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立人教育

2022-07-05 23:36王耿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孙当铺君子

王耿

名 | 师 | 介 | 绍

编者按

新教材“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选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新教材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有关文件精神,本刊遴选出100篇精品,按“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国学经典与成人教育”“国学经典与成才教育”等系列分类刊发,并在杂志官微发布在线微课教学,帮助高中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国学知识。

人之所欲

经 典 重 现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②,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④之间违⑤仁,造次⑥必于是,颠沛⑦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

注释  ①道:正确的方式、方法、途径。②得之:这里的“得之”应改为“去之”。③恶乎成名:怎么能成名?“恶乎”即“怎样”。④终食,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极短暂。⑤违:离开。⑥造次:匆忙,仓促。⑦颠沛:困顿,挫折。形容社会动乱、人事困顿。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所向往的,(但若)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君子是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若)不用正当的途径去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这样的贫贱的。君子(如果)背离了仁的准则,又怎么能够成就君子的名声呢?君子即使是吃一顿饭的片刻时间也不会背离仁德:哪怕在仓促急迫的时刻,君子也一定会按照仁的准则办事;哪怕在困顿挫折颠沛流离的时候,君子也一定会按仁德的要求去办事。”

核心密码  人人都想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对君子而言,富与贵应当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仁义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

孔子认为,人们应正当合理地追求利,以道德自觉来坚持良知,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义然后取

经 典 故 事

雷义的准则

雷义,字仲公,东汉时期名士。他曾在郡府做官担任功曹。在此期间,他提拔和推荐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得到公正的审判。这个人后来被减刑,得以回家赡养一家老少。为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这人攒了两锭黄金送到雷家,而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偷偷地把黄金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几年后,雷义家修葺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黄金。但是,那个送黄金的人已经去世,其家人妻小也不知身在何方,雷义无法退还黄金。于是,雷义便将这两锭黄金交给县里的官员,将它们充入官库。

在雷义担任尚书侍郎时,和他同为郎官的陈重因为犯罪将要受刑责处罚,雷义暗自上奏为他承担罪过,因此被上司论罪。陈重听说了这件事,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来汉顺帝下诏免去他们的罪罚,但两人皆被免官。

雷义回到家里,被举荐为茂才,他推让给陈重,刺史不予批准。雷义就假装疯癫,披头散发在街上奔走,不去应召就职。陈重与雷义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人们都说,胶和漆自认为坚不可摧,但还是比不上陈重与雷义的情谊。

后来,三公府同时征召两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担任南顿令,在任上去世。

乐在其中

经 典 启 示

君子希望成圣成贤,必须行仁。雷义秉持坚定的人生信念,以“仁”为处事的标准,面对诱惑不为所动,为了朋友仗义相助。儒家主张的“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利两有”等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儒家的义利观仍旧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它对提升公民道德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经 典 重 现

子问公叔文子①于公明贾②曰:“信乎,夫子③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④告者过⑤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篇》

注释  ①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文”是他的谥号,故称之为公叔文子。②公明贾:姓公明,字贾。卫国人。③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④以:此处是“这个”的意思。⑤过:讲过头了,言过其实的意思。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是真的吗?公叔先生不说、不笑、不取钱财?”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言过其实了。公叔先生该说话时才说话,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他真的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义理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财物。”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核心密码  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公叔文子说话得体,懂得分寸和进退;公叔文子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才笑,这样很真诚;公叔文子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说时说,说话的内容和时机都把握得好,这是“慎言”的表现;当笑时笑,感情自然流露,这是真诚的表现;当取时取,见利思义,不妄取,这是不贪心的表现:这需要很深的修养才能做到。“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这三句话可以作为我们修身养性的目标。

经 典 故 事

甄彬还金

南朝梁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他心地善良,品行高尚,深得乡人赞许。虽然家中贫穷,但他却不取不义之财。

有一年春荒时节,甄彬家中断了炊,几日没有粮米下锅。值钱的东西早已被甄彬典卖光了,只剩下一捆去年秋天收获的苎麻。他留着这苎麻本是打算夏季时织布做衣服用的。如今为了糊口,甄彬只好把它拿到当铺里去抵押,以此向当铺借钱,好买米下锅。

秋收过后,甄彬凑足了钱,到当铺赎回了那捆苎麻。回家打开苎麻时,甄彬发现里面夹带了一个手巾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是黄灿灿的金子,那金子足足有五两重。甄彬对妻子和孩子说:“这些黄金肯定是當铺里的人遗忘的,不是我们应得的东西。我们不能见利忘义,据为己有。我们还是把这些东西还给人家吧。”家里人都表示赞同。

于是,甄彬把金子送还当铺。当铺的人非常吃惊,说:“早先有人用金子抵押换钱,当时仓促间未能记录下这件事,你却能在见到后归还,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这样的事。”于是,当铺的人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地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当铺里的人见他执意不收,只好作罢,感叹道:“谁能想到大热天还穿着旧皮袄上山砍柴的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拾金不昧的君子啊!”日后,他逢人便讲述此事。

梁武帝在做平民时,就听说过这件事,他对甄彬的人格修养非常赞赏。梁武帝即位后便任用甄彬,命他担任郫县县令。将要去上任之前,甄彬向武帝辞行。同去辞行的一共有五位官员,武帝分别告诫他们,为官一定要忠于职守、廉洁谨慎。轮到甄彬时,梁武帝说:“你昔日就有还金的嘉行,所以不再以此告诫你了。”

自此,甄彬的德行更加彰显,他成为世人心中的楷模。

经 典 启 示

俗话说,不义之财不可取。做人要坚守良知和底线。甄彬意外得金后,并没有见利忘义,而是以诚信为本,坚决还金。甄彬因“还金之美”成为历史上的“二十四廉”之一。

孔子曰:“言必诚信,行必忠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一个人的诚信能够为他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经 典 重 现

子曰:“饭①疏食②,饮水,曲肱③而枕④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

注释  ①饭:吃,名词用作动词。②疏食:粗粮,糙米饭。③曲肱:弯着胳膊。肱,胳膊。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核心密码  孔子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鄙夷不义之财。他肯定人们追求利欲的合理性,提倡通过正当的合乎道德的途径和手段去争取,强调君子不取不义之财。孔子对于利欲的肯定,表明儒家对人的欲望本性的尊重;而对于仁义的崇尚,则体现了儒家对于人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君子之乐,不在于对物质的追求,而在于对精神的追求,乐在有理想、有志向。

经 典 故 事

公孙仪嗜鱼拒馈

公孙仪在鲁穆公手下做宰相。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大家都给他献鱼,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为什么又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呢?”公孙仪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我才不能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我接受了他们送给我的鱼,我就必定在办事时要迁就他们;迁就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可能被罢免宰相;罢免了宰相,虽然(我)喜欢吃鱼,这些人就不一定再送给我鱼了;别人不送鱼给我,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我就没有鱼吃了。如果我不接收别人送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也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就永远有鱼吃了。”

经 典 启 示

公孙仪嗜鱼但拒馈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学会清醒认识个人好恶与事业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慎其所好,管住小节,抵御诱惑。一个人只有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方能清白做人、公正为官。

(责编 / 严芳)

猜你喜欢
公孙当铺君子
公义与私交
公孙仪嗜鱼
丞相的爱好
公孙枝: 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君子无所争
“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国风·卫风·淇奥
“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