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2022-06-27 04:56马文亮
创造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铁路建设

马文亮

在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号召全党同志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其中,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新时代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让我们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信心更坚定。

一、抢抓机遇,继续保持适度规模的交通投资

从发展环境来看,为应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宏观政策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优先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基础设施等领域,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成为逆周期调节最重要的抓手之一;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释放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强烈信号。从发展模式来看,我省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连续多年维持在70%左右,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还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支撑。作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第二的交通运输行业,必须进一步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从发展需求来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要求,出行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特征,货运需求呈现小批量、高价值、分散性、快速化特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构建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综上考虑,我们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层面将推出新一轮基建投资计划解决需求收缩问题,利用政府投资来引导和刺激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也将会相应扩大。我们必须紧紧把握这个重大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政策窗口期,立足云南“桥头堡”和“辐射中心”定位,进一步坚定综合交通建设的信心决心,继续推进“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已开工项目建设,全力实施好铁路“建网提速”、民航“强基拓线”、水运“提级延伸”工程,同时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加快项目前期、推动项目落地,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梯次结构,既为争取2022年度专项债资金、完成2022年投资任务创造条件,也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支撑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打牢基础。

二、补齐短板,全力加快铁路网建设

长期以来,云南铁路发展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云南处于国家铁路网的末梢和边缘,国家对云南铁路投入相对较少,铁路规模不足和成线不成网等问题突出,里程、密度、覆盖率等与周边的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差距较大。二是省内几乎所有铁路都在昆明汇集,缺乏横向、环线联系通道,铁路运输网络效益无法充分发挥。三是运输结构性矛盾突出,云南省矿石、煤炭、农产品等产品严重依赖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铁路占比仅28.5%,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公转铁”效果不明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严重制约云南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们分析认为,铁路发展应该比产业发展先走一步,应该把被动的需求建设变为主动的带动建设,而现在我们正面临着铁路建设发展的最佳时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指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我们要抓住中老铁路开通重大机遇,下定决心补齐铁路短板,应势而谋、顺势而为实施铁路“建网提速”工程,全力以赴加快铁路网建设。一要加快渝昆高铁、弥蒙、丽香、大瑞铁路大保段等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弥蒙、大瑞铁路大保段2022年建成通车,力争丽香铁路2022年通车。二要加快蒙文、大丽攀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2022年开工建设。三要继续加大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等部门的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将文山至防城港、临沧至普洱、临沧至清水河等项目纳入2022年勘察设计计划,将猴桥至芒市、芒市至临沧、普洱至蒙自3个项目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规划。通过铁路建设,进一步调整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企业负担,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三、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实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我们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0万公里,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车,有力支撑了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服务乡村振兴的新使命,我们将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现代化。一是“建好”农村公路,着力完善农村交通网络。积极争取中央“以奖代补”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支持,全力推进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和乡镇通三级公路,彻底消除存量危桥。突出抓好沿边行政村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工作,确保在2022年底前实现100%通硬化路。二是“运营好”农村公路,着力提升客运物流水平。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农村客运站点,拓展货运物流、邮政快递、农村电商等功能,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模式,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三是“管好”农村公路,着力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整合交通、公安、环保、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方力量,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四是“养好”农村公路,着力提升优良路率。坚持建养并重的发展理念,落实好“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的比例不低于80%”等资金保障政策,提高日常养护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省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

四、数字赋能,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服务行业,必须抓住机遇,主动融入“数字云南”总体布局,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

中老铁路元江大桥 贾翔/摄

近期我们考虑主要从交通要素数字化聚合、行业治理监管能力提升、出行服务智慧化升级三个方向推动工作。一是通过交通要素数字化聚合,打造公、铁、水、航、邮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为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联程联运、及时调控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交通资源分配最优化、利用最大化。二是推进一批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省级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急反应速度与救援响应能力,实现政府监管能力精准提升。三是联合工信、住建、发改等部门,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加快充电设施布设标准研究,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区停车场、住宅小区等增设充电设施;积极打造长水机场、昆明南站智慧枢纽,推进自助安检、刷脸登机、联程运输,提升公众出行体验。

五、转变作风,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更加复杂艰巨,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以扎实过硬的作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我们一要紧紧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聚焦“加快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等关键性问题,谋划好2022年以及整个“十四五”交通运输工作思路举措。二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更加注重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的学习。三要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作勇于担当作为的表率。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迅速行动起来,不等、不停、不看,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围绕全省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创造性开展工作,全程紧盯不放,坚决完成任务。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铁路建设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