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柑橘树脂病的发生与防控

2022-07-01 02:34张文贵范泽富吴文祥子玉卿普华明谭宽映刘丽杨云福杨玲玲杨子祥
园艺与种苗 2022年4期
关键词:分生孢子喷药树脂

张 圣 ,张文贵 ,范泽富 ,吴文祥 ,冯 凡 ,胡 彦 ,子玉卿 ,普华明 ,谭宽映,刘丽,杨云福,杨玲玲,杨子祥

(1.昆明猎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500;2.镇雄县植保植检站,云南镇雄 657200;3.玉溪市植保植检站,云南玉溪 653100;4.丽江市植保植检站,云南丽江 674100;5.江川区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站,云南玉溪 652600;6.永胜县植保植检站,云南丽江 674200;7.芒市种子管理站,云南芒市 678499;8.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 651300)

云南元谋具有独特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环境资源,柑橘在当地具有甜度高、口感好、品质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通过近2年的发展,元谋已累计发展柑橘约266.67 hm2,在诸多热带水果中具有一定的潜力优势。当地柑橘产业发展的同时树脂病的发生也造成了果农不小的损失。柑橘树脂病因受害部位和发病时期不同,又称为流胶病、蒂腐病、砂皮病或黑点病。该病在我国20 世纪30年代被发现和报道,近年来国内各柑橘产区均有分布。柑橘树脂病侵害树体枝干,致使树势衰弱,产量降低,严重时发病树整株枯死。枝、叶片和幼果受害,则枝梢、叶片和幼果的生长受到抑制,果实品质降低;在储藏或运输期发病,则果实常腐烂,造成很大损失[1]。在橘园遭受冻害后,树脂病常严重发生,造成局部毁园和大量减产,引起更大损失。笔者对柑橘树脂病的症状表现、病原、发生条件及病害重发原因进行阐述,并针对病害的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措施,以期让更多的基层农技人员和果农对该病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树脂病的防控效果。

1 症状

1.1 流胶与干枯型

树体枝干受害常表现流胶和干枯2 种症状。在湿度较大、温度不过高时,干枯型可转化为流胶型。病害大多发生在树体主干、主干分杈处及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的方向或受过冻伤的枝干上。流胶和干枯2 种类型的病部均可扩展到木质部,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组织切片,可见木质部导管内有大量褐色胶体和菌丝体。流胶型,病斑初呈暗褐色油渍状,随着病情加剧病部皮层坏死渗出半透明黄褐色胶液并有流胶现象,病部皮层呈灰褐色,稍下陷,在高温干燥情况下病部树皮松裂、脱落(图1)。干枯型,受害部最初呈红褐色,稍下陷,皮层干枯,微有裂缝,病健交界部常有黄褐色或黄色带,流胶现象不明显,病斑扩展后绕树干一周并深入到木质部,但树皮不会立即脱落,危害严重时整个主枝甚至全株枯死[2]。

图1 柑橘树脂病(流胶)危害枝干症状

1.2 黑点型

主要以叶片、青果受害为主。叶片受害,初期出现水渍状小点,中央微凹陷,周围有透明的黄色晕圈,随着病情的加剧病斑表皮破裂,流出胶状物,色泽逐渐变成红褐色至深褐色或黑色,后期病斑黄色晕圈消失,胶状物逐渐硬化,突起,触摸如砂纸的感觉,严重发病时,叶片变灰绿色,甚至发黄,扭曲畸形。新梢发病症状和叶片类似,发病严重时,枝梢扭曲畸形。果实受害,病部呈现红褐色至黑色针头状突起的小点,病害感染越早黑点越粗,突起越明显,发病严重时黑点成片分布,甚至呈条带状或泥块状,果皮粗糙,僵硬,凹凸不平,甚至开裂、畸形。黑点型症状常与高温干燥天气时使用铜制剂所造成的药害很难区别;与锈壁虱危害的区别是:锈壁虱危害的果实表面光滑,而黑点病危害的果实表面粗糙。

