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

2022-07-05 04:25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马场总场中学彭忠明
家长 2022年17期
关键词:意境教师应古诗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马场总场中学 彭忠明

意境是我国古诗词魅力的集中体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意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欣赏古诗词。基于此,本文从课程改革背景出发,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意境教学策略,即挖掘诗词内容,创设诗词意境;品味诗词情感,体会诗词意境;升华诗词内涵,领悟诗词意蕴。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我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诗词、建筑中,无一不追求意境。其中古诗词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典型代表,其中呈现出的意境更是令人向往。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教育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古诗词教学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和转变。为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从古典美学为切入点,从意境理论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探寻古诗词的魅力。

一、初中阶段古诗词意境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能优化古诗词氛围,让学生在生动、适宜教学情境和氛围的感染下更好地感知诗词内容。初中生在自身年龄特征的影响下有着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特征,他们很容易在课堂中因为自身语言基础知识的薄弱以及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不够而对此产生畏难情绪。情境创设下的古诗词教学能将单调的语言文字以生动语言、直观画面的形式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这些形象化事物和语言表现方式的指引下自主探究古诗词内容,这对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对古诗词教学的积极和广泛参与是极为有益的。

(一)古诗词意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想象力

古诗词所具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和凝练,通过简短的语句,能充分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所要描绘出的画面。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仅是对字面意思进行了解,还应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层面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然后再深入地探究此句之外的意境,渐渐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思想,他们就具备较高的想象力。教师在开展诗词教学时,可以将古诗词中意境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切入点,在整个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想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去联想古诗词中的相关情景。

(二)古诗词意境教学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对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审美能力。而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意境教学就能弥补这一点,帮助学生从古诗词的教学中完善审美体系,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语文诗词意境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陶冶学生高雅的性情,使学生培养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古诗词独特的意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淳朴的心灵世界。通过对学生古诗词意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向往,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诗词内容,创设诗词意境

从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看,古诗词普遍具有言简义丰的特点。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古诗词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而为了降低古诗词的理解难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可以构建诗词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将诗词的内容以及蕴涵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从而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第一,结合诗词语言营造意境。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在诗词中感叹:“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是诗词创作的工具,也是诗人编织意境的载体。诗人在创作时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思考体验融入了作品中,并反复推敲,最后用准确而绝妙的文字呈现作品。所以,我们鉴赏诗词,必须先从古诗词的语言入手感知意境。例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白描式的语言罗列了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为读者展现出西风劲吹,瑟瑟萧条之感,而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失意彷徨,流落异乡的苦楚油然而生。这首诗的语言在意境构建上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有千钧之力,能将萧索之感直达内心。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应着重对语言的剖析,让学生在语言中理解意境。第二,结合诗词画面营造意境。在我国传统艺术中诗画同源是一大特色。古代许多有名的诗人同时也是绘画的高手,对一部分诗人来说,诗词与画可以说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苏轼就曾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是古诗词情境创设的有效方式。学生智力和学习潜能的开发、思维的拓展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实现的。为此,在开展情境化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摒弃以往在课堂上占据主导位置、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充分展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互动、交流性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在互动性课堂请进的渲染下逐步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古诗词学习能力。既然是诗画同源,那么教师在构建诗词意境的时候自然可以利用绘画元素,丰富诗词内容。这样读者在阅读古诗词时,就会与诗人情感上产生共鸣,让诗与画相互调和,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第三,结合诗词韵律创设意境。古典诗词是古时候的歌曲,因此,音韵声律是诗词创作的必要元素,同时也是营造意境的方式。在古诗词意境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韵律,构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朗诵效果,让学生在或轻松、或欢快、或沉滞、或舒缓的节奏中感受诗词韵律变化,体验诗人情感起伏波动,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诗词意境。

