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 逻辑转化与具体路径

2022-06-26 10:45石学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红色资源党员干部

〔摘要〕 将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中,能够确保党性教育的政治方向、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丰富党性教育的载体。红色资源具有时间跨度的久远性、空间分布的零散性、外在姿态的高大性和价值功能的拓展性,必须通过转化才能找准与现实的契合点、聚焦教育效应、走进受众的心灵、提升其现代价值。实践中,将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具体路径是: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搭建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重要桥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拓展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渠道;构建保障支撑机制,夯实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重要基石;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创新优化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党员干部;逻辑转化;具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2)03-0107-05

党性教育作为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终身必修课,绝不能空洞无物、虚无缥缈,必须要有重要载体。实践证明,红色资源能够成为有效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这是因为,将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受教育者身临其境,使党性教育摸得着,而且有助于实现时效性与长效性相衔接,使党性教育管得远,更有助于及时反馈信息,进而不断完善党性教育的思路和方案。

一、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独特价值

(一)确保党性教育的政治方向

首先,有助于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前,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日益尖锐,形形色色的不良政治文化冲击着理想信念动摇的党员干部。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党亟需通过党性教育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1〕。红色资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素材,能够为我们党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丰富的载体。笔者认为,把红色资源所反映和彰显的无数革命先烈为追求伟大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可歌可泣事迹作为党性教育的生动素材,能够切实筑牢党员干部的“信仰高地”。

其次,有助于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群体的形象,是这个群体最为鲜明的外在表现。党的形象绝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具有示范带头效应的广大党员干部的形象凝聚而成,并表现出来的。党的形象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只有敢于担当、勤政廉洁、积极作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廉当福、两袖清风、全身正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拥护、信任和支持他们。红色资源中蕴含着大量的廉洁自律、勤政高效、敢于担当、高风亮节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在党性教育中,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典型人物和事件,能够使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勤政廉洁教育,进而树立良好的形象。

再次,有助于党员干部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保持政治定力。所谓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保持政治定力,主要是指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思潮中,党员干部能够忠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升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切实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将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中,能够帮助党员干部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很多革命先辈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始终不改革命初衷,对党和人民始终无比忠诚,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实践证明,教育者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典型事件,持续传承其中的红色基因,有助于淬练党员干部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的政治定力。

(二)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

首先,将红色资源引入课堂式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党性教育变得生动鲜活。课堂式教学是开展党性教育的最为重要和最为常用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势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者在党性教育中的主導作用,让受教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有时会使受教育者感到枯燥乏味。将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中,能够有效解决课堂式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如教育者将红色资源中的生动鲜活的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红色故事、革命人物以及历史事迹等进行讲授,不仅能够使课堂式教学活动变得生动鲜活,而且能够使受教育者的心灵真正受到洗礼。

其次,将红色资源引入访谈式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党性教育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教育者利用红色资源开展访谈式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广大受教育者与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当事人、见证人或者他们的后代直接接触,深层次聆听他们讲述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感人事迹,而且有利于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历史、净化心灵、触动灵魂、锤炼党性。

再次,将红色资源引入“欣赏娱乐式”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党性教育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依托红色资源作为载体,教育者将“欣赏娱乐式”教学活动引入党性教育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党性教育的吸引力,而且能够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进而使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以及先辈风范的教育和熏陶。这里所指的“欣赏娱乐式”教学活动,主要是指欣赏感染力强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或者举办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实践中,教育者既可以组织受教育者欣赏红色歌曲、红色话剧以及红色诗词,也可以组织受教育者开展红色演讲比赛、诵读红色经典等,以使他们深刻感悟红色情怀、永远铭记红色历史、切实传承红色基因。

(三)丰富党性教育的载体

首先,红色教育基地能够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载体。依托红色资源建立的红色教育基地,特别是依托那些与党史密切联系、与英雄直接相关、与烈士紧密相联,而又能够营造氛围、直击人心的红色教育基地,能够引导党员干部在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革命人物、主要历史遗存的“对话”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洗礼。比如,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淮安周恩来故居、延安四八烈士陵园、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遗物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沿指挥部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焦裕禄烈士陵园、西柏坡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都记录着我们党的光辉历程,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历史荣光,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

