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栽植技术在万载县造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022-07-04 09:53刘环奇廖庆松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造林绿化

刘环奇 廖庆松

摘 要 苗木栽植技术是影响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栽植技术和后期管理均有利于提升造林绿化效果。因此,在新造林中,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营林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通过科学合理的栽植技术和防护措施,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和绿化造林实效性,保障造林绿化工程质量。

关键词 苗木栽植;造林绿化;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15

“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西省林业局在森林“四化”建设任务推动下,确定了2021年15项林业重点工作,并持续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采取“质量优先”原则对乔木、灌木进行更新补造,以此来实现“护绿提质”的根本目标。在此方案规划指引下,江西省2021年完成人工造林(更新)6.94万hm2,低产低效林改造12.04万hm2,森林“四化”建设1.62万hm2,江西省“护绿提质”目标的实现与先进的苗木栽植技术密切相关,其中苗木品种开发、技术应用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1 苗木栽植概述

苗木栽植是指将组培和播种培育出的幼苗培育成大苗后,移栽上山造林,移栽时要修剪根系、规划移栽密度,为苗木营造良好的适生环境,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林地绿化率。苗木栽植主要分为2个阶段[1]。1)幼苗分植。起苗是影响苗木成活率的重要环节。将小规格的苗从容器中起出,并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科学合理规划苗木在苗圃或基地中的株行距,避免因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导致苗木生长缓慢或滋生病虫害。2)苗木移栽。当幼苗生长到一定规格后,移栽上山造林,此时苗木根系发达、抗性较强,利于树冠的生长发育和林苗栽植成活。林苗是林业生产建设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苗木栽植技术,可提高造林绿化速度,保障苗木成活率,提升营林质量,加快春季造林工作。

2 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因素

为保障苗木栽植成活率,营林技术人员需严格管控栽植的各个环节,根据苗木生长情况确定移栽苗龄,科学移栽[2]。但在实际造林工作中,由于部分林场苗木选择不适当、栽植技术不科学、后期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新造林苗木栽植成活率低。

2.1 苗木选择不适当

部分营林技术人员盲目选择育苗品种,未根据当地土壤或后期条件选择适合的优质苗木,较多选择引进异地苗木,而异地苗木的生长环境需求大多与本土造林地的土质或气候条件不匹配,造成新造林苗木成活率低。例如,在盐碱地、石漠化地区,根系浅、根须数量少的苗木扎根困难,需选择侧根多、主根深、根须数量多的苗木。

2.2 栽植技术不科学

1)栽植深度。林苗的栽植深度是影响苗木栽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栽植过深会导致林苗根部缺水或缺氧,栽植过浅林苗易出现倒伏和干枯问题。2)移栽土球。落叶树种、常绿树种未带土球移植会导致根系受损严重,在生长季节移栽(多为春季),土球较小或土球未被泡透、未浇防冻水和返青水,也会导致林苗成活率低。3)栽植密度。苗木栽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造林整体效果,如在沿海地区和风沙地区,栽植密度过大易出现倒伏现象。

2.3 后期管理不到位

1)部分营林技术人员“重栽不重管”,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例如,在带土球移植的苗木受风力影响出现歪斜、倒伏现象后,营林技术人员通常采用强行扶起的方法,造成土球破损、根系受到损害,进而导致苗木成活率下降。2)在栽植时和栽植后,不能及时补充水肥或水肥管理不当,均会降低营造林苗木成活率,甚至会导致林苗死亡。

3 苗木栽植技术的具体应用

“十三五”规划以来,万载县林业局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做深做实“四绿”文章,在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和阔叶林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和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工程,截至2022年6月已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266.67 hm2,人工造林733.33 hm2,幼林抚育4 000.00 hm2,进一步推动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实施。在苗木栽植环节,万载县林业局下属部门引导林场造林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土壤因素、气候特征,合理选育林苗种类,采用适地适树原则与方法进行绿化造林。

