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后林木抚育与管护技术

2022-06-24 05:41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园林防灭火队支莉
河北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林林木林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园林防灭火队 支莉

前言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造林绿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造林工作能够提高森林植被的覆盖率,在防风固沙和净化空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扩大造林绿化的面积,为了提高造林绿化的效果,在造林完成之后还要做好林木的抚育和养护工作,才能真正推动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 造林绿化后的抚育和管理的重要性

1.1 提高造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通过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植树造林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工程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关键,只有存活下来同时有利用价值的林业资源才能被称为造林绿化资源,为此,做好造林之后的养护和管理工作非常的关键,能够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1.2 确保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绿化造林之后的抚育和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造林绿化完成之后,需要采取科学的抚育间伐技术来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同时利用先进的林业技术对树木的生长以及林业的结构进行有序调整,使林业能够通过自然恢复的方式以及人工服务的方式来实现立体化的发展。

2 中幼林抚育与管护技术

2.1 中耕除草

通过中耕除草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的活性,在造林之后林木内的杂草可能会和林木争夺阳光和水分,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一年 2~4 次即可,控制好深度,5~20 厘米左右,能够有效控制草害。科学的选择秋季除草的时间,在结籽之前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药剂。

2.2 灌溉

在干旱地区和少雨的年份,应该科学灌溉,可以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幼林对水分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灌溉的深度,幼林的深度为50 厘米,成林的灌溉深度为100 厘米。此外,还要考虑林地的面积和幼林的品种,同时观察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当进行灌溉。

2.3 科学的施肥

肥料主要以基肥和追肥为主,在造林整地的过程中可以施入基肥,在幼林管理时期适当追肥,主要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针对速生林和经济林,通过施肥能够让林木尽早地郁闭,可以提高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为此,要针对幼林的土壤条件科学施肥。

2.4 幼林的补植

在造林之后的1~2 年内,如果林木的成活率低于80%的话,在春季要做好补植工作,选择相同品种的大苗补植,具体的方法如下所述。针对一年生的幼林,在补植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两年生的大苗,在移植之前要减去侧枝,然后全株补植,在栽植完成之后要做好灌溉;针对两年生的幼林,应该选择3~4 年生的大苗,采取截干栽植的方式,为了提高苗木的成分,移栽完成之后要供应充足的水分,如果补植后的成活率低于40%,还需要重新造林。

2.5 科学的修剪整枝

如果造林后的树木的主干不明显,或者分枝比较多,要科学修剪整枝,科学的修剪工作可以确保林木的光合作用,保证主干对养分的积累,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要控制好修剪的高度,如果是幼龄林,不能超过树高的1/3,如果是中龄林,修剪的高度不能超过树高的1/2,确保树木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促进树木的生长。

2.6 科学的间伐

通过科学的间伐工作能够促进林木的健壮生长,应该坚持去弱留强的原则,将生长不良的树木及时伐除,同时去除病虫害木和枯死木,如果林木的分布不均匀,要合理地调整林木的生长空间,不断优化林地的卫生条件,从当前的采伐情况来看,方法有多重种,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采伐方式。

3 强化林木采伐和林地管理

3.1 重视宣传,加强林地的整治

第一,要重视林地的管理和宣传工作,各个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林业法律法规的贯彻和宣传力度,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的林地保护管理意识,提高造林绿化的效果。第二,要加大执法力度,针对毁林开荒以及违法占用林地的行为必须严厉处罚,对违法开采林业资源的行为要严厉打击。第三,在征用占用林地的申请中要做好审计工作,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第四,对恢复森林植被的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源保护的费用落到实处。

3.2 重视环境保护,提高林木的质量

为了保护造林之后的森林资源,在林地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思想认识,认识到林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为此,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林木的质量,认真贯彻领悟管理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此外,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如果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出现了违法使用林地行为的情况,要及时制止,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

3.3 保证林木管理的有效性

应该明确分析林地管理和林木采伐之间的关系,保证二者的协调一致,确保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具体的林业管理的过程中,全面协调林木的采伐和林地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制度建设。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制定利率管理和林木采伐统一的制度,并且有效落实采伐管理制度。第二,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为林地管理和林木采伐提供统一的保障,确保林木采伐的公信力,提高执行能力,能够按照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开展林地的管理工作,提高效率。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培训,制定培训课程,确保林场的工作人员和林业工作者提高自身的速度,提高爱林护林的意识,通过高素质的人才能够确保林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3.4 优化林木采伐管理措施

