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视域下高校军训模式创新研究

2022-07-02 13:57董海芹王广旭刘斌
关键词:强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董海芹 王广旭 刘斌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随着“0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当前以“老三套”队列训练为主的高校军训模式存在时代感不强等问题,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提升军事素养。研究选取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和2019年参加军训的大学生为调研对象,以此为高校军训模式创新提供数据依据。基于调查数据,在新时代强军背景下,军训模式创新的构建应从“教”着手,科学制定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寓教于实用和实感,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二是寓教于互联网、科技和趣味,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三是寓教于“专业兼职”教官,解决“谁来教”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军训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强军

为改革创新新时代国防教育,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发出《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7]76号)等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推动建设新时代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训练课程的新格局,拓展大学生军事训练综合育人功能,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1]在新形势的强军梦背景下,这为我国高校军训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同时也对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提出了时代的要求。

一、高校军训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军训模式创新,是新时代育人的必然趋势。新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高校军训模式面临着与时代、学情不相适应等多种紧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军训模式和中学相似,主要恪守以“老三套”队列训练为主的传统模式,即站军姿、踢正步、队伍行进,陷入“军训年年搞、年年老三样,只重视形式、无实质内容” [2]的困境。随着“0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这样的高校军训模式对于时代个性鲜明、参加过两次中学军训的“00后”大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大学生参加军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冷杰松说:“国防教育要讲究时代性,加强新时代国防教育的出路在创新。”因此,高校军训模式应该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紧贴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学情,积极进行创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

高校军训模式创新,是新时期实现强军目标的有力支撑。军事训练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其质量对我国青年学生的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3]《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第五条指出,在组织军事技能训练时,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在强军视域下,国不可一日无防,军训对国防后备兵源的培养能起到战略性储备作用。然而近些年高校军训模式尚未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国防素质。首先,当前高校军训模式“老三套”队列训练内容陈旧,不利于培养知识型的强军人才;其次,训练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以为国家战时兵员动员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军训模式创新,是实现高校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地方高校军训,不仅是国家法律赋予部队和高校的一项政治任务,更是高校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依托的主要阵地之一。” [4] 因此,在高校军训中不断实现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是激发大学生爱国卫国的热情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军训模式创新的现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一)调研背景

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和2019年的军训模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2018年是部队驻校承训模式,2019年则为基地驻校承训模式。从表1可以看出,较之于中学的“老三套”队列训练为主的军训模式,这两年广东海洋大学的军训模式打破了传统定势,如采用训练基地教员担任教官、根据大学生的学情编制军训方队、因地制宜安排军训内容等。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两种军训模式创新的实现与结果,研究主要调研了参训大学生对广东海洋大学军训模式创新的总体体验,包括对军训时间、军训内容、军训教官等方面的认知。此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719份,其中“00后”大学生占69.96%,“90后”占30.04%。通过对调研数据的进一步分析,以学生最直观的军训体验,为高校军训模式创新的思路提供数据依据。

(二)结果显示与分析

对于军训模式创新,大学生表示喜欢且能在军训中获得最优体验。在此次广东海洋大学2018级和2019级大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中,将近70%的大学生喜欢军训新模式,對学校的军训模式创新表示欢迎。同时有75.94%的大学生表示“哪怕没有国家政策,也愿意自愿参加军训”,61.75% 的大学生认为“军训不可以用其他活动替代”。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赖指出:“心流即最优体验,能造就心流的活动,大多还需要当事者自觉自愿,乐在其中。”[5]对于军训新模式,77.33%的大学生对广东海洋大学的军训模式给出了“≥4分”(满分5分)的满意度,81.92%的大学生军训后的心情表示开心或不舍。这些数据,反映出大部分大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军训且乐在其中,因此能在军训中获得心流,产生最优体验。但是,仍存在26.15%的大学生对广东海洋大学当前的改革模式表示不喜欢,10.29%的大学生表示有待改进。对于高校军训模式应该如何改善,高达82.48%的大学生希望丰富内容,接近过半的大学生希望改变形式,32.8%的大学生希望改变季节。据此可以得出,随着“0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军训的主体,大学生对军训新模式表示欢迎,同时高校军训模式的创新也应适时顺应学情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

