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志愿服务对于师德建设的价值

2022-06-28 05:22刘文华 毕诗文
中国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现象学

刘文华 毕诗文

【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志愿服务进入新样态。采用现象学的视角,观照教育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与成长,不难发现教育志愿服务不仅承载了创新师德教育路径、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改善教育生态环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教师形象等丰富的师德建设价值,而且彰显了德福一致的师德教育价值取向,对破解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志愿服务 现象学 师德建设价值

志愿服务是人类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教育志愿服务也由星星之火渐呈燎原之势,已成为部分教师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教育志愿者分会,从中小学、大学专业教师中招募教育志愿者,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教师,持续开展义务送教、送培和指导等教育志愿服务。先后参与了国家和省级教育扶贫攻坚、教育援助、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20年疫情防控应急性教育志愿服务等项目。为了分析考察教育志愿服务的师德建设价值,我们采用开放的方式,从多元体验视角,邀请受援者及受援地领导、教师志愿者及派出单位领导等不同角色,真实地描述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思考、成长的现实样态,尝试通过现象学的考察与研究,探究教育志愿服务蕴含的师德建设价值与意义。

“现象即体验”是现象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强调从最初看到的纯粹现象中认识事物。现象学研究即生活体验研究,是质性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秉承“面向事实本身”的研究立场,坚持现象与本质的不可分性,通过对多个个体在经历某一现象时体验的描述和分析,把体验还原到事物或现象的意义或本质。其最终研究目的在于系统性地揭示和描述生活经验中的内在共同本质或意义结构。作为教育志愿服务的设计者、参与者、观察者、研究者,我们通过研读不同教育志愿服务项目不同角色(见表1)的感悟、体验,摘录有代表性、有意义的陈述和语汇,从中归纳和提炼意义单元和主题,制定主题汇总表,将核心主题进一步串联起来,形成一般性的描述,再综合一般性描述得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教育志愿服务体验的现象学分析

我们从不同角色参与志愿服务的众多感言中摘录了16条与师德建设相关的体验描述,分教师志愿者、受援地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志愿者派出单位领导和项目组领导三组,分别进行意义单元提取和主题提炼。

1. 教师志愿者体验摘要与主题提炼

A1: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在孩子们那里,我学会了如何种下希望;在漫漫人生路上,采撷到无数朵惊喜。支教是在一段时间做了件影响一生的事。感恩生命中的相遇!

A2: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和被需要的幸福!回望来时路,彝海结盟续新篇,教育帮扶付真情!感谢生命中的美好遇见,这是我从教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美的怀恋!

A3:此次行走,于别人,是为了唤醒,点燃,激发。于自己,是寻找一种适合表达的教育姿态,是一次触摸滚烫生命的体验。我愿意追逐光明—做一名文明和力量的传递者,为大凉山,为无数需要我们的孩子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A4:身为一名支教教师,幸福莫过于被需要、被感动、被惦记。在半年的支教生活中,这种幸福是如此的真切。我想,这是对付出最美好、最慷慨的回馈。如果还有机会,我还会选择到边远山区支教!……时光可以带走我最美的年华,岁月可以刻画我老去的容颜,但我内心对教育的那份情怀,始终停留在记忆的最深处,它明媚了岁月,渲染着生命。

A5:120多个日日夜夜,有艰辛也有快乐,有感动也有收获,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充盈了我的人生,让我的每一天都因奉献而美好。

A6:我不觉得来做支教工作是一种负担,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给老师们,让老师们能够回去教给自己的学生,我感到很幸福,很快乐。我只是换了一种过周末的方式,这种方式更有意义。

A7:我走进沂源,原本希望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最终却是沂源走进我的生命,为我打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A8:高校教授长期在书斋里闭门造车,做着所谓的学问,有时感觉生活缺少了应有的味道,甚至会怀疑自己的专业价值。做了志愿者,和农村的教师在一起,看到他们因为自己的参与而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变化,突然觉得自己的专业价值得以实现,自己的生活原来也可以过出这样的滋味。

对上述体验进行意义单元提取和主题提炼,结果如表2所示。

2. 受援地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的体验摘要与主题提炼

B1:夜深了,当我看到志愿者老师们不顾长途颠簸,把寝室当教室,还在忘我备课时,我们还能为学习练功的那一点痛而叫苦吗?

B2:人家志愿者老师这么远都来了,我虽然快退休了,也要报名参加培训学习,哪怕能给学生上一节高质量的课,也是一种收获和心安。

B3:志愿者老师身上满满的正能量感染了我,点燃了我久违的工作激情,让我找回了年轻时的工作状态,不管怎么变化,我要不改初心,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学生。

C:志愿者不求报酬,不辞辛苦,精心授课,以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位参训教师,唤醒了乡村教师的职业意识,带动受援地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15年郓城县志愿送教项目结束后,22名符合条件的郓城县参训教师全部自愿报名加入了志愿服务支教团,以感恩之情反哺社会,成为教育志愿者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教育志愿服务,不仅仅改变了受训的老师,也改变了郓城县的教育生态。

3. 志愿者派出单位领导和项目组领导的体验摘要与主题提炼

D1:大凉山送教使送教老师提升了境界,收获了满满的家国情怀。想祖国之所想,急祖国之所需,成了送教教师共有的情怀。

D2:大凉山支教不仅改变了大山里的孩子,也影响着支教教师,一次支教就是一次思想洗礼,让支教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着深刻变化。

E1:教育志愿者同时上着两门课:一门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专业示范课,一门是用实际行动展现的鲜活的师德教育课!后一门课效果更显著。

