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工作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2022-07-01 12:13
教育观察 2022年18期
关键词:幸福感幼儿教师个体

张 洵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1200)

一、问题提出

随着积极心理学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从人的内在潜力与能动性的视角关注个体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效率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工作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的概念,其包含了个人内在意愿、个人需求、工作动力和个人信念偏好,可以用作员工选拔和评价的标准,并且能够预测员工的工作投入。[1-2]已有研究发现,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意愿、行为规范、创造能力等方面会随着工作价值观的变化而产生明显变化。[3]此外,赖芳通过对教师群体进行研究发现,教师的工作价值观能够正向影响其幸福感的产生。[4]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对保教工作的开展、职业成长的发展乃至整个学前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从工作价值观入手,探究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及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作投入是指个体以主动、积极的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持续投入工作,并在工作行为中表现出积极情感和积极认知的状态。[5]工作投入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工作绩效,还会给企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影响。工作投入会受到员工个人心理层面的影响,涉及对实际工作内容、工作状态、工作期望及工作价值的评价和判断,而这一评价和判断与工作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6]此外,高水平的工作投入还能够引起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情感和工作体验[7],进而增加对组织的认可度。

工作投入由积极情绪唤醒,当个体体验到积极情绪时,就会通过认知范围扩展、心理资源建构、个体行动倾向激活三种途径更加投入工作。在工作情境中,个体感受到的积极情绪越多,个体的心理资源(如活力、积极性、创新等)越能得到提升,而这些心理资源则会直接在个体的工作中表现出来。[8]工作幸福感作为积极、正向的心理资源之一,尤为值得重视。工作幸福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使个体感受到的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也是一种较为具体的工作满意感。[9]已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工作投入与其工作幸福感显著相关。[10]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与工作幸福感可能存在相关性,工作投入与工作幸福感可能存在相关性。

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投入有显著预测作用;幼儿教师工作幸福感在工作价值观与工作投入之间有中介效应。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河南省、湖北省两省的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请其填写工作价值观量表、工作幸福感量表及幼儿教师工作投入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回收率为92%。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1.工作价值观量表

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测量采用Lindsay和Norene在2004年修订的工作价值观量表,量表总共20个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11]得分越高表明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越正向、积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及内部一致性,其Cronbach’s α达到0.85。

2.工作幸福感量表

研究采用文峰编制的工作幸福感量表,共计38题。[12]该问卷采用李克特六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幼儿教师的工作幸福感越高。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及内部一致性,其Cronbach’s α达到0.96。

3.幼儿教师工作投入问卷

研究采用王彦峰等人编制的幼儿教师工作投入问卷[13],共21个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越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及内部一致性,其Cronbach’s α达到0.9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工作投入及工作幸福感的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均值为4.14,工作投入的均值为4.12,工作幸福感的均值为4.74。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工作投入以及工作幸福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2 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工作投入及工作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

(二)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工作投入及工作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为了探究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工作投入及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与其工作投入、工作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越高,其工作投入和工作幸福感可能越高。而幼儿教师工作幸福感与工作投入也呈正相关关系,即幼儿教师工作幸福感越高,其工作投入可能也越高。

表3 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工作投入及工作幸福感的相关矩阵

(三)幼儿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对工作价值观与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检验

由相关分析的结果可知,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与其工作投入以及工作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相关,说明幼儿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可能在工作价值观与工作投入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为了进一步揭示该效应是否存在,本研究根据温忠麟等人修订的五步中介法[14],就幼儿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对工作价值观与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首先,把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作为自变量,工作投入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c=0.395,p<0.001,具有显著性,故中介效应成立。其次,依次检验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对工作幸福感的回归系数(a=0.472,p<0.001)、幼儿园教师工作幸福感对工作投入的回归系数(b=0.521,p<0.001)。由于系数a、b均显著,表明间接效应显著,故无须进行Bootstrap检验,直接检验系数c′。如表4所示,将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和工作幸福感一同作为自变量对工作投入进行回归分析,显示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投入的回归系数c′=0.149,p<0.01。这证明幼儿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在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投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472(a)×0.521(b)/0.395(c)=62.3%。如图1所示。

