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中段”小古文教学初探

2022-06-28 16:48王温纯
考试与评价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段故事情节古文

王温纯

引言:

小古文作为古文的一种,是我国浓厚文化历史的缩影,也是一种宣扬文化的表现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小古文,能够对我国古代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但是小古文同样也存在僵硬刻板、难以理解的特点,不少学生在学习古文的时候都显得特别吃力。由于书写习惯的不同,古文中不少区别于现代文的生僻字也是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致不高。因此,只有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古文,去吸收我们先辈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

一、“中段”小古文教学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语感品質

在语文科目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本质是学习其中的语言,语言构建的过程是从借助语感开始到逐步走向理性的一个过程。学生能否对语言类的内容进行良好的掌握,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其中的语感,语言经验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语感的水平高低,语感品质也会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而提升。而教材内的小古文普遍在较短的篇幅内融入了较为凝练的语言,对于其中抑扬顿挫的声律安排,较现代文相比也更为讲究、更加注重。小古文所表述的故事情节耐人寻味,叙事的拐点密布其中,实际所表达的内容也更有故事感,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像这种偏叙事类的小古文,正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感兴趣的,也适合他们进行阅读,从而达到积累文化的目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小古文内的音律和朗读节奏较成年人相比都更为敏感,接受能力也更强,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像唱儿歌般来进行小古文的朗诵,其朗诵的声音不仅明朗透彻,还具有轻快的节奏。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去提升阅读语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辅助动作融入其中,学生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相互协调配合,以更立体的方式完成古文的朗诵,让朗诵的过程更富有趣味,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掌握朗读小古文的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感品质。

(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会积累相应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也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之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锻炼的是对欣赏语言美的能力和创造语言的能力,小古文的内容不但包含了多种语言美的元素,还包含着作者想要透过文字所表达的内心情感,例如《论语》就是一部包含许多优美语言和人生哲理的著作。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小古文,要特别注意的是平仄和句式的长短和谐,去欣赏其中的美丽之处,正是这种字字句句的精细雕琢,才让古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别具一番风味。其次,站在修辞手法的角度,也要学会去品味古文中一些特殊手法运用的美妙之处,比如回文、双声、叠词等,这些手法的应用,会让人在不断地朗读中领略到古文的美妙之处,使人回味无穷。对字句的锤炼和推敲更是将古文的含蓄、凝练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其渲染上一层独特的美。因此,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多接触小古文的学习,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中段”小古文教学的策略

(一)反复诵读,了解内容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对于小古文的教学要求,不强求学生能够迅速地理解领悟古文的内涵,而是要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重复的朗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程度,也方便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但是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新的小古文时,或多或少都会因为其中的生僻字和区别于现代文的写作手法而觉得文章十分拗口,读起来并不流畅,因此很有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在学生朗读初期,教师要适当放低要求,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对于长时间的阅读,很难持续维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前这种零碎化的时间,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的朗读更加流畅。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僻字、古今异义词、实词虚词、通假字等,这些不仅是学习小古文的难点,也是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将其与文章内容巧妙相结合。可见,进行小古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读懂小古文、理解小古文。

例如,在教授《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应先了解学生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引出《山海经》这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向学生介绍今天所学习的古文就出自于《山海经》,再让学生先带着“这篇古文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问题进行朗读,边朗读边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也可以将《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图片放映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对于整个故事情节有一个画面感,加深记忆。而后教师再次让学生带着“文中是如何描写精卫鸟的”这个问题进行二次朗读,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朗读,可以调动其积极性,要比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效果要好很多,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更提升了自身阅读古文的语感。在学生找到答案后,教师以精卫鸟为主题,帮助学生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再次感受精卫鸟填海的坚持不懈,学习它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的人格受到熏陶。就这样,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对古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古文的故事情节,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学习生字,联系古今

古文和现代文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古文中含有许多的古今异义字,这些文字虽然和现代文字样式一样,但是使用手法、表达含义,适用语境却不再相同。例如“走”“汤”“居”“河”等,比如“汤”字,在现代文中的含义代表我们平时饮食中的汤水,是菜肴的一种,在古文中却代表滚水。这些古今异义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究竟该如何区分其在古代和现代中不同的含义,基础的学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将含有这些字的词语或成语向学生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不同的含义,例如“固若金汤”,就代表金属打造的城墙、滚水灌注的护城河,形容防御工事十分森严坚固。然后教师可以将现代词语中含“汤”字的词语展示出来,进行对比,比如“熬汤”,代表的是烹饪我们平时的菜肴的意思,通过对比,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汤”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含义。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古今异义字的印象,也可以采取一些类似于抢答环节和有奖竞猜形式的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巩固。937D6E62-87EF-491B-84C0-22AD6A635A94

例如,在讲授《囊萤夜读》一文时,在学生诵读全文,对文章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找出文中的生僻字,让学生在文章中圈出来,以便记忆。随后教师进行基础性教学,对生僻字的古今含义进行一一讲解。例如“囊”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口袋装”,是动词,但是在现代文中,“囊”是名词,代表“口袋”的意思,这就是古今异义字的特点,不仅意思不同,属性也不同。还有“通”,在文中是“明白,通晓,学明白了”的意思,在现代文中代表“没有堵塞,没有障碍,互相连接,没有阻断”,可以说含义更为概念化了。类似于这两个字的在文中还有“萤”“恭”“勤”“盛”等。教师在对这些字进行解释教学后,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例如抢答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同时,将这些古今异义字理解透彻,也能方便学生理解文章含义,再次感受车胤不因家境贫寒点不起油灯而放弃学习,将萤火虫装进口袋,借助萤火虫的微光读书的刻苦求学精神,感受他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三)场景还原,强化理解

小古文短小精悍的篇幅内,往往都会涵盖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故事。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感悟其中的道理,让学生对于小古文内容有更深的记忆,最有效的途径还是要给学生创造代入感,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去,将平面的文章进行立体的展现。这个过程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也不需要学生的钻研,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用分组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去负责文中的一个角色,精心演绎文章的故事情节,这也需要学生在演绎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去了解这个角色。在教师给学生讲述课文后,就可以采取这种模式,让学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学习,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在教师对课文进行整体解读后,可给予学生一段准备时间,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分组,一人负责扮演王戎,其余三人扮演小伙伴,按照文章内容,将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以及王戎告诫伙伴们不要去摘还没有熟透的李子的故事情节,以表演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演绎还原,产生代入感,能够有效地领悟课文中想表达的内涵,它告诫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多思考,不要盲目从众”的道理。让学生领悟这个道理,培养学生发展具有人格魅力的个性化人格,去凸显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性。如果负责表演的学生演绎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并没有通过演绎的方式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小古文的动画教育短片,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观看动画会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和领悟。类似的,像这篇古文的出处《世说新语》,其中有很多历经千年的小故事都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值得学生去学习,教师也可以经常鼓励学生以情景还原的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古文的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浓厚的文化流传至今,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经典文章,对于这些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小古文,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深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审美、建立全面的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积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采取最适合学生认知和学习习惯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这不仅符合当今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做好了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937D6E62-87EF-491B-84C0-22AD6A635A94

猜你喜欢
中段故事情节古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称象
嫦娥奔月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