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深远海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海缆输送容量的研究

2022-07-02 02:52吴聂根周宸吴伟赳陈钟辉
能源与环境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极热阻等温线

吴聂根 周宸 吴伟赳 陈钟辉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3)

0 引言

由于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转型迫在眉睫。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风电作为清洁能源之一,将会得到更大规模的开发与使用。风场容量越来越大,离岸距离越来越远,考虑到直流输电较交流输电具有输送容量大、线路损耗小、可控性高等优点[1],直流海缆必将成为未来深远海风电送出的必然选择。但高压直流海缆造价昂贵,科学合理地优化海缆截面,将会大幅降低工程投资,因此研究提高直流海缆载流量的关键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1 ±535kV 直流海缆模型

典型的±535kV 直流海缆模型[2]如图1 所示,直流海缆型号DC-HYJQ41-F±535kV 1×3000+2×8,对应海缆模型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结构参数[3]如表1 所示。

表1 直流海缆结构参数 单位:mm

图1 DC-HYJQ41-F±535 kV 1×3 000+2×8 柔性直流海缆结构图

2 直流海缆载流量关键因素分析

依据IEC60287 电缆导体标准提供的直流载流量计算公式可知,在海缆结构确定的情况下,影响载流量外界因素有环境温度和外部热阻,其中,环境温度可以通过增加冷热源调节,外部热阻受埋深、海缆双极间距、土壤热阻系数等因素影响[4]。

2.1 环境温度的影响

按照电缆敷设规程,空气温度一般取当地气象局最热月平均温度,土壤温度取当地最热月平均温度对应的土壤温度(深度不同,温度不同),因此该变量为客观变量,但可以通过引入冷热源调整电缆周边的温度场。表2 对比了热源(恒温40 ℃)和冷源(20 ℃)对海缆载流量的影响。

由表2 可知,距离海缆0.5 m 的热源降低海缆载流量约7%,冷源约能提高海缆载流量4.4%,而且距离越近影响越明显。图2 和图3 分别是热源和冷源情况下的温度场,可知冷源明显改善了海缆周边的散热环境,提高了海缆载流量。

图2 热源下的海缆等温曲线

图3 冷源下的海缆等温曲线

表2 热源和冷源下不同距离直流海缆载流量 单位:A

2.2 埋深对载流量的影响

海缆的散热最终途经是通过地表与空气对流散热,而土壤的埋深是热传导的路径,埋深越大,热阻越大,散热越慢[5]。假设除埋深外其他条件不变时,载流量随着埋深增加而减小,海缆载流量与埋深的拟合曲线如图4 所示。

图4 海缆载流量—埋深曲线

由图4 可知,随着埋深增加,载流量逐渐减小,其对载流量的影响逐渐减弱,最终趋于稳定值,该数值约为埋深1 m 时的80%。

图5~图8 展示了单极和双极(极间距1 m)在埋深1 m 和5 m 的情况下等温线的变化情况。从等温线图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埋深增加,电缆向空气散热的热阻增加了,周边土壤温度大幅上升,2 根电缆共同所处的等温线温度越来越大,彼此间的散热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最终趋于1 个稳定数值,1 m 间距时该数值约为埋深1 m 时的73%。

图5 单极埋深1 m 等温线

图6 双极埋深1 m、间距1 m 等温线

图7 单极埋深5 m 等温线

图8 双极埋深5 m、间距1 m 等温线

2.3 双极间距对载流量的影响

双极间距越大,彼此间的热阻越大,相互影响越小,越有利于散热,不同间距与载流量的对应关系拟合曲线如图9 所示。

图9 载流量—双极间距曲线

不同间距下2 根缆的等温线如图10 和图11 所示(这里仅展示1 m 与10 m 的情况)。由图10 和图11 可知,随着距离拉大,两者间的等温线越来越独立,无限接近于单根缆散热情况,载流量也无限趋近于单极运行值。

图10 1 m 等温线

图11 10 m 等温线

2.4 土壤热阻系数对载流量的影响

土壤热阻系数越大,热阻越大,相应海缆散热越困难,载流量越小[6],两者的关系如图12 所示。由图12 可知,热阻系数是载流量一个重要变量,但随着热阻系数变大,对载流量的影响逐渐减弱,过了拐点后其影响进一步减弱,该拐点值为3;热阻系数小于3 时,单位热阻系数变化,对应载流量变化约为399 A;热阻系数大于3 后,单位热阻系数变化,对应载流量变化约为81 A。因此,针对沙滩干燥的沙子,其热阻系数一般为4,若将登陆段海缆周边的沙土热阻系数降低至1 以下,至少可提升载流量50%,大大提高了海缆的输送能力。

