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印记

2022-06-25 06:52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沅江辣酱臭豆腐

主题导写

一处特殊的风景,一座美丽的建筑,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一个记忆深刻的人……这些珍贵的印记浓缩了我们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

佳作展示一

长沙话,话长沙

◎柳长江

晨光破晓,阳光在江水间斑驳,如此梦幻。我正飞速赶往学校。

“你在莫子地方工作啰?”

“我喔,我是在那边做事的咧!”

忽然,一串声音从街边传来,伴随风儿径直钻入我的耳朵。下一秒,我愣在原地——那声音是如此亲切而又熟悉,仿佛一位久违的知己,在不经意间重逢。

是乡音,久违的乡音!

循声望去,我看见一家早餐店,店主正在用长沙话同顾客交流,一声一句,叩响我的回忆之门。

我有多久没有听过长沙话了?

自打有记忆起,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长沙话。“啰”与“勒”交织的尾音,演绎出一幕幕风土人情。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很少说长沙话,外婆就成了我与长沙话之间的桥梁。

每次外婆出门,我总会跟随其后,默默地听她说长沙话。从“恰饭”开始,到“莫子路”,再到“搞莫子东西”,有趣的音调使我十分着迷。不知何时起,长沙话总会在我与人交谈时悄然脱口而出,我惊讶于我的日益熟练,更惊讶于长沙话对我深深的影响。

然而,时光总会沉默一切,就似岁月,一去不复返。

走出童年,步入初中的校园。由于学业,我不得不离开外婆,我与长沙话最坚固的桥梁崩塌了。学校里,同学们问候、交谈都爱说普通话,而非那承载着一方水土的乡音……很快,我便忘却了长沙话,将它沉淀在记忆深处。我的生活里少了亲切的家乡话,少了一番独属于长沙的别样的风景。

谁还精心保存着长沙那张淳朴而又质朴的名片?

而此刻,老板与顾客的对话,唤醒了我尘封的记忆,我又想起了它,想起了人间烟火中的乡音。

“你在莫子地方工作啰?”我轻轻地重复,不知怎的,话一出口,就哽咽起来。

原来,长沙的声音,可以这么美。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

点评

一篇好作文,一定是饱含真情的。作文采用两种手法抒发真情,一是时间空间的交错,将“眼前景”和“忆中景”交织,让现在时与过去时合奏,增添了情味;二是典型场景的描摹,作文由“我”听街边对话,联想起从前听外婆说长沙话,学校里同学说普通话等情景,充满了画面感。

佳作展示二

辰溪三景

◎龚妍婧

每每午夜梦回,记忆深处的那座偏远小城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我的家乡是湖南怀化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它叫辰溪,屈原的《涉江》中有一句“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辰阳”便是指辰溪。

老旧的巷子里

晚风带着夕阳渐暗的光线,我踏上家乡的小路,在熟悉的小巷里,有我熟悉的小摊子——这是一家老字号了,自打我有记忆时,这位奶奶便在这里摆摊。

“老样子,一盒酸萝卜。”“好哩。”老奶奶应了一声,娴熟地拿起手边的瓢,在提前腌制好的酸萝卜上洒上几勺故乡特有的辣椒,再加上一勺花生米,迅速搅拌,使它们“亲密接触”。随着她的动作,晶莹剔透的萝卜上沾满了辣椒红油,再抓上一把香菜,光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最后,她麻利地打开包装盒,盛好递给我。轻轻咬上一口,好吃得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

我的家乡印记,属于酸辣可口的小吃。

古老的河堤边

天边慢慢泛起青黑色,一轮旭日渐渐沉下山头,在沅江上留下一道残影,颇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境。

我从小在沅江边长大,近距离感受沅江的魅力,清凉的江水带着细沙冲在我的脚背上,不痒,反而很舒适。

年幼的时候,每当夏天燥热,我便求父母到沅江边,我和伙伴们在河滩上追逐,在江边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一到傍晚,堤边的灯亮了,有不少人来散步,这已经成为辰溪人的一种习惯。