表4 工作幸福感对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分析

图1 工作幸福感对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投入的中介关系图四、讨论

(一)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发展动态,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5]工作价值观除了受到个体因素如年龄、工作经验等影响,还会受到社会因素如经济波动、国家政策等影响。近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都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不仅提升了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自信,促使其职业价值观呈积极、正向的发展态势。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显著影响工作投入

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投入有显著预测作用,这表明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得分越高,其工作投入得分可能也相应越高。本研究结果与周喜华、韦洪涛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16-17]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往往对其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工作绩效。[18]幼儿教师对工作的内在偏好、价值观念、职业发展规划及良好的工作氛围比高收入更能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通常来说,幼儿教师只有高度感知到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才会接纳并认可职业,进而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当工作投入逐渐提高时,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感也会越加强烈,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会更加具有创新性和挑战精神,也会对工作氛围和职业发展规划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以求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幼儿教师工作幸福感对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投入有部分中介效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投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幼儿教师工作幸福感对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投入有部分中介效应。一般来说,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往往偏好于选择与自己工作价值观匹配度更高的工作,当个体的工作价值观能够在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中得到满足时,个体就会对工作产生积极的评价。依据积极情绪的“扩展—构建”理论,工作投入程度与个体的积极情绪唤醒有关,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个体扩展认知范围、构造心理资源、激活行动倾向,使个体更加投入工作。[8]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感受到的积极情绪越多,其心理资源如活力、积极性、创新等便能够进一步提升和激发,而这些心理资源则会直接通过工作过程表现出来,即表现为工作热情和投入程度的增长。个体的工作幸福感越高,对工作的满意感也就越高,感受到的快乐体验也就越多。这种快乐体验能够激发个体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刺激个体全身心高程度地投入本职工作。

对幼儿教师来说,当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满足其工作价值观时,幼儿教师就会对工作产生较高的评价和满意度,随之产生较高的工作幸福感。而高程度的工作幸福感也会提高幼儿教师对其工作的投入。因此,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需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幸福感。

五、建议

(一)幼儿园领导应引导幼儿教师树立积极、正向的工作价值观

工作价值观通常反映个体需求与满足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与其职业特性和职业内容息息相关,且能够作为幼儿教师评价自身职业以及该职业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内部指标。因此,幼儿园领导要想帮助幼儿教师树立积极、正向的工作价值观,就要关注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切实需求,重视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与价值实现。一是从职业需求出发,根据幼儿教师的年龄特征、成长背景、知识结构等要素,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类型、层次幼儿教师的差异性需求,建构有利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对工作的价值评价和投入。二是从价值观念出发,引导幼儿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操,同时注重强化幼儿教师对园本文化的感知和认同,引导幼儿教师将个人目标与幼儿园目标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才能更加自觉地投入工作。此外,园领导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其职业压力,使幼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并获得价值感和意义。

(二)从个体、幼儿园和社会多层面入手,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

幼儿教师作为促进幼教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工作状态和工作投入将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幼儿的身心发展乃至整个幼教事业的发展。因此,从幼儿教师个体、幼儿园和社会多层面入手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个体层面,第一,幼儿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只有具备高度的职业认同,幼儿教师才能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全身心、持久热情地投入工作。第二,幼儿教师应增强工作责任感。幼儿教师以何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具备责任感,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工作绩效,也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更是一份良心工程,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应具有更多的爱心、耐心,这就使得幼儿教师的责任感更为重要。只有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幼儿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待幼儿也会更加耐心和包容。

在社会和幼儿园层面,首先应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职业自信。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逐步提升幼儿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每位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都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进而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其次要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园所氛围。幼儿园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所的氛围和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及职业发展。幼儿园应推行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园领导应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满足幼儿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关注其职业的成长和发展。最后,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形成和谐、民主的组织氛围,从管理层面促进幼儿教师工作投入的提高。

(三)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工作幸福感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有效投入工作的基础,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较为繁杂、琐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不仅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还会影响其工作状态和工作投入。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制订一系列保护心理健康的规章制度,为幼儿教师提供及时、必要的心理咨询与指导,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同时,幼儿园应改善工作环境,并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工作自主性,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最终使幼儿教师能够更加快乐、投入地从事自身工作。

猜你喜欢
幸福感幼儿教师个体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