图12 载流量-土壤热阻系数曲线

3 根据影响因素设计最优海缆散热方案

海缆敷设分海中段、登陆段(高潮位以下)、陆上段(高潮位以上),其中海中段海缆直埋于海床下,土壤热阻系数为0.7 K·m/W;登陆段直埋于沙滩下,因涨退潮影响,土壤热阻系数在0.7 K·m/W~4 K·m/W 区间变化;陆上段采用电缆沟敷设,空气中载流量比直埋段高。因此只要将登陆段的土壤热阻系数维持在0.7 K·m/W 或以下水平,登陆段海缆就可以达到海中段海缆的载流量水平,即可解决实际工程中海缆登陆段载流量瓶颈的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可通过优化埋深、双极间距、热阻系数、引入冷源等方法,提升登陆段海缆载流量。

3.1 埋深

根据上文分析,埋深越小,载流量越大。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2018),从保护角度出发,电缆埋深不得小于0.7 m,故海缆埋深按0.7 m 为最优。

3.2 双极间距

根据上文分析,双极间距越大,载流量越大,但在埋深不大于2 m、间距超过5 m 后,间距的增大对载流量的影响很小。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2018)等相关规程规范,两根电缆间距水中段不小于1.2 倍水深,登陆段可适当缩小,故本文推荐水中段按1.2 倍水深考虑,登陆段取10 m 为最优。

3.3 热阻系数

根据上文分析,热阻系数越小,载流量越大,采用换土技术可将该段土壤热阻系数降低至1.2 K·m/W,但与海中段热阻系数0.7 K·m/W 相比,还是相差较大。而且高潮位以下,由于海水冲刷的影响,该方案很难实现。

影响土壤热阻系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含水量。含水量越大,热阻系数越小。根据工程实测,湿度大于10%的沙或沙土,其热阻系数小于0.8,因此可采用截留潮水的方法,降低登陆段土壤热阻系数。

通过将登陆沟延伸至低潮位,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面阻水墙,待海缆敷设完毕且涨潮将沟内充满海水后,原沙土回填。采用该方案后即可保证高潮位以下部分沙土时刻都泡在海水中,使得海缆周边的土壤热阻系数与海中段一致,达到0.7 K·m/W,示意图详见图13,目前该方法正在申请专利。

图13 降低登陆段土壤热阻系数的登陆沟

3.4 冷热源

根据上文分析,海缆登陆段需避开热源,引入冷源,可提高海缆载流量。采用可截水的登陆沟后,每次涨潮,低温的海水与沟内截留的海水可充分交换热量,使沟内土壤的温度基本保持在与海水同样的温度,使得海缆基本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下运行。该方案相当于在海缆周边引入了一个恒温冷源,可进一步提高海缆载流量。

3.5 最优埋设组合参数

采用本文的优化参数后,可解决登陆段海缆载流量瓶颈问题,登陆段最优的海缆埋设参数为:埋深0.7 m、双极间距为5 m,土壤热阻系数0.7 K·m/W,引入自然冷源。

4 案例分析

以DC-HYJQ41-F ±535kV 1×3000+2×8 为例,按常规海缆埋设参数和本文最优的埋设参数进行建模计算,海中段、登陆段载流量如表3 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采用本文的最优埋设参数后,登陆段海缆载流量提升了40%,基本达到了海中段的海缆载流量水平,100%发挥了海缆的输送能力。以福建闽南外海规划的深远海海上风电为例,其规划的风电容量为50 GW,场区中心距离大陆120 km,若采用传统方案需25 回直流缆(50 根海缆),采用优化方案需18 回(36 根),减少了7 回(14根)。按照目前的成本计算,可降低工程造价约294 亿元,可见最优参数组合方案经济效益可观。

表3 不同埋设参数的载流量 单位:A

5 结论

本文基于未来大规模深远海海上风电送出需求为背景,以目前国内最前沿的±535kV 海缆DC-HYJQ41-F ±535kV 1×3000+2×8 为模型,深入分析了直流海缆载流量影响因素,并结合规程规范,创造性地提出了直流海缆最优埋设参数,并以规划的闽南外海海上风电为例,对比了常规参数和该最优埋设参数下,海缆的输送容量和所需的回路数。通过对比,得出了本文的最优埋设参数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未来海上风电直流海缆截面选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双极热阻等温线
LEEP刀高频双极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术后创面分期用药的临床研究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再生双极器械清洗效果研究分析
低气压环境被服系统总热阻计算模型
西藏建筑节能设计分析
折叠加热挡板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突破等温线判读中的难点
两极隔离式双极电极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及其分析特性研究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火焰温度场测量的研究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体会
通孔金属泡沫中的空气自然对流传热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