对于军训内容,大学生期待内容创新能实现新旧结合。调查显示,主张保留“老三套”队列训练内容的大学生比例高达 78.86%,远远超过支持淘汰“老三套”的比例。同时高达82.48%的大学生希望丰富训练内容,其中选择防身防恐技能、野外生存训练、军械基本知识介绍、实弹射击等演练选项的大学生比例均超过50%,尤其“防身防恐技能”选项高达82.2%。这可以看出大学生希望在军训内容中增加实操性的技能,这些实操技能除了有一定的挑战度和实用性外,自身也带有一定的趣味性。综合分析可见,大学生希望在军训内容的改革上实现新旧结合、兼具趣味和实用,既渴望军训内容能作出一定的调整和改革,也希望传统的“老三套”队列训练内容能得以保留。因此,当下的高校军训模式创新,切忌一刀切,把旧有的经典军训内容全盘否定。638AD823-7DBF-4CA4-8B4E-BF81D5EFEC91

对于军训时间,高校开始走出“季节性”全年实施的路子。在军训时间的选择上,以往大部分高校选择在秋季入学统一实施军训(秋训)。近年高校各出新招,如根据当地季节气候,调整军训时间为春训、夏训、冬训等。广东海洋大学历年均选择秋季开学作为军训时间,问卷中80.25%的大学生认为广东海洋大学的秋训很合理,但也有32.82%的大学生希望能调整季节,并提出因地制宜的新设想:湛江地处中国东南部,9月天气炎热,军训容易中暑,应调整为冬训。实际上,秋训能更好地实现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取得更好的军训成效。首先,中暑是个例,9月为湛江的秋天,军训初期偶发学生中暑现象,但人数较少且大多是因学生高考后长期宅家缺乏锻炼。随着军训时间的推移和学生体能的增强,中暑现象逐日减少,到军训中期基本消失;其次,军训是大学生最好的一份成人礼。军训作为大学生的大学第一课,是引导大一新生养成从他律到自律的重要过程,可以帮助大一新生在入学伊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最后,大学生军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6]军训强调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誉感,大一新生以班级为单位编连入训。这有利于在入校之际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

对于军训教官,高校军训模式创新尚未能打破“承训教官数量不足和师资质量不高”的困境。首先,在对承训教官的选择上尚没有专职队伍替代现役军人。随着高校扩招和我国军队改革不断深入,“承训军人减少,受训学生增加”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阻碍高校军训的开展。受此影响,较之于2018年的现役军人担任教官的模式,2019年广东海洋大学创新采用训练基地教员担任教官的模式。但在问题“您觉得哪些人适合做教官?”中,80.67%的大学生选择现役军人,64.95%选训练基地教员,19.89%选退役大学生,可见大学生更期待军人气质显著的现役军人担任教官。其次,在对教官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上,2018年和2019年的好评率分别为84.44%和76.39%,差评率分别为0.66%和1.93%,综合分析可知,大学生对现役军人教官的教学满意度更高。深入军训现场观察发现,训练基地日常教员数量也难以满足高校上千人的新生军训,因此临时招聘的教员素质良莠不齐,教员的军事专业素养和技能难以得到保障。最后,有19.89%的大学生选择“退役大学生担任教官”。从中可以看出,在“一年两征”的大学生征兵背景下,高校在校的退役大学生会逐年增加,未来退役大学生群體或许将成为军训教官的储备力量之一。

对于军训意义,高校军训模式创新越发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养。强军目标下,高校已经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而大学阶段的军训,可以让大学生在入伍初期更快更好地适应役前训练。调查显示,84.7%大学生认可军训可以“激发学生爱国卫国意识”。在问题“您觉得军训对您的意义是什么?您自己感受到的”,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培养坚韧不拔之志、磨炼身心、提高团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更加敬佩军人等。军训结束后, 85.4%的大学生认为军训收获的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还在影响着他且效果更为持久。2018年和2019年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曾担任“军训歌咏比赛”演唱指挥的新生,入伍的积极性受到极大鼓舞,在军训结束后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军人。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强军视域下,军训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的直接影响之大和深远,同时也看到,在军训意义的选项上并不是所有选项都有80%以上的支持率。这应该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者实现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努力的方向。

