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包模式的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探究

2022-06-27 13:51曾奕侨任琼辉
北京档案 2022年4期
关键词:档案资源实施路径

曾奕侨 任琼辉

摘要:互联网环境下众包模式凭借其创新性、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基于众包模式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优势,构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模型,提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实施路径: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搭建众包平台、制定众包建设标准、强化众包质量控制和创建档案资源合作开发机制。

关键词:众包模式 专题档案 档案资源 实施路径

Abstract: Crowdsourcing mode is widely used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ts innova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Based on the applica? tion advantages of crowdsourcing mode in the con? struction of special archives resource, the research constructs the crowdsourcing model of special ar? chives resour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ofemergenciesspecialarchivesunder crowdsourcing mode: establishing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 jects, building a crowdsourcing platform, formulating crowdsourc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trengthening crowdsourcing quality control, and creating a collabor? ative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re? sources.

Keywords:Crowdsourcingmode;Specialar? chives; Archive resource; Construction strategy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全面记录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并强调“加强档案资源质量管控。统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等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1]《规划》不仅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专题档案资源建设的价值,也为实践部门指明了专题档案资源建设的方向。已有研究从数据库建设[2]、服务能力[3]、收集与管理[4]等视角对专题档案资源建设进行了分析,但是尚未有研究关注众包模式下的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为此,本文引入众包模式,分析其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的优势,探究其实施路径。

(一)众包的内涵

2006年杰夫·豪(Jeff Howe)在美国《连线》杂志(Wired)上首先提出“众包(Crowdsourcing)”一词,将其定義为:以自愿自由参与的原则为基础,机构将由个体员工负责的工作开放外包给不特定人群的做法。[5]根据众包的定义,可知其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发布方以开放外包的方式发布任务。外包是档案实际管理工作中较多采用的工作形式,通常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具体的专业机构来完成任务。相比较之下,众包是发包方将任务进行模块化、结构化和系统化,依托网络平台等将众包任务进行开放外包,引入更多的用户参与众包任务,汇集更多用户的集体智慧以提高众包任务的完成效率。

2.接收方是不特定人群。众包模式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依托更多的用户群体能够收集大量的信息。同时在众包的过程中,发包方能够准确掌握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进而提升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

3.网络平台是发布方和接收方的中介。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也革新了人们的交互模式,而网络平台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用户信息资源的行为方式,也为不同群体之间构建了便捷的沟通方式。用户不仅是信息资源的获取者和利用者,也可能成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生产者。发布方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所需的众包任务,接收方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承接相应的工作任务。

4.双方均遵循自由自愿原则。发布方发布任务时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以开放自由的原则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众包活动并积极贡献智力支持;参与用户基于自由自愿的前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分享,与不同的用户展开互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在完成众包任务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用户的成就感。

(二)众包模式的特点

所谓众包模式就是将本应由机构内的员工所负责的工作,通过网络方式将其发布给不特定的群体以完成特定任务的模式。众包模式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中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从主体来看,众包模式建设主体是不特定群体,包括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和非档案专业人员;二是从方式来看,众包模式除了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工作外,还可借助线下方式开展实物档案征集;三是从效率来看,众包模式依托网络平台能够及时开展档案资源收集工作,不仅提高了档案资源获取的速度和效率,也扩展了档案资源的来源路径;四是从资源类型来看,众包模式能够丰富档案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众包模式收集档案的来源范围广,既有来自官方的,还有从民间获取的,不仅有实物档案,也有非实物档案。

(一)众包模式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的优势

档案众包模式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档案部门、社会公众、档案资源、网络平台等。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档案部门和社会公众是建设主体,档案资源是核心内容,网络平台是技术支持,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构建起有机协同的模式,共同推进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因此,众包模式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具有以下优势。

1.众包模式可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提供新方式。传统模式下的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主要依靠档案工作人员来完成,这种建设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同时还承担其他工作任务,易降低档案征集的效率;另一方面,传统模式下的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未引入社会公众的参与,因而无法准确地掌握社会公众的档案资源需求,易造成档案资源建设与档案服务的脱节。对于档案部门而言,通过引入社会公众参与,可以扩大档案工作的视野范围,完善档案资源建设路径,提升档案的开放利用水平。众包模式为档案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社会公众能够基于自身的需求和意识为档案机构工作发展提出建议,推动档案部门创新档案资源建设模式。

