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2022-06-23 02:02张伟
科学导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育人情感课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三观”培育中,进而帮助学生重新铸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模式,教师需要从“融情入境,教化育人”的角度,探索如何构建有效地教学框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进而借助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强化法律意识,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念,通过道德培养促使学生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學习环境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尤其是语文教育,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避免一味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丰富且灵活的情境化教学框架,通过在课堂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下进行学科理论学习。回答问题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小品表演或者是情境重现的方式,提高班级中的学习气氛,让更多地学生融入到安全教育工作中,进而以情感育人,深化安全常识教学课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家人的爱藏在哪里呢?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踊跃发言。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妈妈的爱体现在清晨的早餐中。”“姑姑的爱体现在陪我玩游戏中。”通过上述回答,便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进行表露,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来自于家人对自己的爱。教学期间,教师也可以将情感教育与实物相结合,如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家庭的物件或照片,来讲一讲某一照片中发生的事情,让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了解到家人之间的“爱”。

小学阶段,作为基础素质教育的情感教育课程被引入小学课堂,这既是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融入国家教育体系的前提,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随着相关法律和政策的不断出台,语文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错误思想,进而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将苗头掐断,及时制止并干预学生的错误思想,更好推动语文情感教育的稳定进步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小学  张伟)

猜你喜欢
育人情感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情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台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