三、高校军训模式创新的构建

“00后”大学生个性里更多地呈现体验、主动、快乐的特点,如何针对不同的大学生学情有效地实现高校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高校需探索的问题。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综合考虑,既要有体能训练,更要有技能训练,内容需跟上新时代的军事科技和国家安全观发展的步伐。[7]因此,新时代强军背景之下,怎样创新高校军训模式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大难题。结合高校军训模式创新的现状,军训模式创新的构建应从“教”着手,与时俱进,科学制定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

(一)教什么,高校军训模式创新应寓教于实用和实感

寓教于实用和实感,高校军训模式创新应充实军训训练内容,将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教学内容。问卷结果表明,“00后”更注重体验。因此,创新军训模式,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即提高军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在体验中获得可以实操的实用技能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让“00后”大学生更有积极性。比较好的做法有:第一,技能训练,因材施教。如广东海洋大学根据各个二级学院的男女学生整体比例,科学安排方队训练内容。其中,中歌艺术学院的女生人数较多,编为女生匕首操方队;经济学院男生较多,则编为男子短棍术方队;第二,体能训练,因境而设。利用高校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设置“顺境而为”的训练内容,如广东海洋大学“环湖光岩风景区”5公里行军;第三,安全逃生训练,因地制宜。针对现实情况增加逃生训练内容,如广东海洋大学地处亚热带沿海地区,可安排台风逃生演练;第四、精神引领,就地取材。如广东海洋大学地处广东省农民运动著名领袖黄学增烈士故居所在市,可设置广东海洋大学“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宣讲队进军营宣讲环节,以革命传统的方式创新融合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向参训大学生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卫国的情感。以上四个关于“教什么”的创新,在创新军训训练内容的同时要兼顾实用和实感。学生在训练内容中能增强体验感,培养扎实的军事素养,也相应习得防身逃生实用技能。

避免流于形式,军训训练内容的实用创新重在“用”。2018年和2019年,广东海洋大学的军训内容均很丰富,较之于传统的“老三套”有了很多创新,但仍有25%的学生对军训模式不满意。分析调查问卷,可得出训练内容重形式而不实用。首先,华而不实。如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的花样女子表演方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排练表演上,但表演过后没有收获实用技能;其次,追求排场。如片面追求方队人数组成的“大排场”不求育人实效,个别表演方队从各二级学院抽调大学生组成。新生和原班分离在不同的方队军训,不利于大学生的班集体建设;最后,重演轻练。如消防演练,大部分大学生只能在一旁看演,只有极少数能参与练习灭火。综合来看,创新军训模式,充实军训训练内容,一定是注重实用前提下的丰富,坚定不移把军训育人落到实处。638AD823-7DBF-4CA4-8B4E-BF81D5EFEC91

(二)怎么教,高校军训模式创新应寓教于互联网、科技和趣味

寓教于网络,高校军训模式创新应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教学方式网络化。“00后”被称为抖音一代,对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接受能力也比任何一代人都要强。为更好地适应“00后”学情,可以与时俱进,以网络平台为阵营实现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着力打造“互联网+”军训宣传阵地、理论阵地、活动阵地,挖掘军训感动人物和事迹,在网络空间营造浓厚的军训氛围,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全国易班网平台为例,探索设计“互联网+”的大学生自我展示军训易班平台。如军训前期,鼓舞士气。在易班优课群开设军训讲座,邀请名人开讲,将新生入学教育与军训深度融合,激发大学生的参训欲望和期待;军训中期,调动积极性。通过易班微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如摄影“军训最美剪影随拍”、文字“军训三行情书”、知识竞赛“国防军事理论竞赛”、微视频比赛“军训达人秀”等,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军训后期,促进成果转化。通过易班轻应用展示优秀军训日记、“告白·告别军训”留言墙等引导大学生思考自身军训成长,打造传播正能量的线上舆论场,将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育成果带到更久远的时空。

