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2022-06-24 08:00张岱阳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疱上皮患肢

尹 锐,张岱阳,刘 俊,罗 政

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科采用不同方法对100例患者四肢骨折后因肿胀产生的232处张力性水疱进行处理,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100例(232处水疱),男56例,女44例,年龄16~51岁。上肢76处,下肢156处。按处理水疱方法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① 保留水疱顶部上皮组:40例,其中20例用注射器抽出水疱液(A组),20例在A组基础上乙醇纱布湿敷(B组);② 去除水疱顶部上皮组:40例,其中20例用注射器抽出水疱液(C组),20例在C组基础上乙醇纱布湿敷(D组);③ 对照组(E组):20例,作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

1.2 观察指标① 测量水疱直径并记录水疱局部皮肤愈合情况。② 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感。③ 采用肢体周径比(骨折部位患肢周径/对侧肢体同一部位周径,跟骨骨折者采用前踝至跟骨结节部的周径)评价患肢肿胀程度。

2 结果

2.1 各组皮肤愈合时间比较① ø≤0.5 cm的水疱: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0.5 cm<ø≤1.5 cm的水疱:A组最短, E组最长,A~D组均明显优于E组(P<0.05)。③ 1.5 cm<ø≤5.0 cm的水疱:B组最短, E组最长,A~D组均明显优于E组(P<0.05)。④ ø>5.0 cm的水疱:D组最短,E组最长,A~D组均明显优于E组(P<0.05)。

2.2 各组疼痛感比较对于不同直径的水疱:保留水疱顶部上皮组均较去除水疱顶部上皮组轻(P<0.05)。

2.3 各组肢体周径比比较入院时及治疗后1、3、7、10 d各组患肢肢体周径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体会

四肢骨折后患肢的肿胀程度不受处理方法的影响,但对于创伤产生的张力性水疱的愈合受处理方法的影响:当水疱ø≤0.5 cm时无需处理;当水疱ø 0.6~5.0 cm时,抽液后保留水疱顶部上皮更有利于皮肤愈合及减轻疼痛;当水疱ø>5.0 cm时,去除水疱顶部上皮并予以乙醇纱布湿敷皮肤愈合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水疱上皮患肢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猪水疱性口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