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义近字辨析(八)

2022-07-04 08:51嘉行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颗粒状球状量词

嘉行

珍珠不论“棵”

——谈“棵” 与“颗”

“棵”与“颗”作量词也有误用的情况,如下例。

①这颗古树是栾树,树龄约一百多岁。(《京华时报》2007年7月30日)

②像一颗疯狂生长的畸形大树。(《江南时报》2007年7月25日)

③像一棵棵细小的珍珠钻入地上堆积的尘土中去。(《市场报》2005年6月14日)

④一棵棵圆圆的椰子格外引人注目。(《华南新闻》2004年6月28日)

例①②计量的是植物,应当用“棵”,例③计量的是珍珠,是颗粒状的东西,应当用“颗”,例④计量的不是椰子树,而是圆圆的椰子果实,应当用“颗”。

“棵”与“颗”都可以用作名量词,但用于计量的具体对象是不同的。“棵”本义指断木,后主要借用作量词,用于计量带有枝干的植物,是植物的专用量词,如“一棵树”“几棵草”“三棵白菜”“一棵向日葵”。“颗”是形声字,从页(人头部象形)果声,《说文解字》释为“小头也”,引申泛指小而圆的东西,作量词也多指较小而圆的球状或颗粒状事物,具體可用于三类事物:①指球状的东西,如“一颗珍珠”“一颗心脏”“两颗豆子”“两颗人造卫星”;②指小的粒状东西,如“一颗印章”“几颗钉子”“几颗星星”;③枪弹、炮弹,如“五颗子弹”“一颗地雷”“两颗原子弹”。汉语量词具有区别事物性质的功能,如果珍珠用“棵”的话,恐怕将来珍珠还会长成一棵树呢!

偏旁的作用

——谈“洒”与“撒”

汉字的偏旁也是字的意符,标示着一个字的类属及含义。即以“洒”与“撒”来说,二者都表示散布的意思,都用作动词,可它们一个偏旁是“氵”,一个偏旁是“扌”,这就告诉我们,“洒”与水或别的液体有关,或是液体本身的自由飘洒,或是被洒的是一种液体;“撒”与手有关,或是手的一种动作,或是一种可以用手抓握的东西。区别的信息,由此引出:“洒”的对象多为液体,表示液体分散地落下,也用于雨雪或其他东西自然地分散落下;“撒”对象多为小颗粒或粉状的固体,表示有意地使颗粒状的东西散布开。道理虽然简单,辨别也并不复杂,可实际语用中错用之例却屡见于报端,仅举数例证之。

①洒出大把的金钱。(《市场报》2007年6月25日)

②有条件的再洒上一丁点味精。(《国际金融报》2007年6月22日)

③春日的余晖撒满布达佩斯这座东欧千年古城。(《人民日报》2007年5月23日)

④施工人员正在铺撒沥青。[《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5月30日]

显见例①②应写作“撒”;例③④应写作“洒”。

猜你喜欢
颗粒状球状量词
当油菜花,是春天酿的蜜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核热火箭反应堆燃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量词大集合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保水剂粒径对秦巴山区土壤水分及烤烟生长的影响
宇宙中的拓荒者——球状星团
量词歌
水热法合成球状锡酸镧及其阻燃聚氯乙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