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中年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2022-06-24 08:43周彩云
医药与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韧带

周彩云

(舞阳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河南 漯河 462400)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肿瘤,3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约为25%,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可有效剥离子宫肌瘤,改善临床症状,但创伤较大,术中失血量较多,延缓术后康复进程,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限制。故需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微创技术不断完善,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妇科疾病治疗,且能减轻机体创伤,利于术后康复,弥补开腹手术不足之处,但其临床效果存在争议性,具体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舞阳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6例中年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优势。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接收的中年子宫肌瘤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3例。腹腔镜组:年龄35~52岁,平均(43.64±3.98)岁;病程1~4年,平均(2.13±0.54)年;肌瘤位置:9例浆膜下、11例阔韧带、11例肌壁间、10例黏膜下、2例其他,肌瘤直径4.4~5.8 cm,平均(5.12±0.30)cm。开腹组:年龄35~53岁,平均(44.12±4.08)岁;肌瘤位置:8例浆膜下、10例阔韧带、13例肌壁间、11例黏膜下、1例其他;肌瘤直径4.2~5.9 cm,平均(5.09±0.33)cm。两组年龄、病程、肌瘤位置、肌瘤直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选例标准

纳入标准:通过盆腔核磁共振、妇科B超等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者;年龄35~53岁;均为单发肿瘤者;符合子宫切除指征且无生育意愿者。

排除标准:合并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者;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伴有子宫/盆腔恶性病变者;合并严重心血管、心律失常等疾病者;伴败血症者;合并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术前阴道冲洗2~3 d,术前禁食与灌肠,清洁脐部。两组均由同一团队实施手术。

开腹组行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予以腰硬联合麻醉,消毒铺无菌巾;于下腹正中行切口,逐层分离皮肤及皮下组织,子宫提至腔外,经2把粗中弯钳夹闭两侧宫角与上提牵拉子宫,用盐水巾垫起肠管,暴露术野;用中弯钳夹闭右侧处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峡部,切断、缝扎断端;同样方式对左侧相应组织予以处理;沿子宫两侧剪开阔韧带前至膀胱子宫腹膜,后至骶韧带起始处,反折剪开膀胱子宫腹膜,将膀胱下推宫颈外口下方,靠近子宫,钳夹与切断两侧宫旁处疏松组织,后经7号丝线将断端缝扎;靠近子宫峡部,钳夹与切断两侧处子宫动脉与静脉,经7号缝线双重缝扎血管断端;两侧处子宫骶主韧带以钳夹夹闭并切断,经7号缝线缝扎断端;后沿宫颈下方将子宫切除,关闭切口。

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取截石体位,静脉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予以消毒、铺巾;由脐轮下方纵行1 cm切口,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腹压13 mmHg),分别于下腹脐和髂前上棘连线1/3处、耻骨联合和左髂前上棘连线处无血管区域行5 mm穿刺孔,经阴道内置杯状举宫器;利用腹腔镜探查盆腔、腹腔状况,电凝切断钳夹的卵巢固有韧带后予以电凝,同样方法处理对侧;打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处,并下推膀胱到宫颈外口下方约1 cm处;双极电灼离断子宫峡部血管上行支,于血管断端内侧电灼离断主韧带;宫骶韧带起初位置予以双极电灼离断;沿举宫器上缘自阴道前穹隆位置起环状将阴道穹隆切割以离断子宫;经阴道取出离断子宫,无菌手套内填纱布后置入阴道中以确保气腹;腹腔镜辅助下对阴道残端予以连续缝合、加固,确认盆腔内无出血后反复冲洗盆腔,术毕。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 h、12 h、24 h疼痛度,以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其利用数字0~10描述疼痛度,数字越小疼痛度越轻。(3)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3 d创伤应激指标,即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1 d、3 d晨起7:30—8:30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高速离心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NE、Cor水平,试剂盒由广州万孚生物公司制作。(4)统计两组并发症状况,即切口感染率、皮下血肿率、腹腔感染率与脏器损伤率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相较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s)

2.2 两组术前、术后6 h、12 h、24 h NR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 h、12 h、24 h腹腔镜组NRS评分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6 h、12 h、24 h NRS评分比较(± s)

2.3 两组术前、术后1 d、3 d创伤应激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NE、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 d、3 d腹腔镜组血清NE、Cor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1 d、3 d创伤应激水平比较(± s)

2.4 两组并发症状况比较

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开腹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状况比较[n(%)]

3 讨 论

子宫肌瘤为妇科多发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指出,于2011年我国患子宫肌瘤率达11.21%,且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改变逐渐升高,多见于中年女性,已逐渐成为危及女性身心健康对重要疾病之一。全子宫切除术主要针对无生育需求中年患者,传统开腹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具有并发症多、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不足之处,逐渐被微创手术所替代。临床微创术式较多,其临床价值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子宫肌瘤中,结果指出,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6 h、12 h、24 h腹腔镜组NRS评分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4.65%)少于开腹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以穿刺形式实施手术,避免开腹手术切口所致瘢痕,减轻切口较大所致疼痛与出血量,且术中通过双极电灼相关血管,可有效控制子宫出血,规避对膀胱、直肠与输尿管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腹腔镜可提供开阔手术视野,有助于辨认精细解剖组织,便于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同时提高手术精准度,减轻手术创伤,保障安全性。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时,能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缓解疼痛度,保障安全性。

创伤应激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上升,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量分泌Cor、NE等物质至血液中,增加术中不良事件出现风险,并减缓康复进程。本研究数据指出,术后1 d、3 d腹腔镜组血清NE、Cor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原因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切口小,能减少组织分离,避免术中不必要损伤,提高手术步骤精准度,故其引发创伤应激较轻,利于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应用于中年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中,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减轻疼痛,抑制创伤应激反应,并保障手术安全性。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韧带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