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狗』曾经是好词

2022-06-28 14:05李兴濂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18期
关键词:郑燮走狗南园

文/李兴濂

在先秦时期,“走狗”是一个中性词,多指猎犬。《战国策·齐策四》:“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也指替人效力者,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狡兔死,走狗烹。”

在我国文艺史上,“走狗”一词,还曾用来比喻甘愿做他人的门生。郑板桥曾给自己刻过一枚 “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的图章。这个提法既意味着对前辈的尊敬和推崇,也有自谦的用意。袁枚《随园诗话》卷六:“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齐白石先生为先人之才智、气节所折服,深觉能做诸人门下之“走狗”,不胜荣幸。他曾作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不仅想做徐渭的“走狗”,还有吴昌硕和朱耷两位大家,他要轮值于三家门下。

宋元时期,由于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走狗”一词,便发展演变成一个贬义词,指受主人豢养的爪牙、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

南宋宁宗时,宰相韩侂胄在都城临安吴山修建了一座别墅,取名“南园”。一日,韩宰相游其间,感到美中不足:“南园”状尽田园景色,惜缺犬鸣。结果,不大工夫,园内便传出“汪汪汪”的狗叫声。原来是一个姓赵的临安知府在学狗叫。韩宰相闻之大乐,“遂亲爱之”,立刻破格提拔赵知府为工部侍郎。时人讥讽他为“狗叫侍郎”。

清人袁枚善于结交显贵,他在《随园诗话》中以大量笔墨来吹捧高官毕沅的母亲的诗作。对此,郑板桥骂袁枚为“斯文走狗”。

现如今,人们多用“走狗”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其本意“猎犬”以及其他含义几乎不用。

猜你喜欢
郑燮走狗南园
清 郑燮 行书节录怀素自叙轴
《盆兰图》
郑燮常用印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走狗”原是中性词
“走狗”原是中性词
幽兰图
小议“走狗”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