第一,重视对采伐制度的落实,定期公示采伐管理制度,加强营林的监督和管理。为此,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对采伐管理政策的宣传管理力度,明确采伐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利用网站或者公告栏公布,提高宣传的效果,针对有疑问的采伐计划应该及时答复。第二,重视对采伐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完善,为了提高采伐的效果,要明确规定本年度的具体采伐目标,并且制定具体的采伐方案,合理控制采伐量。第三,有效管理采伐工作,控制林木资源的采伐量,非林业用地的林木资源可以由林业工作者自行的采伐,但也要控制好采伐量。

4 病虫害防治

4.1 生物防治

在林木抚育管理中,病虫害带来的危害比较大,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能够降低病虫害的防治难度,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以下几种:昆虫防治、微生物防治和益鸟防治,利用天敌防治昆虫防治,需要加强对天敌的保护,控制林地内的天敌数量,提高防控的效果;利用白僵菌或者芽孢杆菌等真菌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被称为微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山雀或者啄木鸟等鸟类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被称为益鸟防治技术。该种防治技术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图1 树干涂白技术

4.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也可以提高防控的能力,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诱捕、诱杀、涂白和高温阻隔技术等,该技术是当前防治病虫害的主要基础之一,其中涂白技术和阻隔技术应用广泛,两种技术都能实现对病虫害的阻挡,其中涂白技术就是将石灰水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之后形成涂白的阻隔剂,之后均匀地涂抹在树干上,能够有效预防虫害在树干上产卵,防控效果显著。

4.3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也是当前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之一,具有见效快和使用方便的特点,但是长期使用该技术会导致病虫害产生耐药性,造成害虫天敌数量的减少,破坏林地内的生态平衡,污染生态环境。为此,在具体防治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之前要全面了解病虫害的类型和特征,才能提高防控的效果,能减轻对益鸟以及树木的伤害。

4.4 强化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为了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应该加强对林木病虫害的调查和研究,分析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从而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此,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林木的调查和监测,了解树种的特点,分析树木容易感染病虫害的种类,发生问题之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扼杀在摇篮中。在进行病虫害监测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树苗的检查,避免外来生物的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泛滥成灾。

4.5 提高林业病虫害的治理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防治技术的研究,能够将冰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或者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造林绿化之后,病虫害的种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如果不能有效制止,带来的损害比较大。为此,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引进,在具体防控的过程中有效落实先进的技术,改变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综合利用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和农业防治技术。

4.6 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在造林绿化后的病虫害防控中,林业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防治的整体效果。为此,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能够结合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求制定培训方案,从根本上提升相关人员素质,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手段,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此外,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可聘请专业领域的人才进行宣传指导,了解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林业部门通过打造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和队伍能够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4.7 增强林木的免疫力

造林的林业病虫害防控中,可采取多种手段强化林木的免疫能力,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对种植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该地区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第二,在造林之前选择适合的苗木,结合当地的地理变化和气候特点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苗木品种,并且加强造林之后的苗木管理,减少病虫害入侵的概率。第三,在抚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选择有机肥料,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

4.8 实现造林的多样化

如果在林区内种植单一的树木品种,很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为此,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多种林木品种,丰富当地的生态系统,也能够提高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4.9 加大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力度

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对造林之后的病虫害的宣传力度,引导林区内的林农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工作,积极参与防控。定期向广大人民群众派发宣传单,讲解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性,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病虫害防控对造林绿化的重要性,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5 林木抚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5.1 经营管理问题

第一,相关工作部门没有认识到造林之后的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管理部门没能有效地落实绿化之后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第二,缺乏责任感,抚育管理资金不到位。有些技术人员工作缺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抚育和间伐工作处于被动的状态。因为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林木的抚育间伐管护资金比较有限,直接影响抚育和管理的后果。第三,林农没有认识到抚育和间伐的重要性。尤其是造林之后的林木抚育工作的任务重,工作量大,但是因为受到交通闭塞以及劳动力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间伐后的木材的销路不畅,影响间伐的积极性,导致抚育和管理的效果低下。

5.2 造林技术方面

第一,造林方式比较落后,导致杂草的疯长,影响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主要采取传统的造林方式,导致林地内的杂草疯狂生长,林分结构受到影响,有些长势较弱的树木可能死亡,增加了后期的抚育的难度和管理的成本。第二,造林密度大,影响后期的管护,增加抚育和管护的难度。有些地区没有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情况随意扩大造林的密度,随着林木的生长,原有的生长空间不能满足林木的生长需求,造成幼林生长速度缓慢,如果不能及时间伐和抚育,就会成为淘汰木,有些树木的生长能力差,在生长的过程中枝叶彼此挤压,影响透气性和采光性,会造成枯叶病和炭疽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会增加后期的抚育难度,影响造林之后的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幼林林木林地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在森林培育中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分析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快乐佳县人
Summer Is Coming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