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期的重要性

2022-07-04 11:53刘玉祁
黑河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观家庭教育

刘玉祁

[摘 要]随着现代人教育观念的更新,家庭教育已走进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个人性格特质形成的底色,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一个人的三观,也就是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长的爱会成为孩子未来道路上的内在力量。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性格特质;三观;爱

近年来不断听到“家庭教育”这个词,各类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不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何为家庭教育?它是指在家庭生活环境中,由父母对孩子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包括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教育两种。有形的教育,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干预”。无形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广大父母经常忽略的一点。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每个家庭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父母的引领能力在生命初期决定着孩子性格特质的形成

如果在孩子的生命之初,父母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每个阶段出现的各种敏感期,并给予适时的引导、理解和尊重,能使孩子有机会和空间形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我们都知道,四至五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性格特质基本完成。这时,他的成长环境基本是家庭,身边给他影响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或最近的抚养人。孩子的性格特质对孩子一生为人处事、成家立业等重大事件有重要的影响。孩子面对人和事的态度,是从容淡定,还是毛燥焦虑;是谦逊低调,还是骄傲张扬;是心怀感恩,还是理所当然;遇事是向内反思,还是向外指责。这些品质恰恰是在孩子小时候形成的,而这个过程中引领他们的只有父母或其重要抚养人。这些曾一度在我们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中被忽略掉了,家长认为这是学校的教育内容,与自己无关。学校则有更为理直气壮的理由,孩子在六周岁来学校之前,这些功课就已经完成了,在学校孩子要做的只是对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孩子四五岁这个节点,正是打一生性格底色的基础时期,可有些家庭缺乏家庭教育的理念,何谈给其适宜的教育。父母应尊重和守护孩子,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但不是包办和溺爱。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习,做对的事,而不是多做事。

二、父母的三观决定着孩子的精神世界

父母的格局和高度深刻影响着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评价身边的人事物,如何处理当下面对的问题。我们常听说孩子大概率会成为父母的样子,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的“子承父业”的家族观念。说到观念,是指谁的观念呢?当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其不断进行“洗脑”了:“你要听话,听妈妈爸爸的话。”父母的话是什么?就是其思想,他们的思想不断传递出来,这些就是其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他人、事情等的观点,也就是孩子未出生就被植入了家庭的三观。如果父母是坐井观天的青蛙,可想而知,这个听话的孩子能成为什么呢?他成为天鹅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如果父母是天鹅,那孩子的视野是不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呢?他成为青蛙的机会又会是多少呢?虽说这样的比喻让人有点难过,但事实不是这样吗?所以说,父母的高度决定着孩子的高度,这个责任无法强加给学校和社会。父母是孩子们的天花板,没有谁可以替代。你们的样子基本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比如,一个孩子在外面偷了一件很贵的东西,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家长会很严厉地告诉孩子这个行为是错误的,必须马上归还,以后绝对不可以再干类似的事情;极个别家长可能不会这样做,甚至会表扬孩子,影响孩子的三观。对于相同的一件事,家长的两种不同面对方式,对孩子会产生不同的重要影响。第一种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会再偷东西吗?相信他一定不会的,在他心里,父母教育他偷东西是可耻的,是不被允许的。第二种家长养育出的孩子的内心会种下错误的种子。这是极端的例子,但是,想想我们每个孩子的眼睛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很多时候都受到了父母对每件事情处理方式的影响,这其中的点点滴滴就是孩子三观的根基。所以说,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看待生命,许许多多的问题都离不开父母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他们的三观。

三、父母的言行决定孩子与他人、环境及自己的相处能力

我们常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孩子模仿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父母怎样与他人相处,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多的是指责、埋怨,还是理解、包容,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所谓家族文化、家族传承,无不在表达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延续性和循环性。说到孩子与他人相处和与环境相处,我们都很好理解,但说到与自己相处,很多家长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觉得自己不用和自己相处。不管我们与谁相处,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与自己相处的智慧与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感受,为人处事有原则和底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别人不会轻易触碰他的“雷池”,这样的结果是自己比较舒服。如同很多父母不管孩子是否愿意,随便触摸孩子的身体,这样,孩子会认为我的身体是可以随意被人触碰的,我也可以随便碰别人的身体,这样一来,孩子成长过程会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好的事件,一些孩子面对坏人对身体的侵犯时没有保护意识,造成恶果。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知识作为支撑时,他的自我很容易被入侵,并慢慢会有难过、愧疚、自责、怀疑的感觉,结果是没办法接受真实的自己。作为父母,肩上的责任很重大,我们要思考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如何给予孩子好的家庭教育。我们常听说一些大家族传来下了的家风和家训,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训》等,这些内容很好地诠释了家庭教育的传承和延续,它们不仅仅让自己的家族受益,同时也成为了后人竞相学习的文化瑰宝,给国内外无数家庭带来了影响和改变。

四、父母的爱是孩子前行的精神动力

如果孩子在三岁前得到重要养育者的足够关注,孩子长大后会有安全感,不会对人缺乏本能的信任。如果孩子整日觉得这个世界处处是险滩,他又如何张开翅膀自由翱翔呢?很多心理学家都在不断强调重要养育者要从小与孩子互动,眼神中的爱对孩子一生起着多么强大的助力作用,这是他们有勇气面对世间风风雨雨的心灵支撑,让他们有力量去面对各种可能和挑战。三岁孩子爱的能力来自于他们的父母或其重要的抚养人,这份爱是学校和社会都无法给予和替代的。如果从小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关注,这个孩子一生都会寻找安全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出现预示着家庭教育就此拉开了帷幕,而且这种教育任何人或任何機构都无法替代完成,那就让我们家长在了解了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勇敢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孩子才可能成为家长真正希望的样子。其实仔细想想,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成长过程中有能力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家庭教育如此重要,父母身上的担子如此有分量,那就让我们为了明天的小太阳们使出我们的力气,全力奔赴属于家庭教育的那片山海,给他们足够的爱,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父母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要知道这个起跑线到底在哪儿,我想它是在家长对家庭教育认知的思维中,父母不仅仅是爱孩子的父母,更要成为会爱孩子的父母,“爱”与“会爱”看似没什么差别,但认真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其实很大,如果父母意识到了,那么就已经走在了“会爱”的路上了,在不断努力中会使孩子变得更好。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出色,与众不同,有美好而又精彩绚烂的人生,这不是我们想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真真切切行动起来,挑起这个重担,塑造人、成就人是一个艰难而又伟大的工程,希望孩子变好,希望自己可以适时引领好每个阶段的孩子,家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成为孩子一生的好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同时具备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能力及应变各种挫折与不如意的能力。愿所有父母把家庭教育之花播种在每一个角落,使其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武志红.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三观家庭教育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