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基于当代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022-06-26 23:09董宇莫昱梵黄欣语杨缘金海燕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大学生

董宇 莫昱梵 黄欣语 杨缘 金海燕

摘要:公民意识是国家意识的一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公民群体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因此,厘清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公民意识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对于公民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要求缺少相关意识和具体行动,应该在培养、环境塑造、亲身实践等相关内容上进行强调以确保大学生这一公民群体的公民意识得到提高和强化。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培养

一、 引言

公民意识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地位中的认识。一般认为有四个方面:公民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其中法律意识又可称为规则意识。公民意识不仅能直接表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增强全社会公民意识,无疑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解读十七大报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2007)。大学生公民意识可以说代表了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公民意识形态的高低与综合政治素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指大学生对于自身作为国家公民身份或资格的自我认知与体认,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公民权利义务意识为核心的有效处理本人与自然、与他人、与国家、与世界、与网络等多重关系的集法律意识、思想认识、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等为一体的多维意识结构(许亨洪、韩君华2021:89)。

近年,国内对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愈发重视,相关研究方兴未艾。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但其心理还不够成熟,对自身角色认识不够到位,对社会的认知相对浅薄,更需要接受公民意识的教育(裴孝金2019:19)。调查发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现状缺少足够的调研及理论数据。因此,本研究试从全国范围内以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调查为切入口,具体从公民参与、责任、监督、法律等四个维度展开分析考察,以期清晰把握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问题,为更好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公民教育提供参考。

二、 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

本调查希望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相关调研,分析考察数据,为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提供参考依据。

2.调查对象

本调查研究的对象为全国大学生。总发送问卷550份,有效问卷回收数为527份。调查期间为2021年8月31日~2022年1月20日,调查具体信息如表1.

3.调查方法

本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专业系统“问卷星”,通过电脑与手机等网络手段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微信发送问卷链接给全国各地区在校大学生。由于本调查方法对问卷回答者没有任何负担,故视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关问卷设计经过多位教师商谈后修改才发出,回答平均时间约5分24秒。本调查分析是基于527份问卷展开。

三、 数据分析

问卷共设置了21道问题,围绕公民参与、责任、监督、法律四个情景,分别从性别、年级(大学生)、政治面貌、所在城市、基本定义类、个人看法等视角设计问题。

性别取数上男女分别占比50%左右,较为均等。年级上大四占比较大,為33.21%,但总体上各年级占比均不低于19%,所以不存在出现极其不协调或者失衡的情况(如表2-1)。在政治面貌上,由于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为共青团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等,因此更加能体现出国家对于公民意识的教育情况以及党的组织领导下,当代向上向善的大学生们的公民意识具体情况。

大学生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过程。有鉴于“公民意识”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的联系既“紧密”又“稀疏”所以我们在基本信息收集后伊始便提出了定义类以及各种信息了解程度的问题,即“您对公民意识的了解程度”。通过数据显示,该题选项上“完全不了解”的情况占比为8%,非常了解的占比为24%左右。所以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当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或多或少对公民意识都有着一定了解,对于填了完全不了解的同学来说,结合下面数据的分析,他们更多的是对于该词的定义较为模糊而非完全不了解,即对于该词所涵盖的参与、责任、监督、法律四个方面或少或多有一定了解。第二,对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相关信息的了解以及另一个问题,“您是否会通过相关途径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两道题的人数分布几乎相同,即关心占比30%,一般总计50%-60%,漠不关心占比10%。此也可分析出,大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了解上大半处在被动接受上,部分有过主动、积极地寻找相关信息的情况,极少部分对于该类信息毫不关心。

在有关“当诸如钓鱼岛事件发生时,您的态度”的回答调查中发现(表2-1),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此类事件都是存在了解并具有一定兴趣和关切度的,在这一部分人当中又有七分之一左右的人会通过一些网络途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们在设计选项时有考虑到同学们对家国大事的关注情况而设置了“参加游行并抵制日货”这一选项,有10%左右的同学选择了该选项。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面临这类外交大事时,能够从自身做起。或许游行示威有一点偏激,但于该场景下自觉抵制日货确可体现出同学们对于此事的关心。由此可联想到当“新疆棉事件”发生后,不少青年人开始抵制耐克、阿迪等品牌,并将李宁、安踏、鸿星尔克等国货推上热潮。所以当代青年人整体上是向善的,是热切盼望并且感激国家的富足和强大的,并于“危机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以身作则,为其繁荣强大增砖添瓦。

