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养九子,九子各不同”的遗传与变异辩证关系(微电影)《播种未来》钟扬事迹 课堂播放或课后自学相关视频 习题检测《植物王国》关于种子库片段(短视频)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课外阅读叶的功能与结构种子和幼苗科学精神与科学前沿专业相关的时事新闻 碳达峰、碳中和、碳排放交易 课堂讲授 习题检测叶的变态 变化与适应的哲学思想 植物的防御——西番莲(短视频) 课堂播放3 分钟小视频 习题检测德育目标 松、草、莲、梅、兰、竹、菊的精神和气节 引用诗词和人文故事,课堂讲授被子植物分类文化自信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及植物的关系民族自豪 抗新冠1 号中药配方中药材原植物共性与个性的哲学原理 主要科属形态特征的共性,具体物种的个性特征习题及考试检测课堂讲授

三、加强实践锻炼,增加学习时空

校园里有许多绿化观赏植物和一些野生草本植物,是学习植物分类的实体材料,让学生全面接触并观察其四季变化和各部分器官的特征,组织学生对这些植物进行挂牌,将其在分类上的科名属名写清楚,再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该物种信息附上二维码,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只需要扫一扫就可以链接到中国植物智(http://www.iplant.cn)中对应的物种信息,植物分类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利用学校空地建设特色植物资源圃,让学生参与到种子收集、繁育和栽培管理的全过程中来。种子来源可以是本地一些特色资源植物,也可以请校外工作人员帮助收集,还可以由学生收集一些家乡特色植物种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丰富了教学资源,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学生在挖掘特色植物资源建设美丽校园中践行了课程思政。

四、结论

植物学作为基础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探索、建设与实践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生思想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责任感、使命感上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在精神状态上,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时专业课教师不仅是一名授课老师,更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更好地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古训,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同向同行,达到了相互增益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植物学思政植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