我的家乡印记,属于哺育我长大的沅江。

乡居的院子中

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洼。

“哟,这是哪家的妹子啊?前面有水,小心踩着湿了鞋!”听到熟悉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回了句:“婶婶,是我。”楼上的婶婶喜出望外,忙下了楼,将我扯进了院里,院内是一张张熟悉的脸庞。老人们聚在一块,唠家常的、下棋的、还有拿着盆子洗菜的,见到我,都带着热情真切的笑容,七嘴八舌地打招呼。“回辰溪了?什么时候到的?”“回来也不说一哈!”我一一回答,心被填得满满的。小院传出阵阵笑声,明媚了整个雨天。

我的家乡印记,属于温暖亲切的辰溪人。

望向窗外,我的目光飘得很远很远,似乎已经跨越时间和空间,来到了沅江边上,熊首山脚下,来到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

点评

作文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乡情味道,语言质朴温馨,浓浓的小城生活气息似要溢出字里行间。作文采用镜头剪辑的写法,以“老旧的巷子”“古老的河堤”“乡居的院子”三个场景,向读者展示了辰溪小城的不同侧面,紧密扣题,结构整饬。

佳作展示三

长沙“臭干子”

◎朱南暄

我的家乡在长沙,如果问一个外地人提起“长沙”会想到什么,听者一多半会回答“臭豆腐”。确实,臭豆腐就像是长沙的城市名片,不过,我们长沙人通常叫它“臭干子”。

走在长沙的街上,常常会有一缕兼香带臭的气味在不经意间钻入鼻腔,凡老长沙人,大多会在这时陶醉地吸上两口,再感叹一句:“臭干子啊!”那气味好似一根长飘带,勾着人们往老巷里钻,往老街上走。

老巷老街里,常有带着红色鸭舌帽,系着条围裙的人一边踩着小车前进,一边大声用长沙话喊着:“卖——臭干子啰!还有凉皮,凉面,火腿肠哦——”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简直是天籁之音。他们会跟着小车跑,簇拥着争着抢着要买。这时摊主往往一踩刹车,支起个小摊,一撸袖子,就开始制作美食。孩子们也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摊主的手。

只见她利索地从车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黑糊糊的臭干子,放进烧热的油锅里炸,然后提出白色的大桶子,里面装着的是臭豆腐的灵魂——辣酱,这可不是普通的辣酱,里面不仅有酱油、麻油、醋、小米椒,还有爆香的干辣椒和辛辣的蒜蓉。这样的辣酱,就是拌饭也好吃得不得了!等到油锅里的臭干子吸饱了油,胀着肚子浮起来,摊主就用半只手臂长的大筷子夹起臭豆腐,淋上辣酱,再洒上香菜和萝卜丁,一碗闻着臭,吃着香的臭干子就诞生了。

我吃臭干子的时候,会先用尖尖的竹签子在上面扎上几个洞——这是为了让它浸满汤汁,能更入味,接着把香菜叶和萝卜丁放到一块臭干子上,一口咬下去,香菜的香味和萝卜的辣味在舌尖迸发;再咬得深一点,蒜蓉辣汁就会争先恐后地从豆腐里跑出来,直冲脑门,那滋味,爽!

不过有点尴尬的是,吃完一碗臭干子,口腔里就会弥漫着臭臭的味道,别人闻到也许以为你三年没刷牙。不过那有什么呢?美食至上!

臭干子不仅是一张闪亮的长沙名片,更是长沙人共同拥有的家乡印记。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

点评

“我”对臭豆腐十分迷恋,堪称“小吃货”。作文首段开门见山,点明写作对象“臭干子”,然后从嗅觉、听觉、味觉、视觉几个方面详细描写了它的制作方法和味道,多角度、多层次描绘出家乡特殊的“食物印记”,值得借鉴。

【尹宏/供稿】

猜你喜欢
沅江辣酱臭豆腐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辣酱
我为臭豆腐狂
臭豆腐女侠诞生记
沅江:首本乡土教材出炉
一帆风顺
最爱那一碗辣酱
看上哪一点
舌尖上的校门口
沅江:俏芦笋撑起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