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传播中的道德失范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2-06-25 11:39张邦柱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自媒体

摘要: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新闻传播主体越来越复杂化,新闻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自媒体抢占流量的行为使新闻传播过程中虚假信息泛滥、传播内容媚俗、“媒介审判”、新闻侵权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自媒体传播中的道德失范问题,必须探索规范化管理的办法,创造良好、正面、积极的网络传播环境。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网络调研,总结出自媒体新闻传播主体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迎合市场需求、“把关人”角色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最后从自媒体本身、自媒体受众、社会大环境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自媒体从业者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律和道德规范;要加强受众的网络素养教育,以增强其辨别新闻真伪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国家要完善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同时发挥政府在自媒体监管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道德失范;新闻传播主体;媒介审判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6-0121-03

自媒体作为一种较新的新闻传播形式,在现阶段已初见成效,被受众广泛接受和认可。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新闻传播的主体和渠道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主体的复杂性、渠道的多元性大大增强。为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争夺市场、抢占流量成为部分自媒体新闻传播行为的主要动因,从而使新闻传播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加强自媒体的规范化管理,发挥自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新闻和网络管理的重要议题。

一、自媒体及其传播的特征

(一)自媒体的内涵及其发展

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向外界发布的传播方式。“自媒体”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自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到现在,自媒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是一个集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等诸多信息源方式于一体的即时聊天模式,也是一个集用户聊天、消息推送、公众号等许多功能于一体的通信软件,更是即时通信工具和信息发布平台的完美结合。截至2021年底,微信用户总数高达12.68亿,并且用户数量仍在增长,其各式功能被各行业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迅速成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模式,作为公众自主发布信息的传播平台,受到广大网民的热烈追捧。由此可见,我国在完全程度上实现了自媒体的平台建设,并已进入自媒体高速发展阶段。

(二)自媒体传播的特征

1. 新闻传播主体复杂化

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下,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传播主体有绝对的控制权,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主体。在门户网站曾风行一时的时期,传统的新闻传播机构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直到自媒体平台爆发式出现,博客、微博、微信、QQ、微视频、手机新闻客户端等一系列移动终端软件以惊人的速度涌入市场,彻底颠覆了原本的新闻传播方式。自媒体平台以即时互动为突出特征,其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影响力更为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闻载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进一步缩短了新闻传播主体和大众之间的距离,使沟通变得简单,信息共享也更加便利,展现了人人都是信息源,人人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发表言论的新闻传播新形式,形成了新闻主体越来越复杂化的格局。

2.新闻传播渠道多元化

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等,而新媒体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新闻发布的平台,使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并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使用率,对新闻传播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来源,使新闻传播朝着更加多元化和信息交流化的方向迈进。例如,记者通过自媒体平台与社会接触,定期开展各种信息交流活动,并以新的形式输出,展现了新闻传播中社会公众的高度参与性和媒体信息来源的多元性。媒体载体的变化,使新闻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更加直接,信息共享更加迅速,同时客观地削弱了媒体的权威性,增强了新闻发布者的主观意识,形成了新闻视角的多元化。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道德失范行为

(一)虚假信息泛滥

很多自媒体发布者往往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所发布的新闻很难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其中的内容也通常和客观事实有所出入,导致虚假内容的出现。实际上,很多自媒体为了博取大众的关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杜撰新闻,成为借用极具诱惑力的标题刺激受众点击的“标题党”,严重僭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例如,微信团队于2019年12月24日发布《2019微信谣言治理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微信团队共生产17881篇辟谣文章,辟谣文章阅读量达1.14亿次。这足以证明在当前自媒体新闻传播中网络谣言泛滥的情况[1]。

(二)传播内容媚俗化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大众传媒和部分趣味低级的自媒体人违背道德规范,传播内容低俗且价值观不正的新闻内容,致使新闻传播在自媒体环境下逐渐走向低俗化,对舆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一些明星轶事、市井奇文等被媒体大量报道和渲染,导致低俗新闻大行其道,对舆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完善和公众道德观念的树立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媒介审判”的影响扩大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存在“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体对新闻案件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给案件审理造成了舆论壓力。在自媒体浪潮下,舆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逐渐扩大,影响审理结果的程度也随之提升。目前,新闻热点事件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社交软件上,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在这类新闻事件信息大多数来源于“关键意见领袖”(KOL)在报道评论中展现的立场和态度,而非来自能够展现客观现实的新闻报道,以致在公众中产生导向性舆论,对新闻事件具有较大的制约力和影响力,导致“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2]。

(四)新闻侵权现象严重

自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具有复杂性,新闻传播广度与速度更加难以控制。自媒体中大部分新闻由复制与转载而来,甚至一些官方媒体存在直接转发网络新闻片段的情况。这些新闻片段未经权利人授权,也没有明确的作者信息与来源,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虽然在自媒体时代使用社会团体与公众的资讯已经不再是秘密,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侵犯隐私案件时有发生。众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网络暴力事件,大多以当事人隐私受到侵犯为起因。