2.众包模式可扩展档案资源的来源范围。众包模式扩大了档案资源的来源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档案资源建设中。[6]因此,在众包活动中参与者提供大量图片、文字、视频、音像、实物等资料,丰富了档案资源的类型,同时参与者能够基于不同类型主题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互动,在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获得群体认同。此外,参与者在构建档案资源过程中,以回忆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是认识档案情感价值和构建档案记忆的重要方式。通过众包模式进行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无疑会提升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反过来又为专题档案资源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3.众包模式可提升档案资源的聚合效率。网络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获取信息和交流互动的快捷方式,公众可以进行搜索、获取、传播信息等一系列活动,然而碎片化、零散化的网络信息资源并不能有效地加以整合,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专题档案资源。通过互联网发布众包任务,将所征集的档案资源进行结构化和有序化,社会公众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和专长来承接部分档案资源征集任务[7],完成专题档案资源建设。通常情况下,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任务往往有着特定的主题,参与众包的社会公众能够有针对性地了解核心任务,进而开展模块式、系统式和框架式的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极大地提升专题档案资源的聚合效率。

4.众包模式可增强档案资源的服务能力。在信息时代,社会公众对档案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档案服务理念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公众的需求,亟须向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理念发展。众包模式下档案资源服务理念的革新,为社会公众更好地提供服务奠定了基础。众包模式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自愿自由、开放交流、共建共享”为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公众的参与,围绕社会公众所关注的内容来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8]众包模式可从以下几个维度提升档案资源的服务能力:一是意识层面,众包模式提升了公众参与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参与者不仅是档案资源服务的需求者,也是档案资源服务的提供者,在深化档案资源服务意识的同时,也提升了档案资源服务能力;二是规范层面,众包模式能够规范档案资源服务的具体流程,提高档案资源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三是实践层面,众包模式是档案资源服务的创新形式,既包括资源建设,又包括资源开发与利用,还能够提升档案资源的服务价值。

(二)专题档案资源建设的众包模型构建

根据众包模式的相关理论,结合专题档案资源建设的意义,本文提出众包模式下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模型,如图1所示。

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模型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由档案主管部门、档案馆和其他组织机构合作而构成的发布方协同机制,以及发布方与官方机构、社会公众等其他接收方的协同机制。其中不仅有官方机构,也有社会公众;既有专业机构,也有社会组织。这些多元主体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开展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构建和完善了专题档案资源众包协同机制;二是联结发布方和接收方的专题档案资源众包平台。发布方和接收方在参与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时,以专题档案众包平台为纽带,能够确保发布、接收和提交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任务的顺利运行,提升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效率;三是专题档案资源众包建设标准及专题档案资源众包质量控制要求。开展专题档案众包工作时,应广泛征集档案主管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在综合多方的建议后,结合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标准。此外,为提升专题档案资源建设的质量,档案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还应加强对档案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通过系统的规范程序确保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四是共建共享的档案资源合作开发模式。档案主管部门、档案馆和其他组织机构在完成专题档案众包工作后,还应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合作开发与利用,充分挖掘和实现档案资源的价值。这也是对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开放利用理念的有力实践。

眾包模式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创新举措。众包不仅拓宽了档案资源建设的来源路径,还提升了档案资源服务的效率和能力。根据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模型,可采取如下实施路径。

(一)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众包协同机制

多元主体是众包专题档案资源建设的核心参与者,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众包协同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专题档案资源建设的能力。档案主管部门应发挥监督指导职能,档案馆要发挥自身在档案业务中的专长与实践经验,二者在与其他组织机构开展交流合作过程中,应做好专题档案制度建设,完善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规范,构建档案众包模式下的发布方协同机制。同时,发布方应强化与官方机构、社会公众等其他接收方的沟通与联系,扩大档案资源的征集范围和类型,收集真实记录和反映社会事件的各类材料。多元主体开展广泛合作,建立内外联动、双向循环的档案众包协同机制,共同推进专题档案资源建设。

目前,国外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在实践中探索了档案资源建设的协同机制。例如,加拿大、瑞典、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档案部门与美术馆(Gallery)、图书馆(Li? brary)、档案馆(Archives)、博物馆(Museum)和文件管理机构(Records)等多部门合作,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开展GLAMR协作[9],以提升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资源服务质量。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合作,形成多元主体下的档案资源协同建设模式,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众包协同机制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强化档案部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能力,推动档案工作模式创新,有效提升专题档案建设能力,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搭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平台

