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共性和个性

2022-07-04 20:16王正鹏
参花(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家绘画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艺术思想,使艺术创作随审美需求变化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同时也给抽象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抽象美术能充分彰显绘画者内心的直观感受,衬托其内心的真实情感。抽象美术作品既具有基本创作理念、创作手法、画面效果较强等共性,又在艺术观点及追求、艺术表达手法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个性。本文结合具体实例,从培养审美情操、切换欣赏视角、抽象艺术生活方面探讨提高抽象美术作品欣赏水平的方法。

一、抽象美术及其美学价值概述

“抽象”与“具象”是相对而言的。所谓抽象,是将多种事物的共同特征从原来的本体中抽离出来,进行综合处理,使之形成一个与具象相对的概念。抽象美术自然也是基于对此概念的理解,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出发点,将造型与色彩综合运用在画面上,使之呈现出纯粹形色的一种美术表现手法。

作为一种风格迥异、内涵丰富的美术表现形式,抽象美术自形成独立的门派以来,始终在美术界与具象美术并驾齐驱。特别是依托其富有想象的创造力、鲜明的个性及强烈的画面效果,深得人们的支持与喜爱。抽象美术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始终强调个人在自然界中的直观感受,以及个人源自内心对于真实感觉的表达。绘画家在创作抽象美术作品时对“美”的表达,不仅是对现实社会印象的直观反映,也是根据内心感受所创造的新世界。虽然这个世界的“真实性”与客观存在的自然有较大差别,而且非常抽象、晦涩难懂,但从艺术层面来说,它却越来越接近真实,越来越具体了。

抽象美术是一种表达自然的新方式,能充分彰显出绘画者内心的直观感受,衬托其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表达没有明确的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抽象美术的深奥感及晦涩感。加之抽象美术排斥象征性、文学性和说明性等表现手法,人们也普遍习惯用写实、写意的眼光看作品,往往对超出自身认知和理解范畴的东西产生怀疑,这必然使部分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产生偏见。

从创作的本源来看,抽象艺术作品反映的是一种美学观念。德国著名哲学家沃林格曾说,抽象主义是由抽象绘画发展而来的一种观念,具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情移冲动”,以及一种与之不同的“抽离的趋势”的冲动,两种“冲动”对于搞创作的艺术家均尤为明显。“情移冲动”与具象艺术相对应,即艺术家不以现实的客观事物为目标,只是依托点、线、面及色彩表达情绪,进而让欣赏者接受情感信号,获得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所谓“抽离的趋势”冲动,即艺术家观察和感知自然现象时,内心会对自然有一种畏惧感,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通常会从自然的偶然性中抽离出自然事物,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正是在这两种冲动下,抽象美术作品语言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加之在内容呈现和情感表达上较为含蓄,从而增加了人们理解抽象美术的难度。[1]当然,也并非无迹可寻,只要准确把握抽象美术作品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抽象美术作品的理解。

二、抽象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共性

(一)基本创作理念相同

抽象艺术是偏离原有的艺术形象,或是完全抛弃对事物外观描述的艺术手法。抽象绘画的创作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以直觉感受和想象力为起点,依托非具体、非细节的表现手法,利用造型和色彩表达出一个相对朦胧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从中可以概括出抽象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理念,就是突破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依托抽象思维的方法将复杂现象的认识过程体现出来,再依托内心感受和想象力对认识结果进行再创造。这种艺术形式就是对客观世界本质特征的一种提炼,是一种超脱于具象的存在。我们在赏析抽象美术作品时,不能简单地从“像与不像”的角度思考艺术创作水准,而是要分析绘画者对画作形象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其对自然的领悟和情感的表达。例如克利的作品《奔流》和赖利的作品《洪流》,二者都使用了波状的弧线,表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及规律性的画面,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能给人带来律动的感觉。究其创作目的来说,二者都不是为了呈现大自然的水,而是将水的流動性这一本质特征抽离出来,实现了流动感的构建。

