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表演中对角色的理解与塑造

2022-07-04 20:16段燕
参花(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排风表演者戏曲

戏曲表演中,表演者按照剧本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以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刻画人物,展现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情感,将戏曲故事的情节展现给观众。因此,表演者对角色的理解和塑造非常关键,不仅能够使角色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能够使情节的发展与故事的逻辑更紧凑、更严密。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表演经验和表演体会,以秦腔表演为例,对角色的理解与塑造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戏曲的人物角色

在戏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里,有13种人物角色,这13种人物角色中包括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大净、毛净)和一丑。不同的角色行当包括不同的人物形象,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演唱方式。比如,六旦中的老旦是老年妇女,代表了多种地位身份,因此无论是台步、道白,还是唱腔,都是十分独特的。举例来说,老旦的台步多为走大八字,道白的音调相对低沉,这种独特的风格是演绎剧目中老年妇女的重要形式。

在戏曲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占據着重要的地位,是否能够成功地塑造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戏曲情节的发展,也影响着戏曲演出的成功与否。

二、戏曲表演中对角色塑造的意义

戏曲表演中塑造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具有非常关键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更充分地体现角色的身份,更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角色特征,更巧妙地反映角色的内心世界。

(一)更充分地体现角色的身份

在戏曲表演中,角色的身份特征是不会以语言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塑造,用物化的、形神兼备的手法,以独特的表演形态来塑造角色,从而鲜明地体现角色的身份特征。比如,《打焦赞》中的武旦杨排风是一个烧火的小丫头,其年龄小,活泼可爱,因此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会通过一些独特的设计(比如手拿小扇上场,边动边唱)来体现杨排风的身份特征,将其灵动、跳脱的丫鬟身份充分地体现出来。但是如果是佘太君,则需要将发音位置从喉部往后靠,用喉音和脑音共鸣,从而多了点老旦戏的沧桑刚劲,更符合角色的身份特征。

(二)更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角色特征

在戏曲舞台表演中,塑造角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关系到了人物的表现与剧情的推进。我们可以通过对面部的修饰、服装的选择、手眼身法步的选择等来体现人物不同的年龄、体态、面貌等外在特征,以及人物的性格、情感等内在特征,这样能够使人物更符合剧情的需要,也能够使演员的表演更深入人心。也只有如此,才能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从而使作品更成功。

(三)更巧妙地反映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戏曲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准确地演绎出角色的内心世界。虽然通过得体的服装、配饰、道具的辅助能够基本展现出角色的人物身份,但是要演绎出角色的内心世界,构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就必须进行角色的塑造,要了解角色的内心,通过符合角色定位的手眼身法步来表现角色的情感与内心世界。

三、戏曲角色的理解与塑造

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表演者应该分析剧目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基于时代塑造人物;准确定位角色、把握角色,基于对角色的理解塑造角色;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充分的演绎;把握剧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物服从剧情;结合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进行二度创作,使人物更饱满;把握人物内在的情感,引起共鸣;把握眼神的运用,使人物更具生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打焦赞》中杨排风这一角色表演中的经验和体会,对上述这几个方面的戏曲角色塑造展开论述。

(一)分析剧目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基于时代塑造人物

每一出剧目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象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表演者应分析剧目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依据时代背景和故事发生背景来塑造人物,展现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举例来说,秦腔《杨门女将》讲述了宋朝杨氏一族女眷挂帅出征、歼灭西夏兵将的故事。在表演过程中,佘太君的表演者应该基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来塑造人物,懂得了故事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地将“恨辽邦打战表兴兵犯境”的愤恨和“为江山称得起忠烈一门”“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令公他提金刀勇冠三军”的慷慨悲壮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准确定位角色、把握角色,基于对角色的理解塑造角色

我们要塑造角色,就必须对角色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和理解,要对角色有一个正确的、精准的定位,才能更准确、生动、形象地将角色演绎出来。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定位角色,把握角色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剧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对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是对人物的经历进行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才能做到感同身受。

举例来说,笔者平时演出多以花小旦为主,但是在《打焦赞》中,扮演了杨排风这一短打小武旦的角色。为了更好地演绎这一角色,笔者对杨排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定位。杨排风是被杨家收养的孤儿,是杨家烧火做饭的小丫鬟。虽然她是个孤儿、小丫鬟,但卑微的身份并没有使她唯唯诺诺、悲悲戚戚,她性格泼辣,像个男孩,专喜舞枪弄棒,练就了一身本事。尤其是因为她的职业特点——烧火丫鬟,所以她的武器也非常独特——烧火棍。因为武器的奇特和杀伐果断,她曾经大败辽军。秦腔传统剧中的杨门女将是至真至性的,没有功名利禄的期盼,没有边关立功而封妻荫子的世俗需求,她们只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为国尽忠,为保天下太平而献身。所以,准确定位了角色,才能理解角色的行事风格、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角色。

(三)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充分的演绎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人生境遇的不同,戏曲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人物的辨识度。因此,戏曲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应该准确地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比如,把握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点、语言方式等,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演绎,从而更好地推动戏曲故事的发展。

举例来说,笔者在扮演《打焦赞》中短打小武旦——楊排风的时候,就对杨排风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把握——年龄小、活泼可爱、巾帼不让须眉。在演绎的过程中,笔者是跨行当表演这一人物,年龄也早已超过演武戏的标准。但是,为了尝试一下不同的人物,也想完成自己想要突破自己的愿望,为自己在舞台上留下不一样的人物形象,笔者进行了尝试。在表演中,笔者试着把握杨排风的年龄感,从表情动作中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比如在上场的时候手拿小扇,边走边动边唱,将为何要与焦赞比武的事交代清楚,不仅凸显了杨排风活泼、跳脱、干脆利落的性格,也体现出了杨排风作为一个烧火丫鬟都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从而一步步地深化了人物,丰满了人物,使人物的塑造和演绎更加生动传神。为了表现杨排风的武艺高强、耍枪弄棒,笔者在排练时下足了功夫,尤其是在棍棒表演中更是不断强化,从而使杨排风的角色更加立体、真实。

