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年降水分区及趋势特征

2022-06-24 06:15冯存峨任建成卢晓宁
贵州农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时间尺度降水量分区

冯存峨,任建成*,卢晓宁

(1.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31;2.滨州市气象局,山东 滨州 256612;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0 引言

【研究意义】气候是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的各种统计量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1-4]。降水是气候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看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因此,从整体上对山西省的降水进行研究难以把握,故对不同区域分别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对于各地降水特征已有大量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吴金华等[5]探究我国东北地区近60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东北地区年均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而除大兴安岭北部外的绝大多数区域的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董旭光等[6]研究山东省近50年来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发现,其年降水日数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振荡,降水日数总体呈极显著减少趋势。赵静怡等[7]对武汉市降水变化规律分析发现,武汉市年降水量呈缓慢增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的年降水量可能存在突变。对于山西省降水,李芬等[8]研究山西1958—2013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山西省年降水量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苗爱梅等[9]对山西不同历时强降水的统计特征及趋势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降水极值空间分布具有山区大于盆地、南部大于北部,时效越短,极值分布的局地性越强等特点。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简称REOF)是常用的气候分区方法之一[10]。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REOF方法在气候分区领域取得丰硕成果[11-16]。李国文等[11]采用REOF分析江西主汛期降水趋势的区域特征;蔡元刚等[12]研究四川省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刘晓琼等[13]采用REOF-EEMD研究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区域分异特征;赵峰等[14]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切入点】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山西省降水整体趋势、过程及极值等方面的分析,鲜见对山西省降水特点进行分区的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REOF方法对山西省年降水进行分区,并对不同分区的降水趋势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当地农业生产及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山西省(34°34′~40°44′N,110°14′~114°33′E)位于华北地区,境内是较为典型的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大致呈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平行四边形。高原内有平原、丘陵和山地等多种地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山西省是内陆省份,地处中纬度,受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共同影响,气候南北差异较大,同时具有雨热同期和四季分明的特点。山西省年平均气温总体上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由盆地向山地逐渐升高;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2以上,且地形是影响山西省降水的主要因素。

1.2 降水数据

1981—2020年山西省18个国家基准、基本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月的降水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data.cma.cn/)。

1.3 研究方法

REOF(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即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是一种很好的且常用的区域气候类型分区方法,其在对时空向量场进行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简称EOF)分解的基础上,对原矩阵进行极大方差旋转,使同一空间模态下高载荷向量场(≥0.6)均集中在部分区域的少数变量中,其余地区则均接近于0。经旋转之后的特征场在时间上更为稳定,空间分布结构更为清晰,能突出气候要素的局域分布特征。研究先将1981—2020年的逐月降水数据按1年12个月的降水量值累加得到年降水量数据,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年降水数据进行距平计算,把距平值按气象站×年份组成矩阵序列,然后参照文献[7-9]对该矩阵进行REOF分区分解,并进行空间模态的显著性检验。再依次运用Arcgis对统计量进行克里金(Kriging)插值分析揭示统计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揭示统计量的趋势特征,运行Manner-Kendall(下称M-K)突变检验法[17-18]检验统计量的突变特征(α=0.05);最后运用Morlet小波分析[11]研究统计量的周期性趋势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西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封三图Ⅰ看出,1981—2020年山西省各地年均降水量为386~700 mm,各地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大致上从东南部及东部偏北的五台山地区向西向北呈逐渐减少趋势。受山地气候影响,五台山地区为山西省年降水最丰富的地区,而大同地区由于处在五台山的背风坡,位置偏北,受远离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因此,年降水量最少,是山西省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

2.2 山西省年降水场的客观分区

从表1看出,山西省年降水场进行EOF分解后前3个模态通过North显著性检验,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9%,可以较好地表征山西省年降水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原降水距平矩阵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各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存在一定差别但差异较小,其中模态1的方差贡献率下降18百分点,模态2和模态3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上升5百分点和14百分点,可以根据旋转后高载荷向量场分布特征,将山西省年降水场分为3个区(封三图Ⅱ)。Ⅰ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下称南区),该区受南方暖湿气流的影响最大,是山西省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和温带季风气候。Ⅱ区,位于山西省北部(下称北区),该区位于五台山、恒山山脉的背风坡,南方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是山西省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Ⅲ区,位山西省中部(下称中区),该区受南方暖湿气流和山地地形的共同影响,是Ⅰ区和Ⅱ区的过渡地带。