3.1 萬载县地理环境

了解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是进行绿化造林的基础。万载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日照充足,春季多低温、阴雨,夏季易发洪涝和干热风,秋冬季节常遇到寒潮所带来的冰雪、霜冻天气。1)冬季平均气温3.7~

8.0 ℃,春季回暖较迟时平均气温低于10 ℃;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秋后林农作物易受霜冻影响。2)年平均降水量1 742.5 mm,4—6月降水最多,整体呈北多南少分布,11月至翌年2月降水最少,但山区多于平原。3)年平均日照时间1 567.3 h,山区日照时间少于平原和丘陵地区。4)土壤类型分布广泛,以红壤居多,黄红壤和森林有机碳土、草甸土资源丰富。

从气候条件分析,万载县的光照、土壤、降水和温湿度等气候条件均适宜培育乡土树种,如杉木、枫香、木荷和北美橡树等。基于此,以杉木苗栽植为例,总结万载县杉木苗的栽植技术与方法。

3.2 杉木栽植技术

3.2.1 苗木选择

在杉木造林绿化工程项目中,可采用控根快速育苗法(应用较多)、播种育苗法(应用较少)、扦插法(应用较少)进行杉木育苗。与传统的直接上山造林法不同,通过育苗基地培育,可使杉木苗侧根发达,形成缠绕的盘根。其中,控根快速育苗法可增加30%~50%的总根量,并保证侧根形状短而粗,使苗木成活率超98%。当苗木生长到一定规格后对其进行苗本分缓,保证同一作业区的苗木大小整齐,通常营林技术人员会参考胸径和地径将苗木分为2~3级,并根据移栽苗高度进行起苗。

3.2.2 起苗

受万载县气候条件影响,技术人员多在春季起苗,此时树木正处于萌动前的休眠期,对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反应迟钝,生理活性较低,有利于保障起苗时苗木的成活率。同时,3月之后气温逐渐回暖,土壤开始解冻,苗木开始生长,此时起苗移栽可提高苗木成活率。

常见的起苗方法为裸根起苗法、带土球起苗法[3]。1)裸根起苗法可保障苗木根系完整,施工和运输便捷。2)带土球栽植法可保障苗木移栽成活率,但其施工和运输成本较高。杉木作为万载县的乡土树种,对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应性良好,但由于部分地区的立地条件较差,极易出现地温低、缓苗时间长等问题,采用土球栽植法(土球直径一般为植株头径的2~3倍)可保障苗木栽植成活率,促进幼苗快速生长。

3.2.3 移栽

机械移栽和人工移栽是常见的移栽方法[4]。1)机械移栽时可根据机械设备的功能确定具体的穴植法和沟植法,大苗可带土球移栽,幼苗可裸根移栽。2)人工移栽时,幼苗适合沟植法,将苗栽在垄上,垄间的沟起灌溉和排水作用,同时可避免因地温低而导致的幼苗受冻现象;大苗适合穴植法,根据造林项目要求确定株行距,同时保证规划栽植深度下不窝根,以防止土壤下沉根系外露。裸根移栽覆土后要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

3.2.4 选地

选地是影响杉木苗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地势。营林技术人员应优先选择海拔1 000~

1 600 m、地势平坦、坡度小的缓坡作造林地,坡度较陡(大于25°)时,应先将坡地筑成梯田后再进行栽植。2)坡向。优先选择向阳坡,但非风口处、排水良好的背阴坡也可用于造林。3)土质。杉木适宜栽植在土层厚度大于50 cm、土壤石砾含量低于10%的砂壤土或壤土中,碱土、盐性土不适宜杉木苗生长发育。