(二)基本创作手法一致

抽象美术作品除了在基本创作理念上相同之外,其基本创作手法也是相同的。抽象艺术之所以能营造美的情境,是因为其对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进行提炼,依托某种有意味的形式要素来诠释美感。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有自身属性特征,包括颜色、形体、纹理、质感等,将其中的一个特征以点、线、面及色彩等不同组合形式表达出来,就能构建出一种有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抽象美术作品就是着重突出这种表现形式,以实现抽象美的塑造。在赏析抽象美术作品时,我们需要了解作品中的形式表现要素,准确把握住这一点便能感受到画面本身的美感。著名画家蒙德里安认为,艺术是超脱于自然的存在,应当以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我们所熟知的“纯粹抽象”。蒙德里安所创作的矩形方格子,就是将绘画形式组合元素,严格控制在直线、直角、三原色及非三原色上,用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形式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体现独特的创作手法。其作品《百老汇爵士乐》即采用了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用纯度极高的红、黄、蓝等几种色彩,运用浓重的黑与原色构成画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给人带来极好的艺术感受。

(三)具有较强的画面效果

抽象美术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视觉冲击效果强,能够引人深度思考。这主要是因为艺术家在创作抽象美术作品时,主要采用简约的形式来表达世界万物的本质理念,其构成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及多样化的形式组合。加之作品创作没有具象性的约束,不受物象所处的空间、物象本身的外观及质感等方面的影响,全凭艺术家主观意识和直觉感受,利用形的大小、线的粗细、补色对比构成活泼的画面,形成强烈而鲜明的艺术表现效果,从而刺激了人的视觉神经。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我们需要捕捉作品的整体表现力,了解其浓重、清新、强烈艺术效果形成的原因。我国著名画家赵无极所创作的“山脊式”构图,就是使用黑色、褐色等多种颜色,表达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情感,牵引人的思绪,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抽象美术作品欣赏中的个性

(一)不同的艺术观点及追求

尽管抽象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基本相同,但所有抽象美术作品几乎没有雷同之处,这主要是因为每个艺术家都有独到的艺术观点及追求,他们坚持以新奇制胜的原则,总会想别人想不到的,创作别人没有创作过的。正是基于这种艺术主张和创作心理,造就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呈现出更多的个性。随着抽象艺术的快速发展,其理论日益成熟,逐步演化出“热抽象”和“冷抽象”两个类别。其中,冷抽象也叫几何抽象,具有建筑形态的、客观的及冷静的特点,更加强调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与创作。热抽象也叫抒情抽象,具有胜利形态的、抒情的及热烈的特征,更加强调对艺术的情感表达。[2]比如“冷抽象”的代表作品《灰色的树》,由蒙德里安所作。欣赏该作品时,我们会在思考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构成过程中,感受到蒙德里安创造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再如“热抽象”的代表作品《秋》和《冬》,这两部作品是由康定斯基所作。康定斯基认识到色彩在绘画构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色彩的情感表达也颇有心得。在欣赏这两幅作品时,我们能感受到康定斯基是带着情感色彩进行构图的,通过抽象的线、色、形的动感、力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来表述季节的情绪和精神,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3]

(二)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

不同的艺术主张和艺术追求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对于热抽象创作来说,艺术家在挥笔绘画时,往往偏重于主观感情,某些表达方式更具倾向性,包括意趣、意念等。这种表达方式具有冥想的即兴特征,能够呈现出线条奔放、色彩强烈的流动性画面。对于冷抽象创作来说,艺术家在挥笔绘画时,往往偏向于纯粹的美,而不受个人主观情感的影响。这种表达方式更加强倾向于几何形体、规律化及和谐感的构造。比如蒙德里安在作画时,需要精心构造画面,重视对结构的安排,甚至为了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还使用数学计算组合画面的线条与形状,尤为强调构成的精确性、严谨性,从而在画面上营造出和谐感和平衡感。[4]再如波洛克在作画时,更加重视绘画过程,希望能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影响,在一种超脱的状态下,无拘无束地进行创作。波洛克更喜欢采用“滴洒画法”,一边绘画一边思考,将人带入一种创作的情境之中。这种绘画不仅具有诸多的表演成分,而且极具观赏性。