(二)品味诗词情感,体会诗词意境

《诗经》有云:“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可见,诗词是感情的艺术,是人们情感长期积蓄、一时释放的产物。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挖掘诗词意境时,必须从意象的描写上升到情感层面,通过品味诗情来感受诗歌意境。第一,结合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儒家文化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人读书做官为的是“兼济天下”,因此每当他们看到国家贫弱、百姓受苦时,必然会涌起无限的愤慨,发出无尽的慨叹。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这种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并以此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结合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离愁别绪。古诗词中一个略显沉重的主题就是离别。古代有人之间相聚畅饮,酣畅淋漓,十里相送,黯然销魂。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感情,体现了不为儿女情长而牵挂的宽阔、豁达胸怀,其意境独特,心怀博达,是送别诗中的经典。第三,结合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思乡情怀。中国人对故土有着浓厚的依恋情怀。漂泊在外的游子睹物抒情,寄托对故乡的思想。例如,诗词《渡荆门送别》中,李白在诗中描写到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见的景物,展现了一幅由大江、高山、明月、彩云等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作者在感叹江山如画的同时,又表达了对故乡无限的爱恋情感。第四,结合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归隐之情。中国文人的一种文化追求和精神向往是寄情于山水之中。山水田园诗往往会营造出一片清新自然的意境,表达闲适豁达的情感。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构建安逸宁静的田园意境,引导学生体验品味。

(三)升华诗词内涵,领悟诗词意蕴

根据学者的研究,我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并不是一个单层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对境界深层的创构。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中,通过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其中的意蕴,是升华情感的基本过程。在诗词意境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意境感知世事。古代度读书人的要求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态度如今看来并不合适,相反,在读书做学问的同时关心国事,则是读书之人的基本责任。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其中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促使学生体会诗词中传递出的深刻的内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寻、思考历史。例如,在学习苏轼《赤壁》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理解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一个古代兵器探寻历史,思考历史,进而构建悠远深刻的意蕴之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词意境思考人生、感悟生命,与命运坎坷的作者进行情感共鸣,感受生命的韧性,感受诗词的人文精神。

三、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围绕意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加强反思,及时发现意境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意境体验的泛化,过度重视学生对意境的感官体验,忽视了理性地分析和解读;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古诗词的解读千篇一律等。针对此,教师应通过反思优化改进教学,提高意境教学效果。

(一)正确认识古诗词意境教学的价值

目前,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将课堂形式停留在知识灌输层面,忽视情感培养,或者只是将情感因素作为激发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和手段。这样的教学设计会影响诗词意境的构建以及学生对意境的体验。针对此,在古诗词意境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定位意境的价值和作用,处理好意境教学与灌输教学的关系,并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意境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教师应该认识到,意境教学并不排斥也不否定课堂教学的其他形态,反而能与不同教学形式在优势上实现互补,使它们统一诗词理解与鉴赏之中。意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部诱因,提高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同时也利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利。

(二)依托意境,有效引导

在体古诗词意境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运作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以下要点:第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有效的教学互动需要充足的教学准备,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诗词意境营造的情感氛围中深化诗词理解。第二,把握课堂时间,优化教学安排。意境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一些学生在体验活动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好各环节的时间,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教导与接收、先知者和后知者的隔阂,在意境教学中,教师应情境凸显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诗词意境中与教师主动互动,同时实现自主学习意识。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构建,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自主进行学习。当然,学生对古诗词的偏好以及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体验教学中,应避免“一刀切”,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潜力被激发出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重视学生在体验、在实践中表达自我,让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解读古诗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走向歧途,让学生在诗词意境中体会积极情感,并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形成正确的引导。

(四)重视教学延伸,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古诗词意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局限于课堂指导,还应重视学生的拓展探究,让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氛围中拓展古诗词学习,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诗词意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并为学生推荐相同题材、相同风格的古诗词,促使学生主动构建意境体会诗词内涵,开阔学生的诗词学习视野。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读写结合,将古诗词意境教学延伸到学生的创作表达中来,例如,围绕古诗词设计扩写、改写任务,模仿诗词创作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根据诗词意境体验学习表达读后感悟等,这样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真实地体验言语,真切地表达言语体验,理解语言表达的方式,使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与自我表达相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中,教师从诗词语言、诗词情感、诗词内涵出发,创设氛围,营造意境,能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调动学生个性化思考,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品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意境的创造规律,突破僵化的教学框架,实施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意境教师应古诗词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