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渗透

2022-07-05 04:25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学陈佳妮
家长 2022年17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物理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学 陈佳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初中物理而言,教学不能仅聚焦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关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的成长。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提出的必要性以及实现途径进行阐述。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急剧变化、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此阶段用传统的方式教学,会产生传授知识单一化、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品质的培养也被忽略。因此,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根据这一任务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日常教学中。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与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密切联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教学目标、任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有关课程性质,《标准》中认为“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这句话道明了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要教授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在有关课程基本理念的部分,《标准》提到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抛弃以往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以达到学科素养的提高。明确了正确的学科素养,学生才能干正确的事、正确地干事,对社会也具有深远影响。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更是诠释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在物理学习中,学生要保持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和谐相处等情感;在实验探究中要有不畏困难、实事求是的决心和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要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通过分析《标准》可以发现不同以往,现在教师教学的着重于引导学生发展成一名高素质的人,而不是只会学习的机器,所以教师要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二)立德树人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密切联系

翻看初中物理课本,不难发现,其中探究实验占绝大篇幅,探究实验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拿“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来说,通过学生讨论猜想影响因素,可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发散思维。而后的实验设计部分,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用何种方法实验探究?”“如何改变压力?”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且有助于严谨学习态度的形成。接下来的实验操作部分,考验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学会反思,和其他同学互相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论证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充分讨论,不断推翻、建立新的论证结果,这其实是物理学科发展史的缩影,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后就能坦然面对别人指出的问题,然后改正。所以,为保障探究式教学的真正落实,教师就必须坚持将立德树人渗入日常物理教学中,两者是紧密相连,互相成就的。在讲解物理现象或原理时,必然要涉及发现其的过程也就是物理学史,这一部分是物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所以除去探究实验,在讲物理学史的过程中也会涉及“立德树人”的因素。牛顿思考为什么苹果向下落而不向上飞;哥白尼勇敢推翻“地心说”,提出“日心说”;阿基米德观察浴缸溢出的水,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法拉第用十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这些历史浸透着前人的汗水,见证了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思难、为追究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等,这些都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有所关联。

二、着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是将德育渗透入教学的重要前提

(一)多读书,以理论知识武装头脑

在成长道路中,每个人心中都形成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但这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需要一个契机协助自己改变原有的想法,但这样的过程往往会很漫长,那如何做到快速找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向,并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阅读量,可以通过阅读如《教师十大素养》的专业书籍,提高自身觉悟,也可以从《第56 号教室的奇迹——成功无捷径》这类记叙性书籍中体会到教师的职责。通过阅读,教师不仅能直接看到前人的结论,也可以在认知矛盾中形成自己新的知识构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在一次参加教研活动中,听“水循环”这节课,知识讲授得很到位,到了学生谈本节课收获的环节,一个学生分享说“我们每个人就像小水滴,看似微不足道,但每份微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能产生大威力”,教师听完不知所措,没想到学生的总结如此深刻,草草结束了这个环节。之后的点评课程环节,有的教师提出,其实可以借助这个学生的话升华课堂,但这位教师没这么做,留下了一个小遗憾。其实教师道德修养的提高关键依靠平时的教育实践,知道再多理论知识不付诸实践都是白费。同样,如果脱离教育实践,那么对教师道德修养的评价也将失去意义,在教学中有关道德修养的问题也无法暴露出来。所以,知行合一,才能让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将德育思想渗透日常教学中。

(三)学会自省,谦虚学习

根据教师职业要求,在自己教学中的言语进行自省,找出有误的思想行为,及时更改。学生气质各不相同,有多血质的学生可以严格对待,也有抑郁质的学生敏感内向,要多加耐心。教师要通过反省,寻找出一条适合的道路。当自省成为习惯,教师就能内化道德规范,主动选择、评价自己的道德行为,不会轻易受外界的道德评价的影响。有很多教师身上都有美好的道德品质,我们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不仅要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也要做继承者。谦虚学习,要了解优秀教师的事迹,这些鲜活的例子就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化,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感动中国2020 年度人物之一的张桂梅就是一位高道德素养的教师,通过了解她的经历,令人十分敬佩,同时也激发了笔者的学习动力,坚定了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信念。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渗透的途径

(一)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分析,把握其中可渗透“立德树人”的部分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学生固有的学科学习方式,给予了学生更多学习上的选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和媒体优势,还可以增强学生课堂的学习体验,改变了传统物理学科固有的教学模式。鉴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诸多优势性,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需正视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充分把握其优势性,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涉及“立德树人”的部分,但是缺乏系统性、目的性,这样的做法会使原本可以更深刻的教育戛然而止,最后只是泛泛而谈。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前规划以达到有层次、有计划地将“立德树人”思想渗透教学中。初中的学生不同于小学,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能自觉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品质,但这种能力还不稳定,此时教师要协助他们根据社会准则、社会道德进行客观的评价。