1.3 蒂腐型

病害多从果蒂开始,初产生水渍状褐色斑,近圆形,随后病斑继续扩大,向脐部发展,边缘呈水波纹状,果心腐烂速度较果皮快,病害常发生在成熟果实上,以贮藏期较多。

2 病原

病原为柑橘间座壳(Diaporthe citri F. A .Wolf),属子囊菌亚门间座壳属真菌,无性态为柑橘拟茎点霉[Phomopsis citri(Sacc.)Traverso][3]。子囊壳球形,单生或聚生,埋生于子座中,直径 420~700 μm,喙细长,200~800 μm,基部稍粗,上端渐细,突出子座外,呈毛发状(图2)。子囊无色,长棍棒状,大小为(42.3~58.5)μm×(6.5~12.4)μm,顶部壁较厚,中有狭缝通向顶端,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梭形,双胞,隔膜处缢缩明显,囊内含4个油球,大小为(9.8~16.3)μm×(3.3~5.9)μm。分生孢子器在表皮下形成,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259~432 μm。分生孢子有α 型和β 型2 种类型,均为单胞,无色。α 型分生孢子卵形或纺锤形,内含1~4个油球,大小为(7.2~10.8)μm×(2.9~3.6)μm,易萌发;β 型分生孢子丝状或钩丝状,大小为(18.9~39.0)μm×(1.0~2.3)μm,一般不萌发。在 PDA培养基上,初菌落为白色绒毛状,后变乳黄色,有轮纹,边缘稍有缺刻。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α 型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15℃~25℃。

图2 柑橘树脂病病原(子囊壳、子囊孢子)

3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部树皮及枯枝上越冬。翌年,在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从冻伤、虫伤、剪口等处侵入,借风雨、昆虫传播。病原菌在气温20℃~25℃,5~10 d 可在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雨季分生孢子大量从感病部位随着雨水流下或借雨水溅射到附近的新梢、嫩叶和青果上进行再侵染。一般3—5月、9—11月发病较重,冬季低温和盛夏高温病情受到抑制。寒潮是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不良的栽培管理措施也是诱因之一,如果实采收后不及时施肥,或施肥量不足,土壤保水、排水性能差,天牛、吉丁虫等虫害严重,冬季重剪等,均可导致树势衰弱,加剧病害的发生危害。不同品种柑橘对病害的抗病性亦有差异,以蜜柑、甜橙和金柑发病较严重。

病害发生及流行主要取决于伤口、降雨和温度3 方面的因素。①伤口。病原菌为弱寄生菌,只能从寄主伤口侵入危害,气象因素及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各种伤口(冻伤、机械损伤、虫伤等)都可能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②降雨。病原菌主要借助风雨传播,在有水滴的情况下,病原菌孢子能迅速萌发和侵染,故病害常在多雨季节大量发生,在旱季和降雨年较少的年份则基本上不发生。③温度。20℃为病原菌发育最适温,18℃~25℃为分生孢子萌发适温,所以在20℃~25℃时,如果雨水多、湿度大,同时柑橘树体伤口较多,则发病严重。

4 防治方法

4.1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在果实采收后及时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含有钙、钾、磷肥料;雨季提前做好排水防涝,降低果园湿度;刷白树干,培土,尽快恢复树势,提高树体的防冻、抗冻能力;对修剪和高接换种留下的伤口要用接蜡或保鲜膜包扎,保护伤口。

4.2 树体合理修剪

修剪中使用自然圆头形,树冠内部3~4个主枝、若干副枝,将过密枝进行修剪,提高果园的通风透光性,将植株生殖生长、营养生长进行合理协调,提高整株的发展形势,以提高抗性。

4.3 减少侵染

结合冬剪和清园及时剪除病枯枝,减少翌年初侵染来源,减轻发病。剪下的病枯枝需带出园外,集中烧毁。

4.4 药剂防治

在落花坐果后立即进行幼果期第1 次喷药,然后视天气情况,每隔20 d 喷药1次,直至雨季结束,一般喷药3~4 次。喷药时间的确定主要根据果实发育速率、药剂的残效期以及前一次使用后的降雨情况。其防治策略是保证果实表面拥有有效药剂,以阻止着落孢子的萌发侵入,药剂残效期短,不耐雨水冲刷,用药后经历多次降雨,果实发育速率快,喷药间隔期需缩短;反之,可适当延长喷药间隔[4]。防治病害最佳常用药剂有:①铜制剂类,如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2 000~2 500 倍液等;②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等;③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2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800~1 000 倍液等。为避免或延迟抗药性的产生,1个生产季内同种药剂使用不能超过2~3 次,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

猜你喜欢
分生孢子喷药树脂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炫酷发明
高株果树自动喷药机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乡村无人机喷药
被封印在树脂与木头里的风景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ACS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雨季喷药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