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视域下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2022-07-02 14:55蒋慧邵沁源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耗材证书职业院校

蒋慧 邵沁源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面临产业升级、职教扩招等压力,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应多方协作保障X证书含金量,调动学生考证积极性;建立跨院校、跨专业信息资源互享机制,构建“5G+”虚拟学习空间;重视实践环节,鼓励教师赴企锻炼;引进智能化工具耗材存取管理设备,建立健全实操环节应急预案;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5G;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3-021-04

一、工科课证融合教学新常态遭遇的困境

1+X证书制度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达到取得学历证书标准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具备经过评价考核机构认可的职业综合技术能力。职业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教学新常态的设计方和实践方,必须厘清X证书与职业院校传统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学历证书固然与专业分类存在天然联系,也即完成某一专业的学习任务便可获得相应专业的学历证书,但X证书与专业分类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约束关系,也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只要在校内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学习,获得评价组织机构的认可,也可取得如“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数控车铣加工”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自动化专业或数控专业等其他相近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尽管很多职业院校进行了关于1+X证书课证融合教学新常态的培养方案设计,开展了关于获取X证书的项目化教学形式,推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的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冲击下,面向当前工业环境现实生产过程逻辑脉络[1],1+X证书制度施行下的职业教育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具体表现为:

1.X证书含金量未经长期检验,部分学生考证意愿不强

本研究以线下访谈形式在淮南联合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内随机访问100名参加1+X证书培训考核的高职学生。目前智能制造学院组织的X证书按类别,其培训报名费用从300元到1700元不等,均由安徽省教育部专项经费补贴支持,考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访谈结果显示:有6%的學生表示“即使免费也不想花费时间精力参加含金量不明确的X证书培训考试”,其余94%的学生表示“免费情况下愿意”;有53%的学生表示“愿意支付1700元以下的费用参加含金量不明确的X证书培训考试”,其余4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若考取X证书后能够明确享受优惠条件,如入职优质企业或是获取一次性补贴等情况下,所有参与访谈的学生均表示“无论自费与否都愿意参加培训考试”。

1+X证书制度推行尚不足3年,各试点职业院校关于X证书的选择仍处于试水探索期,存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质化现象,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考核评价组织为固化和垄断考试资源而违背职业院校教育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的情况[2]。因此只依靠职业院校无法甄别和判明X证书在产业升级背景下未来流通过程中的含金量变化趋势。证书报考费用在脱离国家专项补贴后,未来将由考生自行承担。由前述调查可知,在X证书含金量不明确的前提下,部分学生考证意愿不强烈。这必然导致后续学生不愿参加X证书培训和考核,造成职业院校推行1+X证书困难。

2.跨院校、跨专业的共享渠道尚未建立

职业教育为紧跟产业升级浪潮,必须同步调整适应市场动态和人才需求变化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施规划。部分高职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并配置新课程,但在课程范式设计上存在生搬硬套国外职业教育或国内本科教育课程实施模式的现象,没有做好将“X”证书所蕴含的理实内容解构并与“1”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目前,各学校或各专业的教研团队往往只是各自为营,没有形成互通合力,尚未建立关于1+X证书制度实施的跨院校、跨专业信息资源互享机制,缺少不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大数据信息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势必不能达到多角度立体化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的目的。构建适应就业市场和行业发展的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不应局限于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内部交流研讨,应当注重理实课程和活页化教材编写工作。

3.职业教育扩招带来的无效教学现象

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工科类而言,X证书所描述的职业技能要求能够融入到竞赛培训和实训课程中,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反复训练可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职教扩招环境下生源频谱结构及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经历比以往更为复杂[3],对于配套硬件设施和教学师资力量的需求亦水涨船高。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开设专业后迟迟不购置相关实验实训设备,或教学可支配设备与实训学生数量比例低于正常标准配比的现象,尤其是智能制造类相关专业,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耗材,而相关经费申报手续难、批准金额少,致使实验实训教学开展时常是教师讲解演示多于学生现场操练,没有将开展实验实训环节促进教学效能的目标彰显出来。尽管通过开展X证书短期突击培训能够达到使学生获取证书的目标,但是无益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个人长期发展。

扩招后由于学生总体数量增多,致使师资力量匮乏,由此引发了两种现象:一是行政岗教师分担溢出的教学任务,参与课证融合教学工作,但由于其肩负行政管理工作任务,无法确保参加教学研讨工作和企业挂职锻炼;二是专职教师因为课程负担过重、疲于备课和教学,难以获取前往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造成教学与一线企业实际情况脱节,不利于产业升级环境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尽管职业院校时常轮流派遣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然而其所见所学受到时间限制,只能是走马观花,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导致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实际工作耦合程度低。面对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职业院校大多通过开展招聘工作解决这一矛盾。但部分职业院校对于新入职教师往往过分看重学历,却并未在实践能力上有所要求。这种重学术轻实践的观念亦渗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设置不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评价指标,甚至出现将科研成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情况,加重教师教科研负担的同时,必然使教师消极对待教学工作。此外,学术型科研人才未必具有高水平的产业实践能力,且新入职教师大多不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在师资力量匮乏之际临危受命指导学生参与X证书培训等实践环节,必然导致理实分离,出现无效教学现象,使实践环节变成纸上谈兵。