四、提高抽象美术作品欣赏水平的方法

(一)培养审美情操

对于初级抽象美术作品欣赏者来说,首先应当明确何为抽象艺术,何为抽象美术,以及热抽象和冷抽象等概念,准确区分抽象美术作品的分类,充分了解各派的风格特色。然后本着包容、理解、认同的态度,从更多层面和角度去欣赏抽象美术作品。艺术内容是无边无际的,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特别是以主观直觉和心灵感受为出发点的抽象艺术作品,更是蕴含了绘画者与众不同的艺术主张和丰富多彩的感情观念。在欣赏这些具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抽象美术作品时,欣赏者需要突破传统美术欣赏观念的束缚,决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来评价作品优劣,而是要用一个新角度体会绘画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心真实感受,从这种感受表达的效果出发,认知其作品造诣。

(二)切换欣赏视角

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是相对的概念,它具有非具体、非细节、主观性和直觉性强的艺术特点。也就是说,在进行抽象美术作品创作时,艺术家通常会竭力避免用具象的形式表达思想内容,作品中描绘的事物,并不是他们眼中折射出的真实自然景象,而是本身内在的精神世界。因此,采用具象艺术的“视觉”眼光去看抽象艺术显然是与之背道而驰的,也难以从中找到美的感觉及感受艺术家的心境。特别是抽象美术作品没有提供现成的欣赏感,难以从中找到欣赏逻辑,这就要求欣赏者通过自己的感知与理解,来增强对抽象美术作品的认识。当然,对于缺乏美术素养的人来说,感知力与理解力相对薄弱,还需要从抽象美术作品的共性和个性入手,通过多欣赏、多分析,从共性上找寻作品的艺术共通之处,从个性上体会作品的艺术灵魂,如此方能收获更多的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

(三)抽象艺术生活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艺术不仅有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而且正以一种无处不在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抽象艺术作为一种极具表现性的艺术形式,需要我们从欣赏和视觉思路两个角度进行挖掘,实现进一步突破与创新,使之展现出更加丰富、强烈的艺术色彩。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抽象艺术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抽象审美和创作生活化。在生活中感知、审美及创作抽象艺术,锤炼观察力、感知力及想象力,丰富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欣赏者很容易发现抽象美的存在,并依托所学的美术知识和已有的美术经验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这种艺术表达过程跃然纸上。经过反复训练,欣赏者则可以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感受到艺术家倾注的心血,深层次体会艺术美感,从而切实提升审美素养和美术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抽象美术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异彩。虽然抽象美术作品的“抽象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其的认知与理解,但只要及时转变观念,从心灵的视角出发,深刻思考抽象美术的艺术内涵,便可从作品凝聚的想象力与创作力中收获美,也正是基于这种艺术效果,其更加具有较高的审美和学习价值。[5]因此,为了正确认知和理解抽象美术作品的美,可以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向出发,挖掘抽象美术创作的特点和规律,从中汲取艺术家的创作思想、知识与技法,不断提炼智慧和经验,实现审美素养和繪画能力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詹妮.抽象艺术中非理性的表现[J].艺海,2020(09):155-156.

[2]任亮颖,余日昌.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的内涵提升[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06):134-136.

[3]兰雪.永恒的和谐——彼埃·蒙德里安美学精神探析[J].美与时代(下),2018(06):25-28.

[4]袁可.关于蒙德里安艺术风格的思考[J].艺海,2019(04):42-44.

[5]张亦卓.抽象艺术与自由世界[J].艺术品鉴,2020(17):5-6.

(作者简介:王正鹏,男,硕士研究生,莒县夏庄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研究与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艺术家绘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