其次,红色精神能够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朗如日月的精神高地。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红色精神。红色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与物化形态的红色资源相比,凸显了我们党的精神风貌,是红色资源的物化形态所承载的内在本质和根本精髓的集中体现。这些红色精神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绝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更需要在新时代传承下去。这是因为,将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能够对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凝聚人心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

再次,红色基因能够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代代相传的红色星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阶级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红色基因承载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纪录党波澜壮阔奋斗史的鲜活胎记,是党永葆纯洁性、革命性和先进性的成功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2〕。新时代,红色资源能够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代代相传的红色星火,“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3〕。

二、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逻辑转化

(一)红色资源具有时间跨度的久远性,必须通过转化才能找准与现实的契合点

红色资源具有很强的时代印记,是过去峥嵘岁月和如火如荼年代的真实反映和集中写照。客观地讲,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红色资源所承载和蕴含着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可观、可感、可信的“人”“物”“魂”等已经被大多数人所铭记,对其行为和思想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然而,由于红色资源具有时间跨度的久远性,因而导致有些人会产生“红色资源过时论”“红色资源无用论”等错误观念和思想。那么,如何才能使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教育者要通过多种手段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以使受教育者感同身受。也正因如此,教育者不仅要将红色资源进行转化,通过转化找准其与现实的契合点,赋予红色资源以时代性元素,而且要把党性教育植根于现实土壤、贴近于实际工作中,把独特的资源进行再开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现代教育资源,以达到依托红色资源有效开展党性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红色资源呈现空间分布的零散性,必须通过转化才能形成聚焦教育效应

我国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布广泛,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比如,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墓地、纪念馆、展览馆、陵园,重要事件、重大战役遗址,等等。诸如此类的红色资源数不胜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地理位置跨度较大,而其中有些红色资源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方便,对于充分发挥其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为此,这就需要教育者将红色资源进行科学转化,以使其形成一定程度的聚焦效应,真正做到红色资源综合立体式运用。例如,气壮山河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红色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鲜明的零散性特征。面对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红色资源,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走访红军村、重走长征路、体验“反围剿”等活动,深刻感受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革命先辈刚毅不屈的革命精神,但绝不可能把涉及长征的所有红色场景都实地感受一番。这就亟需教育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实地考察长征途中各类红色资源,将“散珠碎玉”串成“红色珍珠”。为此,相关部门应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周密实施,加强各省市及各区域联动,有效整合各省市长征资源,将两万五千里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节点、重要战役、重要遗址等按时间维度进行有机串联,以形成“红色珍珠”链。另一方面,要模拟长征情景,推动建立网络全景虚拟游览系统。教育者要运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以及多元化的视听艺术手段,把全景式超大银幕环球电影、背景画、战场微缩景观结合起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听艺术形式,真实还原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宏伟壮举。

(三)红色资源具有外在姿态的高大性,必须通过转化才能走进受众的心灵

红色资源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囿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红色资源所包含的先进的人、事、魂等都具有崇高的色彩。这是因为,作为榜样和典型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既要立足和来源于社会存在,同时又必须高于社会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有进一步超越的强大动力。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日渐久远,这种崇高的色彩也有不断被人为无限拔高的趋势,如个别红色人物总是被人们任意拔高,最终都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仿佛他们天生就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为民情怀和崇高人生追求的圣人。長此以往,人们的认同感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会使人产生“假”“大”“空”“虚”的印象,最终听的人根本也不相信。“他们想的是:你讲你的,我从来不相信你就有党性,你也别指望骗我,让我去增强党性。”〔4〕因此,教育者亟需通过转化找到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金钥匙”,以使党性教育内容更具吸引力、更有针对性。实践中,教育者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红色资源的力量和魅力首先来自于其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因此,教育者要客观公正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实事求是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素材,用最为客观真实的红色题材打动受教育者。比如,可以深入挖掘红色人物的日常生活点滴,切实转变红色资源外在姿态的高大性,以填补受教育者与红色人物之间的“落差”。二要坚持贴近生活原则,切实打通红色资源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以使红色资源以一种朴实的、生活化的方式走进受教育者。如可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那些至今仍极具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的好故事,以故事的真实性启迪每一位受教育者。