E2:我们需要一种伟大的志愿服务精神。传统文化讲要“仁者爱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就是由己及人,推己及人,就是要把自己的卓越推及别人,自己好,也要帮助别人好。这是在真正践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上述体验进行意义单元提取和主题提炼,结果如表4所示。

二、“德福一致”是教育志愿服务内含的核心价值

将表2的核心主题进行串联,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志愿者在助人和奉献社会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美好,提升了职业状态、教育情怀和人生境界。这种对美好与高尚的体验激发、强化了教师的幸福感,凸显了志愿服务“德福一致”的师德建设核心价值。

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幸福则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要取决于价值追求与行动、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等的一致性程度,取决于人的自我实现程度与效能感高低。师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是教师内在的道德理想、信念、情感、准则与外在的道德行为之间的有机统一。师德建设既有社会价值、工具价值、外在价值,也有其个体价值、人本性价值和内在价值,它不仅仅是对教师的约束与限制,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处理好各种关系甚至利益冲突,构建和谐幸福的职业生活。没有教師生活状态的根本改变,没有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持,师德建设将是外在的。实践中常见的师德建设方式往往主要通过师德规范灌输、考核、奖惩、监察监督、处罚等外在力量驱动,统一规约教师的职业志向、责任和义务,其本质上是一种自上而下、外力塑造的强制发展模式。外在的、强制的制度规范可以确保师德规范的底线,在师德建设的初级阶段是有效的,但这种师德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强制性、功利化、工具化却往往容易带来对教师内在生命激情的压抑,淡化教师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复杂性、选择性、创造性、能动性,导致教师的被动、厌倦甚至排斥状态。

把教育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师德建设的创新模式,以志愿者生命中的“高光”体验来激发、唤醒教师内在的发展动力,能够引导教师在践行师德规范与原则的同时,不断获得自我认同感、归属感、胜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幸福感,让个人生命更加完满、更有质量、更有价值,从而实现师德建设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工具性价值与人本性价值、外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使师德建设与教师生命成长最终相向而行。

三、教育志愿服务承载了丰富的师德建设实践价值

通过对表2、表3、表4教育志愿服务体验的主题串联,可以发现教育志愿服务释放出丰富的师德建设实践价值。

1. 创新新时代师德教育方式

师德教育实践中常见的以外铄为主的方式往往因其缺乏教师的自主参与和深刻认同,缺少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参与,变得枯燥乏味、少有实效。通过教育志愿服务氛围的营造与志愿者的示范带动,教师可以在实践参与体验中激发出内生的师德发展动力,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对强制灌输与说教式的师德教育的突围与超越,是对师德教育方式与路径的创新。

2. 消解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认同

教师的职业状态大致可以分为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因为种种原因,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部分教师常常在生存状态徘徊,体验不到职业的价值、快乐与幸福,职业认同感不高,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个别教师甚至频频触及师德禁行行为的红线。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和参训教师们互相激励、感召,在社会担当和责任践行中,每个人的价值感、效能感、崇高感不断提升,从而推进了教师对职业价值的认同和职业状态的提升。从感言的主题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教师职业状态从生存状态到发展状态、享受状态的升华。

3. 优化区域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发展和存在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在整个教育生态体系中,任何一种生态现象都是由多个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生成的,每个因子的改变和演化,都会影响到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形成不同区域的教育生态环境的差异。

教师的师德水平、工作状态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教育志愿服务以其特有的良好态度、风气、观念对整个教育系统的价值导向、工作状态、精神文化、教育质量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通过教育志愿服务的现场带入,以志愿者的高尚生活、理想生活示范、引领、优化教育工作者的个人价值系统,使其在具体世俗生活中体会意义的闪亮,从而改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匡正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尽合理之处,有助于健康良性教育生态环境的营造。

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文明、和谐、平等、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当代中国精神及价值追求高度一致。

教育志愿服务作为独特的道德实践活动,为教师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载体。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志愿服务的各环节,使其逐渐内化为参与教师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能够促进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5.重塑教师的社会形象,推进社会文明进程

自古以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和“师之所存,道之所存”的职业定位,使教师成为百姓心中的“大先生”。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在学校内部起着调节教育过程、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作用,而且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着社会文明进程。然而,近年来教师中一些有悖师德的行为屡屡被媒体曝光,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对教师形象产生了很大伤害,导致教师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守护者角色的式微甚至失落,这与全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要求越来越高的期望背道而驰。

通过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教师以身示范,讲好师德故事,教育行政部门以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志愿者教师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及其活动成果进行集中展示与推介宣传,志愿者教师公共责任的履行、公益形象的塑造、公共精神的回归,可以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并逐渐转化为全社会的情感认同,从而能够重塑教师崇高道德的示范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的社会形象,推进社会文明进程。

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师德师风成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各地正在着力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日益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热点。与此同时,教育志愿服务与其他志愿服务一样,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师德建设层面,还具有社会文明治理的宏大价值。在大力推行教育志愿服务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渐完善机制保障,把偶发的、散落的、个体的教育志愿服务组织起来,让教育志愿服务成为专业的人所成就的专业服务,更加有序、有效地走入教师、学生、家长的社会生活,为国家乡村振兴大局、国家治理现代化大业发挥更大效能。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现象学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现象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方法?
教育现象学视阈下的高职学生学业幸福研究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感知与意向性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
具象表现绘画方法与理论的再思考
现象学: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危机的突破口
赛博空间体现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