档案众包在国内外的成功探索为专题档案资源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例如,新加坡公民档案员项目(The Citizen Archivist Project)从鼓励参与、扩展路径、制定规范、技术应用等层面,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档案众包。[10]又如,上海图书馆开展的盛宣怀档案抄录项目,旨在征集公众对数字化处理后的盛宣怀档案的抄录和标注,以有效地利用珍贵档案资源。[11]在上述案例中,图书、档案等部门建立众包平台并发起众包项目及任务,能够实现在线开展档案收集工作,从而为后续的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社会公众向众包平台提供档案资源的形式,实现了分散档案资源的集中,进而为发挥档案资源价值创造条件。因此,档案众包项目依托网络平台,可广泛吸收社会公众参与档案资源工作,从而依靠社会力量提升档案资源建设水平。

(三)制定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标准

标准是确保专题档案资源高效、快捷、统一建设的重要指南。现阶段缺乏统一的专题档案建设标准,因此各地在专题档案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得专题档案开放共享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12]对于众包模式下专题档案资源建设而言,同样面临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亟待制定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的标准,规范专题档案工作制度,提高各地区各部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能力。档案主管部门要发挥监督指导职责,总结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面对一些专业性社会问题时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断完善专题档案建设规范,进而制定专题档案众包建设标准。

(四)强化专题档案资源众包的质量控制

由于参与众包的社会公众是不特定人群,因此众包任务难以对每个参与者进行规则限制,进而可能出现众包档案资源质量不高、众包标准不一致、档案资源安全风险等问题,因此需从如下三个方面加强对专题档案质量控制。一是对专题档案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具体分类,将所需众包的任务和内容进行精细划分和有序分解,让参与众包的社会公众能够寻找与之相匹配的模块并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众包的效率;二是档案工作人员应提供线上、线下的咨询指导服务,有效了解社会公众在专题档案众包活动中的需求,以专业化的视角帮助社会公众解决专题档案众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建立专题档案众包审核机制,对档案资源的质量进行把关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国外已有针对档案众包质量管理的实践,为专题档案资源众包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参考。例如,英国国家档案馆发布的公众参与指南,提到要根据志愿者的知识背景与兴趣专长进行岗位确定与任务分配,以提升档案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13]开展档案众包质量管理工作,应建立由档案工作人员为核心的众包审核团队,从专业视角对专题档案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确保专题档案资源的质量。

(五)打造共建共享的档案资源合作开发模式

档案部门应加强与档案馆和其他组织机构的业务合作,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利用众包平台充分挖掘、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档案部门应切实提高专题档案工作服务能力,加强对专题档案工作的分类管理。通过对档案资源在系统整合、有效保存、检索利用等方面的建设,建立专题档案资源数据库,实现众包模式下的专题档案的共建共享。

国外在探索檔案资源合作开发过程中有着成熟的案例。例如,“威尼斯时光机”项目由高校、企业间建立合作团队,将档案馆馆藏资源数字化,依托数字人文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14]因此在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通过档案部门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能够引入更多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档案资源所蕴含的价值。此外,考虑到专题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可能与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相关,在档案资源合作开发中应做好档案的开放与保密的平衡。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批准号:19ATQ00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8)[2021-09-01].https://www. saac. gov. cn /daj/yaow/ 202106/899650c1b1ec4c0e9ad3c2ca7310eca4.shtml.

[2]蔡盈芳.关于建立国家突发事件档案专题数据库的设想[N].中国档案报,2020-02-20(3).

[3]邢变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档案部门应急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浙江档案,2020(9):32-33.

[4]刘谷辛,吴丽娜,邢芳芹.从5·12看重大突发安全事件档案的收集[J].兰台世界,2009(9):4.

[5]HOWE J.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Wired, 2006,14(6):176-183.

[6]刘芮,张丽华.基于众包模式的档案编研工作构建分析[J].北京档案,2017(12):27-29.

[7]晏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大众参与激励机制探析[J].北京档案,2017(3):16-19.

[8]董雨,周耀林.“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众包模式研究[J].北京档案,2019(2):11-15.

[9]王玥.国外档案部门参与GLAMR协作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档案,2021(1):74-75.

[10]马双双,张昊.新加坡公民档案员项目建设内容、特点及启示分析[J].北京档案,2020(11):38-41.

[11]蔡栋梁.中外档案资源数字众包项目比较研究:以盛宣怀档案抄录项目和边沁手稿转录项目为考察对象[J].浙江档案,2021(6):37-39.

[12]赵鑫强,方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初探[J].档案管理,2020(5):56-57.

[13]谢巍弘.英国国家档案馆志愿服务项目现状分析及对我国档案志愿服务工作的启示[J].档案管理,2020(5):105-107.

[14]董聪颖.穿梭千年:数字人文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J].档案管理,2018(2):11-1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档案资源实施路径
高校校史馆建设中档案馆藏资源的作用与开发利用
浅谈档案资源的功能与合理利用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