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走进生活的共读会

2022-07-02 12:25王春华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臭臭安安比尔

王春华老师著有《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一书。有着几十年学前教育实践和教研经验的她,从2013年起开始绘本阅读的行动研究,带着绘本走进全国很多所幼儿园与孩子们共读。每一次共读,她都耐心地记录下孩子们在阅读时的真实状态,用心灵去回味、升华,又细化在下一次的共讀中。希望王春华老师的儿童观和亲子阅读理念能够对您有所启发,更重要的是,希望您能在亲子共读中尽情体验绘本散发的强大魅力。

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共读《臭臭的比尔》。

《臭臭的比尔》是一本充满乐趣的书,讲述了一只名叫比尔的狗总是喜欢臭臭的东西,身上也总是脏脏的,甚至还有很多苍蝇叮着它。然后,当爱干净的碧奇阿姨来到了比尔家时,她和比尔斗智斗勇,进行了一场洗澡大战,其过程跌宕起伏、童趣盎然。

这是一次充满欢声笑语的共读经历,是一场“洗澡历险记”,是一场走进生活的共读会。

当看到封面时,孩子们都有疑问,这是什么?大妖怪吗?

“呀!有好多的苍蝇围着它!”“它的毛都黑了,可能都臭烘烘的了!”“你们看它旁边的黑黑的烟,它都冒臭气了!”说着他们还捂住了鼻子,好像是真的被熏到了。

看到扉页,一个孩子立马指着图上的脚印,说:“都是比尔的臭脚印!”“它可能在便便里走过。”“也可能刚走过了沙滩。”“是在泥巴地里走的,还是那种湿湿的泥巴地。”自然而然地,孩子们就在猜想比尔又去了哪些地方,这来源于他们对比尔的初印象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

那么,碧奇阿姨在孩子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从外貌上点评:“有点胖胖的。”“她的头旁边还长了头发,很搞笑。跟比尔的头发长得一样,翘起来很可爱。”有的从性格方面点评:“挺威风的。”“有点凶。”也有孩子将碧奇阿姨和臭臭的比尔做了对比:“爱干净,一定天天洗澡。”“碧奇阿姨好像一会儿就要洗一次澡,因为她打扫时就换了衣服!”“她真的是超爱干净的。”

意料之中,比尔变干净了;意料之外,碧奇阿姨变得脏兮兮的。然而“香香的比尔”却无人问津,略显惨淡,反而碧奇阿姨的形象转变让孩子们津津乐道。

安安小朋友看到脏兮兮的碧奇阿姨立刻就提出了疑问:“碧奇阿姨怎么变得那么脏?”有的孩子认为碧奇阿姨掉进了垃圾桶:“碧奇阿姨的眼镜都飞了起来,他一定是掉垃圾桶里了,所以身上才那么脏。”“她是从垃圾桶里爬出来的,她头上有蜗牛。”而有的孩子则并不这样认为:“她不是掉进垃圾桶的,这应该是比尔身上的垃圾、灰,碧奇阿姨抓掉进垃圾桶的比尔,还给它洗澡,就把她自己身上也弄脏了。”潇潇小朋友还补充说明道:“我跟弟弟会扑腾水,把卫生问弄得到处都是水。弟弟有的时候还会把妈妈的衣服弄湿,他湿漉漉的就往妈妈身上蹭,都蹭湿了。”孩子们开始讲述洗澡过程中的有趣经历:“洗澡的时候我会玩小喷壶,然后把妈妈的裤子都喷湿了,妈妈就生气了。”

不管碧奇阿姨有没有掉进垃圾桶,最终的结果都是她变得脏兮兮的了,而绘本里看不到的故事原来都藏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了,他们会将自己的故事填补进去,让绘本变得更丰满而充实。

在碧奇阿姨第一次抓比尔洗澡时,它顺利逃脱,并钻到了沙发下面。这可怎么办呢?碧奇阿姨会有怎样的好办法呢?孩子们非常擅长自己读画面,更能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画面。以下记录了孩子们对此的讨论。

朱齐:碧奇阿姨准备钓鱼了。

潇潇:地上有一根绳子,这是一个陷阱。如果比尔咬住肉,碧奇阿姨就能把它抓起来。

晓雨:比尔为什么只盯着肉,不看那根线呢?

安安:可能是比尔的眼睛不大好。

博道:它可能只闻到了牛排的味道,线没有味道。

潇潇:它没有注意到这根线。

博道:线太细了。

朱齐:这根线可能是跟地板一个颜色的,比尔看不到,它就上当了。

晓雨:可是它为什么画出来呢?

潇潇:如果书里不画这根线,我们就不知道碧奇阿姨是在钓鱼。

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地去指导,而是投以理解、信任、认可、协助,一个个好奇、主动、专注、自信、敢表达的充满力量的学习者形象跃然显现!

