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人生

2022-07-04 20:16宋桂杰
参花(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鞋店修鞋县城

宋桂杰

县城,近些年日渐繁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街道更加宽阔平坦,路灯花样迭出。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灿烂辉煌。虽比不上大都市,但城市的味道越来越浓。这是变化,是发展,是开拓未来,值得家乡人为之自豪。

也许是这个县城的魅力,一对夫妻离家远居,在县城铁南一隅开起鞋店。男人姓王,女人姓陈,他们来自内蒙古,孩子已经成家立业。我初来县城陪读,原只知道商场夹空处有几家简易的鞋摊,经同事推荐才知道陪读小区附近有个门店,红色招牌,夫妻鞋店,看上去也算醒目。据说修鞋师傅有一手绝活。正巧自己有一双高靴,已经穿了两年,鞋跟有些磨平了,需要重钉一下,就走了进去。我是顾客,女人一见我,热情地过来打招呼。我往里一看,好挤的空间啊!地上、柜里、高架中,甚至到棚顶,满眼都是鞋,入鼻的尽是鞋味、鞋油味。只有一條窄窄的过道通向一扇小窗,能接住每天的一米阳光。一个清瘦的男人,年龄五十岁左右,就在临窗的木凳上坐着,两只手忙碌不停。鞋,对他来说,就像是可爱的玩具,他乐此不疲,态度一丝不苟。他身前、身后都是鞋柜,层层鞋,层层暗淡的颜色。他面前,是工作的地方,有一盏小管灯,一台小收音机,一个小茶缸,几种胶,几样鞋料。他坐着的木凳实际上是个鞋箱子,里面放着常用工具。女人说,关于鞋的事,在她家可以享受一条龙服务——擦鞋、修鞋、改鞋、做鞋、卖鞋。夫妻鞋店曾辗转几个城市,最终在这里站稳脚跟。他们把三十多年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个行当,从未改行。不是大厂家,不是贵公司,仅就四十平方米的灰暗的一楼门市却干出个红红火火的县城“鞋王”的美誉来,既使人萌发酸楚之感,又让人产生敬佩之意。男人的脸上始终有笑容,多数时候沉默寡言,偶一说话,语音响亮。一道道繁杂的工序在他双手的操作下清晰而从容。大处,潇潇洒洒,干净利落;细处,心无旁骛,小心翼翼。眼前这个男人才是最典型的宅男,从不离家。但他不是网虫,是鞋虫,终日以鞋为伴,并且非常快乐。从他灿烂的笑容和响亮的语声里可以推想,他不羡慕那些翩翩君子闻达官人,或放浪不羁的自由男子,或吟诗作赋、云游四方的文人雅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思想不过如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心志不过如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安贫乐道不过如此。

男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换个大一点的房子,却舍得购置好鞋料,参加大牌鞋商的培训活动,甚至舍得买入进口鞋胶,进口做鞋器械。男人主张鞋活要传统与现代结合,力求让每一位顾客忧愁而来,欢喜而归,脚上舒服,心里满意。活多的时候,男人顾不上吃饭。休闲的时候,鞋,依然是他的良伴。一个人既是工匠又是老板,妻子只能打打下手,做做后勤,有时眼巴巴看着男人都心疼。但男人有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那就是“服务大家,快乐自己”。他看到一个个顾客因他而有一双双称心如意的鞋,而感到非常幸福非常快乐,仿佛穿透灰暗的蜗居、枯燥的鞋活、单调的岁月,一下子阅尽了广阔的云天、缤纷的时光、五彩的人生。

小居所,大事业。小男人,大世界。作为乡村女教师的我,有时候还不免怨艾,条件差,奔波苦;课时多,工资少。其实,我都已经有房有车有桃李,还要怎样?在等待修鞋的这一小段时间,与鞋王夫妻的短暂交流让我顿悟,也让我好生愧怍。我想这就是活出好心态,活出自己的精彩吧!

(责任编辑 杜宪)

猜你喜欢
鞋店修鞋县城
MTS潮鞋店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县城的“饭碗”
县城买房:未完成的城市化
小鸡开鞋店
鞋店“店外销售”方案
修鞋青年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修鞋摊趣闻
修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