表1 山西省年降水场EOF及REOF分解前3个模态的方差贡献率

2.3 山西省年降水分区的变化特征

2.3.1 线性趋势及突变 从图1看出1981—2020年山西省3个降水分区年均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图1 山西省各降水分区降水线性趋势及M-K突变分析

1)南区。年均降水量为523 mm,2003年和1997年分别为降水最多(835 mm)和最少(305 mm)年份。线性趋势表现出该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趋势率为2.472 mm/10a。UF(K)线和UB(K)线的交点较多,说明该区年降水量可能存在多个突变点,最近一次突变出现在2016年。

2)北区。平均年降水量为433 mm,2013年和1993年分别为降水最多(559 mm)和最少(306 mm)年份。线性趋势表现出该区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率为19.658 mm/10a。突变发生在2011年,且UF(K)线在2018年以后通过临界值(uα=1.96),说明该区年降水量在2018年以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3)中区。平均年降水量为517 mm,1988年和1997年分别为降水最多(681 mm)和最少(293 mm)年份。线性趋势表现出该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趋势率为11.295 mm/10a。UF(K)线和UB(K)线交点较多,说明该区年降水量可能存在多个突变点,最近一次突变出现在2019年。

2.3.2 周期性特征 从封三图Ⅲ看出,1981—2020年山西省3个区年降水量均存在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

1)南区。年降水量存在7~10年、11~14年、21~24年和27~29年的周期信号,主周期分别为28年、22年、8年和13年,在28年和22年主周期上,目前正处在偏干期,而在8年和13年的时间尺度上,目前正处在偏湿期,预测南区短期内以降水偏多为主,而长期则呈降水持续偏少趋势。

2)北区。年降水存在5~7年、17~20年和27~29年的周期信号,主周期分别为28年、18年和6年,在28年主周期上,目前正处在偏干末期,而在6年时间尺度上,目前正处在偏湿期,预测北区短期内以降水偏多为主,而长期则呈由偏少转向偏多趋势。

3)中区。年降水主要存在5~8年和27~31年的周期信号,其中主周期为28年和6年,在28年时间尺度上,目前正处在偏干的末期,在6年的时间尺度上,正处在偏干期,预测未来短期内降水以偏少为主,而长期则呈由偏少转向偏多趋势。

3 讨论

对山西省年降水场进行EOF分解,前3个模态可以通过North显著性检验,EOF特征向量空间分布与李芬等[8]的研究基本一致,但研究使用了较新的气象数据,对山西省年降水场进行分区,揭示了山西省年降水场的地域特点。本研究对山西省各降水分区降水量的趋势及周期性特点的分析结论,目前尚查阅不到相关的研究资料,这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补充。

另外,山西省地形较为复杂,限于气象站点数量,气候分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Morlet小波的结果一般存在多重时间尺度上的复杂嵌套结构,且在不同的尺度周期中表现出不同的振荡规律。该研究使用的降水数据序列时间尺度较短,故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尺度也相对较小。因此,未来有必要通过更加精细的网格数据,进一步验证降水分区及趋势结论。

4 结论

山西省年降水量为386~700 mm,空间分布不均匀,从东南部及东部偏北的五台山地区向西向北呈逐渐减少趋势。其年降水场可分为3个区:Ⅰ区,位于山西省南部,年均降水量为523 mm,是山西省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和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趋势率为2.472 mm/10a,且降水可能存在多个突变,最近一次突变出现在2016年。Ⅱ区,位于山西省北部五台山和恒山的背风坡,年均降水量为433 mm,是山西省降水最少的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区年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率为19.658 mm/10a;降水突变发生在2011年,且年降水量在2018年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Ⅲ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年均降水量为517 mm,是Ⅰ区和Ⅱ区的过渡地带,该区降水呈不显著上升趋势,趋势率为11.295 mm/10a;降水存在多个突变,最近一次突变出现在2019年。

山西省3个区域年降水量均存在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其中Ⅰ区主周期为28年、22年、8年和13年;Ⅱ区主周期为28年、18年和6年;Ⅲ区主周期为28年和6年。

猜你喜欢
时间尺度降水量分区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时间尺度上Nielsen方程的Mei对称性与守恒量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时间尺度上二阶Lagrange系统Mei对称性及守恒量
时间尺度上奇异变质量可控非完整系统的Noether对称性
时间尺度上非迁移完整力学系统的Lagrange 方程与Nielsen 方程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