三、自媒体传播主体道德失范行为的动因

(一)迎合市場的需求

传媒市场化的步伐是无法阻止的,在市场化的不同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倡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对新闻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在实际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时间和成本的制约,作用也会被削弱。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在获取信息时,会不自觉地被暴力、娱乐、八卦等内容吸引。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素质的群体,信息选择也会呈现不同的趋向。很多新媒体尤其是新兴的网络自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提高自身的曝光度,追求名利,往往不断突破底线,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把关人”角色的缺失

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了“把关人”这一概念。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把关人”十分重要,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总编等多个新闻相关负责人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筛选和过滤新闻内容和观点。传统媒体一直坚守着这个角色,但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这种机制严重缺失。自媒体高度开放、高速传播的特性使新闻把关的作用被削弱。如在微信朋友圈这样的网络社交平台上,不同知识水平和社会阶层的人相互交流,构成了复杂的人际网络关系,形成了全新的舆论环境,大量信息的传播使人工“把关”的难度大大增加,往往只能依靠人工智能的“把关”作用,导致“把关人”的作用大大降低。

(三)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随着自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设置严格的进入门槛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一环。部分自媒体从业人员缺乏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工作时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盲目追求浏览量、点击率,对新闻内容不加核实,擅作更改,更有甚者,在面对某些有争议或未经核实的新闻消息时,不经查证就直接发布,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致使各种传播乱象在新闻传播中“久治不愈”[3]。

四、自媒体传播中的道德失范现象解决对策

(一)加强自媒体人的自我管理

1.自媒体从业者的自我提升

自媒体发布的内容不是面向某一个人,而是面向社会大众,影响力很大。自媒体内容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自媒体的公信力,要想赢得好口碑,就必须提升自媒体的专业素养。自媒体从业者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新闻素养、文化素养、法律素养等,保证内容的高质量,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以真正的实力赢得受众的认可。

2.加强自媒体创作者的自律和道德规范

自媒体从业者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应该自觉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正确引导舆论,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承担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既不夸大事实也不歪曲事实,不制造虚假新闻,不传播虚假新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同时自觉接受大众的监督。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提升受众的新闻素养

1.增强受众辨别新闻真伪的能力

受众面对众多的新闻消息时,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到的知识,对信息作出初步判断。如前些年发生的大兴安岭火狐狸等事件,细细观察后可以发现,这些新闻是违背科学依据的,但随着新闻事件被不断报道转发,受众逐渐被误导,选择相信了多数人的意见。其实真理有时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受众在接收外来信息的时候,不应该丧失自身的判断能力,而是应该辩证地看待,深入分析。同时,受众应该加强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加知识储备,才能拥有较强的判断能力,遇到虚假新闻才不会轻易相信[4]。

2.提高受众的网络素养

在网络环境中,受众因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对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使得其“放飞自我”,暴露出了很多道德失范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要加强对大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因为未成年人存在思想不够成熟、社会经验少、情绪不稳定、家长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同时要增强网民的道德意识,产生消极的情绪时,要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寻求亲朋好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不在网络上肆意发泄负面情绪。

3.增强受众的社会责任感

在网络环境中,受众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受众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快乐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网络环境,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娱乐、攻击等心理而不顾伦理道德伤害他人,如进行人肉搜索,恶意公开他人的隐私,扰乱他人的生活,诽谤侮辱他人,这些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还触犯了法律,属于损人不利己行为。

(三)加强对社会大环境的管理

1.完善互联网新闻传播的规范

首先,由于自媒体具有虚拟和隐秘的特性,并且很多道德失范行为并没有直接造成严重的后果,其行为难以界定,法律对其约束力较小,因此很多人并没有因为在网络上的恶意传播行为受到处罚。其次,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不细致、不全面,这也是导致执行力差的一个原因。面对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逐步完善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相关规范。

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当谣言在自媒体平台疯狂传播的时候,政府部门要及时加大权威信息公开力度,及时粉碎谣言,阻止虚假消息继续传播。当有破坏政府形象等言论出现时,政府部门要及时阻止该言论进一步扩散,加以引导,挽回政府等的形象。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入自媒体平台,用更新颖、更灵活的方式代替中规中矩的传统方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政府机构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特点,做好新闻“把关人”的角色,通过自媒体平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及时纠正不良的舆论导向,为受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五、结语

自媒体传播的不仅仅是新闻,对新闻事实的筛选和评判也体现出自媒体创作者的思考过程,而受众的评论和反馈也展示出其对新闻的反思。目前信息的传者和受者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传受合一”的局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张舆论的“网”,它将网住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

目前,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道德缺失这一问题,需要自媒体从业者、受众、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还会衍生出新的道德问题,需要不断推出新的措施加以应对。

参考文献:

[1] 彭雁翎.浅析自媒体时代媒介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论刊,2018(11):70-72.

[2] 程业棋.试论自媒体乱象及其治理路径[J].新闻爱好者,2019(11):94-96.

[3] 陈丹亚.解读自媒体[J].山东青年,2019(10):98-99.

[4] 贺晓娇.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正负效应[J].新闻世界,2013(10):235-236.

作者简介 张邦柱,硕士,记者,研究方向:自媒体。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自媒体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