(四)红色资源具有价值功能的扩容性,必须通过转化才能提升其现代价值

红色资源的存在形态主要有以下两种,即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无论是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还是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其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功能都有着极大的扩容性,必然会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衍生出新的可开发空间。可见,教育者只有通过转化红色资源,才能不断提升其现代价值。一方面,要通过转化提升物质形态红色资源的现代价值。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进程等的生动和真实记载,具有直观性和鲜活性等特征。然而,要使这种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参观层面,而必须贯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现实,将过去的、静止的、平面的物质形态转化为具有现代性、鲜活性、立体化的教育资源,力求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进而使历史现场与当下现实贯通起来,不忘过去、以史为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另一方面,要通过转化提升精神形态红色资源的现代价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自强不息、英勇向前,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诸多深刻反映时代特点和时代特征的红色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红色精神的激励和鼓舞,我们党才能够带领人民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不断战胜艰难险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虽然血雨腥风的年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革命战争也成了历史,但在这期间形成的红色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需要我们予以高度警觉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广大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比如,有少数党员干部认为,红色精神已经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相脱节,根本没那么重要了,有的甚至认为红色精神已经过时了。诚然,红色精神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中的部分内容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已经很难再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但人们对积极向上红色精神的孜孜追求,却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停滞。因此,我们亟需结合新时代新形势,通过转化提升精神形态红色资源的现代价值,以使红色精神能够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搭建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重要桥梁

一方面,要创新红色资源课程体系建设,精心打造立体化与多维化的红色资源课程体系。为此,相关部门要把红色资源作为研究素材,抽调优秀的专家学者,集中力量编写集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红色资源相关课程教材。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层次内容,将红色资源的精髓与当今时代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老一辈革命家所遗留下来的红色资源,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基因、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鲜明标杆。当前,相关教育部门应系统梳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构建与其相关的内容体系,准确把握红色资源的内核要义,进而使其成为党员干部的共同遵循。

(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拓展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渠道

一是优化讲授式教学方式,深化党员干部对红色资源的认知。教育者要加强互动交流,实现“灌输教育”向“说理教育”和“情感教育”的转变,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激发党员干部参与热情,并使红色资源真正成为其前行的力量。二是引入“躬行体验式”教学方式,增强党员干部对红色精神的体悟。这里所指的“躬行体验式”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利用承载红色资源的各种载体,通过设置特定的“教育情境”,使党员干部在客观真实的文物古迹和模拟的历史场景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三是引入“学术思考式”教学方式,以提升党员干部对红色资源的认同。这里所指的“学术思考式”教学方式,主要是指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的红色文化、红色知识、红色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探究,促进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逐渐融入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5〕。

(三)构建保障支撑机制,夯实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重要基石

一是构建物质保障机制,筑牢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基础。相关教育部门要拓展筹资渠道、建立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经费保障,以筑牢红色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物质基礎,进而确保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长效性。二是构建师资保障机制,抓牢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关键。有关部门应实施“红色资源人才集聚计划”,创建红色资源人才资源库,抽调相关专家学者组建红色资源理论研究团队,以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三是构建考核保障机制,明晰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要求。相关部门既可以适时引入第三方和社会评价机构参与评价工作,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使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四是构建组织保障机制,强化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组织领导。我国要自上而下构建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组织领导体制,确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等,能够协同推进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各项任务的落实。

(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优化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社会环境

一是合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相关部门要净化网络环境,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走势,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强化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为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我国应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立法体系,将红色资源的弘扬和践行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中,以期为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提供法治保障。三是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作用。相关教育部门既要依托报纸、杂志、书籍等传统媒体,又要利用网站、微信、QQ、微博等新兴媒体,将图、文、音、像有机结合起来,以宣传红色文化、分享红色故事。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 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N〕.人民日报,2015-12-30(01).

〔2〕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 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 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人民日报,2013-07-13(01).

〔3〕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03-08(01).

〔4〕陈培永.党性是什么〔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3.

〔5〕林洪婧.新态势下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赋能开发思考〔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1(06):60-65.

责任编辑 芳 晔

〔收稿日期〕 2022-04-16

〔作者简介〕 石学峰(1982-),男,山东济南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红色资源党员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