当比尔终于被碧奇阿姨抓住,开始洗澡时,居然又出了岔子,洗到中途,它从开着的窗户跳了出去。但这时一个孩子提出了质疑:“比尔为什么不早点出去?”另一个孩子解答说:“之前碧奇阿姨一直注意着它,它没办法逃跑,现在碧奇阿姨没有注意它,它看准时机就逃跑了。”

我笑着问:“那为什么碧奇阿姨没有关窗呢?”孩子们纷纷猜想着答案,有的说:“碧奇阿姨认为比尔被绑住了,很安全,不觉得它会逃跑。”有的说:“碧奇阿姨太老了,它忘记关窗了。”还有的说:“碧奇阿姨太热了,就没有关窗!洗澡水太烫了,也可能是在夏天,屋里实在是太热了。”“也许碧奇阿姨太热了,去拿电风扇了,比尔就跑了!”当然,还有孩子认为碧奇阿姨关窗了,是比尔跳窗户的时候把窗户给打开了。

就在这时,安安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洗澡的时候也会想跑,可是每次都不成功。尤其是我姑奶给我搓灰时,好疼呀!她往这边搓,我就赶紧往那边逃,可从来没有像比尔一样逃走过!”另一个孩子说:“我也是,洗头的时候要是想动,我妈妈就正好拽着我的头发,会很疼。”“我要是穿着拖鞋洗澡,就能跑了。”也有的孩子觉得很奇怪:“我每次都不想出来,我妈叫我出来了,我还想待在里面,我会抱着她的腿说‘我还想再洗一会儿’。”“我有的时候洗完澡出来后,会趁我妈不注意又跑到水里面去了,直接把头塞水里了。”

原来每个孩子的洗澡经历是不一样的,这就让孩子对绘本的阅读体验也产生了差异。

那么当终于抓到比尔后,碧奇阿姨是怎样给它洗澡的呢?在前后两次洗澡过程中,孩子们提出的质疑引起了一次次深入探讨。

“碧奇阿姨手里拿的两瓶是什么?”晓雨提出了疑问。小宇说:“可能一瓶是洗手的,一瓶是洗头的。”紧接着他又问:“可是它为什么有那么多泡泡?”“这只有两种颜色,还缺一瓶黄色的,是柠檬味的沐浴露。”“碧奇阿姨好像一个女巫,她要施展魔法了。”“泡泡能帮我们洗澡洗得更干净!”“要是有魔法的话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比尔洗得干干净净的?”

比尔意图跳进垃圾桶,碧奇阿姨像一只鸵鸟一样飞跃到垃圾桶后,比尔一下子就变得“毛发蓬松”了。碧奇阿姨是怎么给它洗澡的呢?

起初,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比尔成功跳进了垃圾桶,然后被碧奇阿姨抓住了并放到浴缸里面又洗了一遍,大多数孩子也都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安安的一个问题“碧奇阿姨什么时候给比尔洗澡的呢?”打破了大家的固有思维。

晓雨坚持认为:“也许比尔还没有完全进垃圾桶前,碧奇阿姨就在它下面进去了,它就没有跳进垃圾桶,就是洗干净了的。有一次坐电瓶车摔跤时,爸爸就没让我受伤。”听晓雨一说,有的孩子就以此为思路展开了奇思妙想:“比尔没有跳到垃圾桶里面,在它快要跳进去的时候,碧奇阿姨就把它給抓出来了。”“碧奇阿姨飞过去的时候搬走了垃圾桶,让比尔没有成功。”“也许碧奇阿姨‘嘭’跳进垃圾桶之后,迅速地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全都扔了出去,再把垃圾桶洗干净了当作洗澡池,就给比尔洗干净了。”

原来给予孩子畅所欲言的机会后,我们能听到很多不一样的声音,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我们以一个新的视角去思考绘本后面的故事。

“可是比尔为什么不喜欢洗澡呢?”安安有些想不明白。这时,孩子们设身处地地为比尔找到了各种理由,比如:满身的毛湿湿的很难受,毛浸了水之后会变得重重的,它不喜欢这种感觉。似乎他们将比尔和自己联系了起来。当然也有一些在我看来有些奇奇怪怪的理由:它就是喜欢臭臭的,不喜欢干净;它的鼻子生病了,闻不到味道,它还以为自己是香的;它从小到大都是臭臭的,它已经习惯了……

我提出这样一个话题:“你们喜欢洗澡吗?”一下子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孩子们不喜欢洗澡的理由有:搓灰的时候有点疼;眼睛(耳朵)里进水了很难受;洗澡水太热或者太冷了……

喜欢洗澡的理由描述似乎上演了一场洗澡大戏:

“爸爸和我玩瀑布游戏,我把水向上打,爸爸接住水,再给我洗头。”

“我和妹妹坐在浴盆里,用水泼来泼去,水滴到我的脸上,我把水扔到妹妹的嘴巴里,我们哈哈大笑。”

“我和妈妈用水枪滋水玩,妈妈把水打到我的屁股上了,哈哈哈!”

“每次洗澡,我的盆里都有许多玩具,我可以给它们装满水,然后沉下去,水挤出来后它们又漂浮起来。”

“洗澡的时候我最喜欢玩搓泡泡的游戏,有的时候搓的是大泡泡,有时是小泡泡,我喜欢大的。”

“洗澡时我妈妈都要把我屁股掰开洗一洗的。”

“洗澡前身体是干的,洗澡后身体是湿的;洗澡前后穿的衣服不一样。”

从绘本回归现实,你的孩子喜欢洗澡吗?你小时候喜欢洗澡吗?我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都存在着一些富有趣味的记忆,而绘本里的故事也许就是那些童年趣事的缩影,正是这些缩影让绘本和生活密切连接,让读者和主角形象、故事情节情感共鸣。生活的经历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绘本,同时,绘本也让孩子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趣事。

猜你喜欢
臭臭安安比尔
诚实守信的陈尧咨
快乐的藤架
臭臭
家有萌宠
滴答
归来的信任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臭臭的美食
有一种爱叫坚持
留头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