3.2.5 整地

在确定栽植地后,营林技术人员需及时整地,清除杂草、翻耕土壤,以改良土壤性质、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气密性和孔隙度,为杉木移栽提供良好的立地条件。1)秋季补植时可用犁翻耕土壤,翻耕深度23.3~26.7 cm,在栽植前20 d耙平土壤、清除杂草并打碎土块,提高土壤细密度。2)春季整地(新造林)时可采用全部整地法翻垦造林地。①对25°以下的坡地采用块状整地法,每667 m2挖220~440个种植穴,穴长大于50 cm,行距1.5~2.0 m,松土深度30 cm以上,穴外沿高于内沿5~7 cm,坡地行间上下相邻的穴呈“品”字形排列,同时清除穴内及周边的杂草、灌木和石块,块状整地法有利于截留地表径流[5]。

②对坡度15°以下的坡地采用带状整地法,沿等高线划出线段,线段的长短依坡面情况而定,阶面里低外高,呈反坡,上下行距2.5~3.0 m,每667 m2可整水平阶220~330 m[6]。由于杉木为浅根性植物,其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20~50 cm,水平根系较发达,主根不发达,为提高苗木破土面,整地带宽应在50~70 cm,整地深度30 cm,同时用石块或心土做埂。带状整地法可为杉木根系的正常活动提供空间,调节土壤水分及理化性质。

3.2.6 施肥

为提高杉木栽植成活率,根据杉木生长规律和特性,适时施加基肥,及时补充杉木生长所需的营养,实现氮磷钾和其他营养平衡。每667 m2施150 kg氮磷钾复合肥[m(N)∶m(P2O5)∶m(K2O)=12∶8∶8],栽植1年后每667 m2施80 kg腐植酸[m(N)∶m(P2O5)∶m(K2O)=16∶12∶18],每次施肥前清除杂草和灌木,避免影响肥效[7]。

3.3 防护措施

为提升造林工程绿化效果,万载县营林技术人员应防林苗干旱和防风折[8]。1)在旱季或旱地,栽植前需修剪苗木根系,对成活困难的树种根部做好包装,将苗木根对根放在包装物上,用软质材料捆扎,也可通过根部蘸浆等措施增强苗木根部的抗旱能力,防止苗木根系失水;装载时不宜过密,避免苗木挤压损坏,提高苗木根系的透气性;运输时要迅速及时,保持行车平稳。2)定植后定期观察天气,制订防台风预案,当出现台风预警时提前做好支撑措施,降低风折灾害程度,并对受灾苗木及时抢救,必要时补植重造,以促进苗木恢复,确保林相整齐。

4 结语

基于万载县地理环境调查分析结果,选择杉木作为讨论对象,根据杉木的生长特点,确定杉木栽植技术,为杉木苗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栽植條件。同时从防干旱和防风折两方面出发,防止苗木根系失水,降低风折灾害程度,以提高整体造林绿化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杨会肖,徐放,杨晓慧,等.不同水肥处理对尾叶桉苗木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植物研究,2022,42(4):667-676.

[2] 王少丽,杨绪平,雒超星,等.聚合物型土壤固结剂对土壤的固结性能及其在苗木移栽上的应用[J].林业科学,2022,58(1):151-161.

[3] 刘丽燕,冯锦霞,刘文鑫,等.干旱胁迫对转PtPIP2;8基因84K杨苗木光合、生长和根系结构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0,44(6):677-686.

[4] 龙开莲,荣新军,张锐,刘少锋,樊孝萍.湖北省现阶段杨树栽培的瓶颈问题及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21,50(02):42-46.

[5] 马小平.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20,37(07):77-78.

[6] 乔栋,刘勇,田书勇,等.木质化期水分管理对毛白杨苗木形态、生理和造林效果的影响[J].林业科学,2021,57(11):169-178.

[7] 杨景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8):193-194.

[8] 许锐,刘洪剑.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在松材线虫病疫区疑似疫木普查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林业科技,2022,48(3):19-22.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造林绿化
对我县造林绿化工作的思考
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对成活率的影响
浅谈造林绿化与林业发展任务分析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
简析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
浅析造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造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讨
浅谈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
浅析贵州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