(四)把握剧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物服从剧情

人物是为剧情服务的,如果没有厘清剧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很容易使所塑造的人物生硬、不合逻辑、存在漏洞,无法使人物贴合剧情发展,无法进一步推动剧情。为此,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剧情,要深入地研读剧本,把握人物和剧情的关系,把握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物与人物、人物与剧情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让演员的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张力。举例来说,笔者在扮演《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时,首先对剧情进行了解。《打焦赞》是《打孟良》的续篇。孟良偕杨排风辞别佘太君,驱马至三关,焦赞亦轻视杨排风。已经领教过杨排风厉害的孟良唆使二人比武,排风用棍打焦赞。在演出之前,笔者不仅深入研究了《打焦赞》的剧本,还对《打孟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而使杨排风的塑造更符合剧情的发展。在表演的过程中,笔者上场后边动边唱,将为什么和焦赞比武的事情交代清楚,然后通过走边和开打的表演程式来呈现杨排风的武艺高超和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如此,后面的与焦赞比武的情节才更加顺其自然,也更加生动形象。

(五)结合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进行二度创作,使人物更饱满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如果对人物的理解仅仅是出于对艺术的理解,所塑造出的人物是脸谱化、扁平化的。为了使人物更加饱满、传神,更加贴近生活,表演者需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人生体验与感悟,对剧目进行二度创作。比如,在塑造杨排风这个十几岁的烧火小丫头的角色时,笔者心里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年龄已经超过演武戏的标准,从身体方面已经不适合演武戏。但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这一人物,笔者并没有退缩,而是仔细揣摩杨排风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假设自己是十几岁的杨排风,充分地将其融入具体场景当中,将自身对角色的独到见解融入表演当中,将人物动作、演唱风格等多种角度多个维度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进行表现,从而成功地塑造了杨排风这一角色。

(六)把握人物内在的情感,引起观众共鸣

将戏曲人物呈现在舞台上,只需要手眼身法步,但是如果真实地将角色塑造出来,塑造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则需要把握人物内在的情感,尤其是不同阶段情感上的变化。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将自己与角色合二为一,真正体会角色的酸甜苦辣,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使戏曲中的人物真实地站在舞台上。戏曲表演要求表演者表情到位,要演绎出丰富的人物表情,切忌固化情感表达方式,如遇到伤感就哭,或表现出难过的样子,遇到高兴事就哈哈大笑等,而是要结合戏曲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性格,然后根据戏曲人物的特征以及性格去表达人物情绪,将戏曲人物的真实情感有特点地演绎出来。另外,戏曲人物在对话或者独白时,也要着重强调对情感特征的演绎,精心雕琢语言唱腔,控制音色,把握音调,将戏曲人物语言对话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观众容易接受,能够引起共鸣,提升戏曲表演的效果。

(七)把握眼神的运用,使人物更具生命力

在“手眼身法步”中,眼神是最能精准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喜怒哀乐的,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在旦角表演当中,眼神的运用十分讲求技巧,也是表演者必须掌握的一项表演技能,需要提高眼神技巧运用的熟练性,以便在表演中无声胜有声。

眼神表达方法和角色的阅历、性格、年龄特点等存在着密切关系,所以需要用不同的眼神体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举例来说,《打焦赞》中的杨排风这一短打小武旦是活泼、调皮、泼辣的,所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灵动、泼辣的眼神,一招一式,无论是与焦赞徒手对打,还是与焦赞用烧火棍较量,都要运用机智中略带清澈、泼辣中略带霸气的眼神来展现这个天真、跳脱、为国尽忠之信念坚定的烧火小丫头,如此,杨排风这个角色才会更加立体,更加具有生命力。

四、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对戏曲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戏曲表演中对角色塑造的意义,并探讨了表演者理解与塑造戏曲角色的方法和策略。在戏曲人物角色塑造的过程中,表演者应该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故事背景,准确定位角色,理解角色,揣摩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的情感,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角色之中,从而塑造出生动、真实、入木三分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问娟利.秦腔人物塑造的艺术特征探讨[J].戏剧之家,2015(21):32.

[2]乔亚茹.戏曲表演基本功对故事演绎与人物塑造的影响探究[J].牡丹,2021(02):108-109.

[3]唐源.戏曲表演基本功对故事演绎与人物塑造的影响探究[J].戏剧之家,2020(05):35.

[4]杨建华.戏曲行当、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分析[J].黄河之声,2018(23):139.

[5]孙伟静.浅谈京剧武旦与刀马旦的表演艺术特色及如何规避发展误区[J].考试周刊,2017(50):181.

[6]吴亦锦.戏曲演员在塑造角色时把握人物性格的方法分析[J].文化月刊,2020(03):60-61.

[7]庄虔华.戏曲舞蹈之“形”“神”技法对演员角色塑造的作用研究[J].齐鲁艺苑,2018(04):

88-92.

[8]刘丹丹.行当有共性 角色演个性——川剧武旦表演程式在演出实践中的运用心得[J].现代艺术,2018(09):119-121.

(作者简介:段燕,女,甘肃省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排风表演者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送排风测试对比研究
浅析职业卫生中的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手称扑克
伸缩桶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