公民意识体现在一定的家国认同与理性自觉当中,通过对大学生努力学习目的的调查(表2-2),发现接近80%的大学生都将“个人生活幸福美满”“建设国家,振兴民族”作为选择,接近70%的人选择了“满足父母光宗耀祖的愿望”只有20%的人选择了其他。这说明大部分人在做人生选择时具有相当的家国意识,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意识,由此可推测绝大多数人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以发展国家与社会为己任。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社会道德关系的处理上来看,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道德意识,这对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制止他人不道德时接近一半的大学生会反感但是并不会及时制止,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人自身拥有较强的公民道德意识,但在制止他人发生违反道德行为时采取不作为也能反应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主动维护社会道德环境是较为冷漠的,如表2-3所示。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生力军,是否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是研究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一环。我国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否能主动的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是考核公民政治意识的重要指标,就调查的数据来看(表2-4),在参与选举时有近52%的人积极参与、认真投票。而有48%的大学生体现出相对认真或是随便投票、毫不关心。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实行几十年的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的民主形式,但还是有将近50%的大学生对直接的民主选举参与热情并不高涨,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选票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意味着什么,在这一环节上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较为淡薄。

四、 分析与考察

本调查研究并未在地区上显现出特异性,因为我们发现即使是经济较为发达富荣的地区,大学生有关责任监督法律的意识仍有不足,由此可得知公民意识与经济发展并无直接关系。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多数大学生对公民意识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完全了解或者是了解的较为模糊。虽然对国家日益强盛有热切地期盼,也将个人的命途和国家的利益相结合但是在日常的政治参与中却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热情。

其次,从本身定位上不甚理解自己“单薄”的力量对于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虽然当今我国政府有足够的公信力并且日益提升,但是选举与被选举,参政议政,监督权力,对政府献策纳言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不能好好行使并积极的行使权利不仅是对自身公民地位认识的模糊不清,更体现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缺乏足够的责任感。

另外,在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上,绝大部分的人能够遵守日常的道德规范,并且在触犯道德规范后进行一定的反思,这体现我国多年素质教育的成果,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有自我谴责的道德情感,在这一环节上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是较为强烈的,但是在制止他人违反公民道德上,绝大部分人心里都会产生抵触和反对的情绪,缺少“挺身而出”的勇气或者意愿,也可从另一方面看出其本身带有的“自私性”或“獨善其身”的想法。原因在于大学生在对公共社会的自觉监督、认同、信仰社会公正正义上较为薄弱。

五、 结语兼谈启示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切实增强对全体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其成为热爱国家、遵纪守法并时刻以国家为荣的良好公民,培养其作为公民的责任感与义务感(裴孝金2019:19)。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一个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乃至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的课题。本调查研究为提升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提供了相关参考思路。

首先,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打造公开透明的政府决策环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政府的决策当中,使得我国政治参与基数不断扩大。加强对公民的公民意识教育,促使公民清晰自身地位,促使公民更加意识到自我在政治上的地位,明确自身之于国家政治系统中的作用。高校应努力创造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良好外部条件,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的常态化。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系,优化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探索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体验性与实践性,在自主学习实践中加深对公民责任意识的理解。

其次,净化网络环境,由于当今时代青年人在虚拟世界的活跃度已经远远大于现实,并且刷短视频等娱乐方式亦充斥着其业余生活,加之这类娱乐产品所宣传的价值观取向等没有一个基准和平衡线,所以对于一些自我辨识不高的学生来说,便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分子”的错误引导。

最后,对于具有道德意识但不对行为构成指引等现象,我们则更应该对好人好事等进行表彰和奖励,只有这些“形式主义”的奖励落实并广泛开展,道德意识才能真正深入公民内心并能够在必要时刻展现出来,而非只存在于内心当中。

参考文献:

[1]裴孝金,当代大学生群体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19.

[2]宋劲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新指向[J],求索,2017.

[3]许亨洪.韩君华,新时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21.

课题来源:桂林理工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十四五规划下大数据时代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关系研究》(202110596874)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对话·素材·练习
官员“微信朋友圈”缘何“官味十足”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