4.尚未建立健全实验实训课堂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X证书培训和日程实训环节中需要使用大量不同种类的设备、工具和耗材,由于现行的实验实训管理机制要求课堂使用的工具和耗材必须在课前登记使用数量后领取,课后再人工清点工具总数和耗材消耗量并记录在册后归还。以往在为期一周以上的环节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一次性借取所有需要的工具和耗材,并在整个实训环节完成后统一归还。但在职业教育扩招后,工具势必不能做到学生人手一套,且一个实训厂房内通常也不只有一个班级使用,耗材管理更是难上加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时常需要借取不同类别的工具,取用和回收时间过长,势必导致教师和学生消极对待证书培训及实训环节。诸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X证书融合课程,学生需要进行焊接、机械加工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培训环节。职业教育扩招后,师生比例进一步下降,教师难以对每一名学生的实训操作步骤进行全面监控。如果在实操过程中发生意外状况,负责实训的教师应如何处置?若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应急预案,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精准解决实训环节的管理难题,师生在面对较高难度的实训环节时必然不知所措。

5.部分学生对1+X证书制度存在认知偏差

部分学生对职业教育不认同,对1+X证书制度不认可,他们中的一部分试图在学历层次上精进一步,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专升本考试、成人自考上,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相对认真,但对证书培训及实训环节却不感兴趣;另一部分以“混文凭”为目的,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实训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上,对待学习只是得过且过。

二、课证融合教学新常态的实施策略

1.多方协作保障X证书含金量,调动学生考证积极性

针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质化现象,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动出击,牵头地方龙头骨干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4],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建立以X证书培训评价为主体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培共同体,从行业实际用人需求和当前现场实际操作情境出发,建立通用性强、适用度广、认可度高的X证书体系标准,并以年度为时间段动态调整或推荐适合的X证书,调动学生考证的积极性,达到优化人才结构的目的。另外,培训评价需要建立有效的考培机构监管机制,确保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的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防止X证书培训考核实施的功利化。

2.建立跨院校、跨专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5G+”虚拟学习空间

职业院校应根据当年推荐考取X证书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设计相应的课程范式。不能简单地做国外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搬运工,而是对标X证书的具体要求,结合其内含理论知识衔接实操技能需要。为缓解职业教育扩招带来的设备工具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和地理空间扩展困难,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牵头构建跨学校跨学院的课证融合教学平台。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教学新常态[5],引入虚拟现实设备避免现实硬件设施短缺带来的教学束缚,模拟X证书培训考核情境,构建“5G+”虚拟学习空间。以共建共享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为目的搭建职业教育大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系统,不仅能够缓解因师生比例、现场设备与实操人数比例失调造成的教学压力,而且能够实现个性学习、定制演练、分组协作等功能。平臺后端收集各校各专业学生1+X课证融合学习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操作步骤、行为动作等数据信息,形成职业教育大数据教学共同体,帮助一线教师更系统更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

3.重视实践环节,鼓励教师赴企业锻炼

职业院校除了从合作企业或其他地方企业中引进一线技师、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外,还应当支持专业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助力1+X证书课证融合教学紧贴实际。此外,职业院校应当注意把握科研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破除唯学历论、唯职称论、唯论文论、唯奖项论的惰性化科研评价体系[6],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实践等现象,废止“不看质量只看数量”的单一化教学标准。应当尊重科研周期,鼓励教师甘坐“冷板凳”深究教科研工作,不鼓励行政岗位教师参与实操环节教学工作,完善贴合1+X课证融合式教学环境的绩效考核策略。

4.引进智能化工具耗材存取管理设备,建立健全实操环节应急预案

为破解工具借取难、耗材清点难等实操环节管理难题,职业院校应在实训基地内引进搭设物联网模块和机器视觉技术的智能化工具耗材存取管理设备。领取耗材时,设备对领取学生进行人脸识别后读取该学生预计使用设备的数量并发放耗材,同时记录在一个完整实操周期内每名学生耗材使用总量。工具借取行为发生时,根据人脸识别结果对应记录学生学号与工具编号,并在归还后利用图像识别功能判定工具损耗和归还情况,并搭载过期未还、工具损坏等风险提醒功能,保障工具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职业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实操环节应急管理预案,设立应急管理机构,为实训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面统筹处理实操环节发生的意外状况。

5.对学生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教师应结合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客观实际情况,通过摆证据、讲事实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网络带来的认识误区,在教学实施阶段引入“劳模精神”“榜样力量”等内容,协助学生正确认识并认同职业教育。通过介绍“手工耿”“美食作家王刚”等技能型创业网红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意识到,在新型传播媒介驱动下,“一技之长”是能够获得大众认可的。职业院校应当在硬件设施和财务经费上支持和鼓励教师定期开展互联网直播或视频网络日志形式的实训教学活动,通过播放学生的实训日常、项目完成结果和实际成品展示等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全全,闫智勇,姜大源.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优化及课程设置的筹策[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3):6-24.

[2]许宇飞,罗尧成.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的现实之困与应有之举[J]. 教育与职业,2021(14):29-35.

[3]邵沁源.职业教育扩招视角下供给侧改革发展路径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6):30-34.

[4]陈璐.职業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13-18.

[5]郭福春,许嘉扬.5G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2):35-40.

[6]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EB/OL].(2018-10-23).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18/201902/t20190213_145084.html.

Predicam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Perspective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 and Certificate of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JIANG Hui, SHAO Qin-yuan

(Scho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Huainan Union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predicaments caused by industrial upgrading, enrollment expansion and COVID-19 pandemic, vocational education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supposed to collaboratively guarantee the high quality of X certificates and motivate students to take the certificates.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 "5G+" virtual learning sphere in particular, is supposed to be established among institutions and specialties. Practical training needs to be highlighted, and teachers should be given access to enterprise practice. Intelligent tools and consumables access management equipment and emergency plan for practical operation should be introduced. Multi-level and classified teaching mode is supposed to be implemented.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Integration of Course and Certificate; 5G; 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耗材证书职业院校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少就是多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