比如,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有关于“核裂变”“核电站”的内容,教师在知识讲授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关注核泄漏的危害,在课前准备好如何升华,引出人类要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初中生身为年轻一代、祖国的希望,首先应培养其爱国情怀,只有心怀祖国才能为之奋斗。“简单机械和功”这章,看似没有德育因素,但仔细钻研会发现,关于杠杆、滑轮等机械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被发明,可以利用此类材料激发学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点燃他们对国家的热爱。由此看来,提前规划、分析教学内容才能使“立德树人”的思想有效渗入教学中,才能使物理教学更加有深度。

(二)隐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充分利用课堂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对物理教学而言,一部分知识点适合显性教育,这类知识点能直接体现德育因素,教师可根据课本要求展开谈谈某一观点。比如,课本上“光污染”内容的讲授: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一座座玻璃大楼拔地而起,这种建筑虽然有抗震、节省成本等优点,但如果类似的建筑过多,根据光的镜面反射原理,会使强烈刺眼的阳光射入在楼外人的眼睛中,如果恰好射入司机眼中,那结果不堪设想。同样影响我们生活的还有夜晚的霓虹灯,五彩的灯虽漂亮但把天空映得很亮,影响人们正常作息。所以,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光的反射设计出很多提高生活品质的东西,但是物极必反,所有的事物都讲究个“度”,一旦打破某种平衡,受害的终将是人类。类似于“光污染”这类的知识可以通过直接创设情境,明显地将我们要传递的观点呈现出来。但由于大部分物理知识中德育因素并没有直接体现出,而且也不适合在课堂上对某一观念大谈特谈,所以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隐性教育为主,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例如,用自己的言行和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实践出真知、根据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进行独立自主的评价。在“物质的比热容”探究实验中,这个实验需要学生计时、记录温度,第一次做这个实验一个人会手忙脚乱,所以教师可以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多人合作的好处有很多。第一,可以相互监督,提高责任心,提高实验成功率。第二,合作中必然少不了沟通,这既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提高班级凝聚力。第三,实验中出现问题会主动思考,培养严谨、求真的道德品质。

(三)及时对“立德树人”渗透的教学进行评价

及时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检验教学成果,根据提供的信息,教师可以分析、诊断出教学上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调控教学方向。对教师来说,在课后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反思和总结,不仅能帮助教师回顾整个学科教学过程,找出教学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对学科教学模式和手段作出调整和改变。同时凭借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有效地帮助教师构建较为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这无疑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鉴于此,在学科教学期间,还需教师关注和重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课程改革尤为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的提升,而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课后作业的布置作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举措,对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帮助是巨大的。对此,为了让初中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更具效果,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以题海战术为基础的作业设计与布置方式,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基础上,适当地降低学生做作业的难度,选择更加符合当前学生需求的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教学评价分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平时教师往往用测试卷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是否掌握,同样,笔者觉得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评价立德树人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定时出有关德育的调查问卷,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组织语言,写出他们的想法和应对措施,这种方法能直接了解学生的水平层次,但由于耗费时间较长,所以难以利用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所以,教师可以改进一下,将有关立德树人的因素设计进物理试题中。比如,我们常遇到小明借助机械达到省力效果的题目,如果添加一个情境将其改成,小明礼拜天准备带一箱苹果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但由于箱子太重他该怎么办?A.借助斜面;B.借助滑轮;C.不带苹果……这样题目更具教育意义,也能成功评价学生学习成果。除了这种做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互评达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这种做法适用于探究实验总结反思的环节中,在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评价搭档的操作,鼓励其说出同伴身上值得学习的点,也可以提出有问题的点供其他同学讨论,达到互相进步的结果。关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有多重途径。可以利用开公开课通过教研组讨论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渗透教学评价从而形成一套逐渐健全“立德树人”渗透教学的评价标准,同时身为教师也要多听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学习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快速成长。通过评价后的思考将他人的建议和方法、听课成果内化,琢磨出一条适合本班学情的道路,真正做到为自己所用。

四、结语

立德树人教育是符合《标准》的教学方式,也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如果能成功将这一任务落实,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成长、今后在社会上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我们要课前规划好教学内容,以隐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高效率地将立德树人渗入物理教学中,再通过教学评价,形成科学、系统的立德树人教学模式,根据这三种方法,更快地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日常物理教学中。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物理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留言板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