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观察,提升素养

2022-07-02 13:43彭惠
科学与财富 2022年9期
关键词:观察力科学教学小学

彭惠

摘  要: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锻炼观察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观察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提高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力

小学科学是小学生认识科学世界的开始,是建立科学世界观的最初途径,其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科学知识,并能够运用于生活当中,这也是科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有教育家说過,观察对于儿童来说,就如同空气、阳光和水对于植物一样不可或缺,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观察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意义。科学教师需要通过多种角度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细致、准确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一、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观察

小学科学教育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但科学上的观察并不单纯是用眼睛看,全面的观察需要更多感官的配合,单一的运用视觉是不足以完成科学观察的,不但限制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违背了小学生成长发展中好动的天性,不利于能力培养。观察最重要的是细致、准确,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观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1]。

对于学生的感官训练,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有效的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到科学的趣味,同时获得实验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科学。例如,在学习“认识水”一课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几种不同的液体让学生尝试分辨,牛奶、白酒、糖水、白开水、盐水、白醋等,在容器上贴上空白标签,待辨别后表示。学生首先通过视觉一下就能辨别出牛奶,另外几种都是无色透明的,需要学生运用其他的感官来识别。教师可以分别找几名学生来参与,通过嗅觉,学生可以直接找出白酒,而其他几种则需要用味觉来分辨。通过简单的实验,学生学会了关于水的很多知识,掌握了观察的基本方法,了解到科学就在身边。

二、指导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观察”区别于“看”,在于结果的细致与准确,要想做到这两点,就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观察的概念体会得还不够深刻,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传授正确的方法。首先,观察要遵循观察对象的顺序和层次,不能胡乱观察,否则容易造成观察不全面,忽略掉重要细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由外而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基本顺序进行观察,学生严格按照顺序完成观察任务,并通过对不同事物的细致观察得到能力的提升[2]。其次,观察的方法需要完善。直接的观察有时会因观察对象的相似而难以区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产生误差,这时就需要借助科学的观察器材和工具来辅助,教师同样要教会学生使用这些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3]。有了器材的帮助,才能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观察数据,保证观察的结果客观、准确。

例如,观察树叶时,有的树叶表面光滑,而有的摸起来比较粗糙,学生利用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树叶表面长有非常细小的“绒毛”,从而发现同类事物的不同之处。在进行“谁轻谁重”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重量类似的物体让学生来比较,如橡皮、乒乓球、小积木、塑料块等。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很难判断出谁最轻,谁最重,这时就需要借助工具,教师拿出天平,指导学生通过标盘上指针的偏移来判断天平两端物体的轻重。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不仅能够比较出物体的轻重顺序,还掌握了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理解科学知识。

三、精心设计呈现观察结果

一堂高效的科学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的观察效果和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培养。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观察的习惯,很多概念都靠想象,教师需要将教学更加细致化,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多提出几个小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而学生识字量不多,观察的记录很难用语言充分地展示,就需要教师改良记录的方式,设计出更符合学生现阶段学习特征的呈现形式。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天性,增加动手体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对科学的兴趣。

结合上述观点,我们来举例说明,以“观察叶”一课为例,首先,教师要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收集几片树叶为上课做准备,树叶的收集要注意有不同的种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观察,不同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结构、质地等也大不相同,增加收集的趣味性。教师要对所在地区的植物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常见植物的名称、生长习性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认识不同的叶子。因地区不同,教材中的图片和名称不一定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种,教师要灵活运用[4]。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叶子,教师可结合实物,教学生认识叶子各部位的名称,以及相关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千奇百怪的叶子,如一碰就收拢的含羞草,名副其实的两面针叶子,巨大的能承受一个小孩的重量的王莲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提升观察兴趣。最后,教师还可以教学生用拓印的方法制作叶子的观察记录,先给自己最熟悉或最喜欢的一片叶子画像,然后再在叶子上涂上颜料,印在画像的旁边,或者可以把叶子放在纸下面,用粗铅笔在纸上轻划,拓印出叶子的轮廓,然后比较两个叶子的不同,从而检验自己的观察效果。这样不仅降低了记录的难度,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总结: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长期不断地培养,科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拓展教育方法,创新教学实践,逐渐引导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观察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丰富而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主动思考科学道理,进而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素养,为日后更多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妤.对初涉科学课程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9):196.

[2]张婵.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观察的有效性提升分析[J].科学咨询,2020,(27):229.

[3]刘松.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8,(24):5-6.

[4]王巧巧.科学课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5):171.

猜你喜欢
观察力科学教学小学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