寓教于科技,高校军训模式创新应实现“科技与强军”同行,将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教学方式科技化。“00后”是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的一代,《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的落实、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力量,必然离不开高科技。在调查问题“您希望军训增加哪些训练内容”中,“防身防恐技能”得到82.2%的支持率,“实弹射击等演练”得到62.45%的支持率。这反映出大学生对防身防恐技能和新武器的强烈渴望。教学方式科技化,大学生自然会爱上军训和国防,成为国防后备的中坚力量。因此利用科学技术武装教学方式,是高校军训模式创新的趋势,可做以下尝试:首先,用先进训练器材组织实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战斗素养。如华南师范大学“真人CS对抗作战”,新生身着有信号接收装置的激光镭射激光枪,以排为单位,八人一组进行实战对抗;其次,用先进科学技术模拟射击,了解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如上海高校利用高精度光电模拟射击技术,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模式,进行军训射击教学。这既弥补了在军训中难以进行实弹射击训练的缺憾,同时避免了实弹射击教学存在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引入现代高科技创新高校军训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素养,也可让大学生感受到科技强军的实效,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寓教于趣味,高校军训模式创新应凸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将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教学方式趣味化。以兴趣为本,让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军训。如广东海洋大学采用“军歌比赛”的方式增加军训的趣味: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比赛唱两首歌曲,其中一首自选军歌和一首必选歌曲《蔚蓝之歌》(广东海洋大学的校歌)。在大一学生新入学之际,广东海洋大学在军训中以歌咏比赛的方式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大学生去学唱校歌。经过14天的练习后,“广学明德、海纳厚为”的校训和集体参与比赛获得的荣誉感、集体感、自豪感便随歌曲旋律深深烙印在大学生的心上。其外,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创新的反恐演练方队,也深受参训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扮演医护人员在前线救死扶伤,扮演特战战士解救人质,扮演士兵拿仿制的狙击枪进行侧滑、跪滑、卧倒、匍匐前进、前滚翻、侧滚翻等训练。凸显兴趣进行军训模式创新,既实现了新时代军训模式的多样化、新鲜化、趣味化,又保有了军事化的味道,更能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爱上国防。

(三)谁来教,高校军训模式创新应寓教于“专业兼职”教官

寓教于“专业兼职”教官,军训模式创新要遵循“信其师,尊其道”,将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朋辈影响。首先,在教官的选择上要凸显“专业性”,军事素养高、专业技能娴熟的教官更受大学生信任和喜爱。对比2018年和2019年广东海洋大学教官情况,大学生对现役军人任教官认可度更高。一方面,在教官队伍管理上,军人教官来自军纪严明的现役部队,管理和配合更默契、更高效,有利于军训有条不紊地开展;另一方面,在教官队伍素养上,军人教官作风更严谨、军事技能过硬,在大学生间有着良好的威慑力和影响力,更能令行禁止,使大学生自觉“尊其道”。其次,在教官的选择上可体现教官的兼职性。承训人数和受训人数此消彼长,现役军人和基地教员数量都难以满足高校教官队伍的专职性需求。“退伍复学大学生担任军训教官”模式有利于实现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8]岭南师范学院采用大学生教官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大学生教官对大学生产生朋辈影响,实现军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岭南师范学院自主组建、培养和管理“专业兼职”大学生教官,通过征用在校退役大学生和优秀本科生,并利用暑假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军事专业素养的系统培训,进而打造成一支稳定性强、承训能力足、教育技能过硬、军事技能专业的兼职教官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强军的时代背景,尤其是随着“0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军训的主体,创新高校军训模式有其时代意义和必然要求。只有注重高校軍训模式的创新,实现高校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军训在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激发“00后”大学生参与军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把青春热血挥洒在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宣良等.谱写国防动员建设新篇章(砥砺奋进的五年)[N].人民日报,2017-10-08(01).

[2]首届中国国防教育学年会《论文汇编》[C].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7.

[3]宋伟.“90后”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50-153.

[4]王芳,张惠来.打造阵地 在地方高校军训中不断深化思政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7-04-01.

[5](美)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M].张定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24.

[6]龚雄亭.当前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97-100.

[7]贺玉琴.强军目标下大学生军训实践课程模式创新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17-23.

[8]梁燕龙.朋辈教育理念下“退伍复学大学生担任军训教官”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嘉裕(理论与实践),2021(08):38-41.

责任编辑  杨定明638AD823-7DBF-4CA4-8B4E-BF81D5EFEC91

猜你喜欢
强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强军战歌
从《强军》,看强军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欲“强国”必须“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