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2022-07-05 04:25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实验小学郑青松
家长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情境音乐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实验小学 郑青松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流。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音乐情境,融合学科内容,丰富拓展练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底蕴,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提高,收到良好效果。

音乐是中小学教育中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课程。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音乐课程在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尤其在农村小学,学生的音乐素养现状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音乐素养是指人们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它是听音、视谱、试唱、节奏、和声等多方面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意识的培养、集体合作意识的加强,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促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指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当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流。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提高。时代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不仅有效地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刻板教学模式,也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并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将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有利于促进教育最优化发展,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音乐情境,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基础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单纯地听音乐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的具体呈现,使学生迅速转入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中,感受音乐的情境美、曲调美、伴奏美、立意美。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乐曲、乐谱等,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并且还可以塑造学生的音乐文化魅力,让一个人的素质不断获得提升,通过音乐练习能确保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通过情境教学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多听经典歌曲,因为这一阶段是黄金时期,学生的记忆力会非常好。很多优美的乐谱都会汇聚到学生的大脑中,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对学生的发展会有很重要的帮助。情境教学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情境教学会为学生拓展更多的知识点,让学生的视野不断地被开阔。音乐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另外还可以陶冶情操,适当的舒缓心情,尤其是小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节音乐课。情境教学会提升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享受的快乐,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教师可适当地开展交流会和比赛等,积极组织各种拓展活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为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育资源也实现了充分整合,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挖掘信息技术和资源,将这些服务于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丰富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尤其是在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创设音乐情境有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愉悦审美环境,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使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育人的审美效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能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如湘版教材一年级音乐童话剧《龟兔赛跑》,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乐器和音型去表现各个角色的形态、动作和性格特征。

教学时,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导入环节用AR 技术,在课堂中出现虚拟的乌龟和小兔子,引来学生一片惊叹声和欢呼声,吸引学生进入主题,然后放映小白兔唱歌、小猴爬树等动画片段,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听赏环节先介绍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声像使学生对乐器单簧管、木琴、大管的音色及形状有初步了解,接着听辨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用电脑软件根据故事情节展示图形谱,并用电脑同步出示该乐段的图形谱。再放映出各种乐器图形和各个角色,体会到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声音的色彩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拓宽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以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学生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重难点,在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体验音乐作品风格和特点,接受音乐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学科内容,提升人文底蕴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突出音乐特点,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院艺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多媒体技术让学科知识的融合更加简便,既拓宽农村小学生的人文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现代的音乐教育已经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有着很大区别,如今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散思维培养,这也是现代的主要目标。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才是现代教学的重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使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突破,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各个学科融合,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能在一堂课中掌握更广、更全面的知识。比如,认识乐器二胡,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二胡的种类和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二胡的由来、分类、分布地区等,通过二胡的传承过程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从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再结合欣赏曲《赛马》,观看二胡名家黄海怀的演奏视频,课件显示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创作意图、要表达的情感等,观赏演奏家二胡快弓、跳弓、拨弦、颤音技巧的运用,感受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体会乐曲其磅礴的气势和热烈奔放的旋律。学生形象具体地学到相关的人文知识。在赏析歌曲《京调》时,通过以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观看名人名家演唱视频,介绍京剧的历史发展,让学生欣赏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欣赏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让学生明白,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最后课件展示中国的四大主要戏剧剧种介绍和戏曲选段,让学生体会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加强学科整合,增强学生文化素养,这不仅体现音乐审美的价值,而且也体现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科价值。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多媒体教育重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和形成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动机、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心理方面的优秀品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教可以为学生享受“量体裁衣”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特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学生学习方式在不断变化,创新的意识也不断提高,从而使创新思维和个人的综合能力也延续得到发展。音乐中的节奏练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中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基本类型和基础知识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音乐节奏任意组合,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并在教师指导下将节奏分成多声部进行演奏,形成完整音乐作品。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思想意识等并结合教材内容,打造一个人文、多元、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全情投入,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之美。同时,教师将紧紧围绕音乐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游戏、角色互动、合作探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全面参与中自主获得音乐体验和情感领悟,而不是被动地填鸭灌输。在音乐的节奏创编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注意力也可以在演奏训练中得到提高。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做电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节奏创编,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节奏创编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可选择乐器伴奏软件——Chinese Band(中国乐队),点击按钮就可以实现一个人运用两种乐器同时伴奏,这是传统打击乐器不能做到的。自从运用打击乐器软件后,学生对原本枯燥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从过去的逃避学习发展为现在愿意主动地学习了。例如,学习二分、四分及八分音符节奏时,运用打击乐器软件有较好的试听效果,集体演奏时,对团队的合作能积极配合。还可以运用打击乐器软件的录音功能,学生不仅能将可听、可看的自己的作品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还能深切地领悟其中所涉及的各种音乐术语的作用。因此,运用软件乐器伴奏比用传统乐器伴奏操作更简单,表现更丰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获得审美体验。音乐中的节奏的变化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音乐是抽象的,而具象的线条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音高变化。如在欣赏轻缓的乐曲《梦幻曲》和活泼的乐曲《我心爱的小马车》后,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来,因为有拍照上传的功能,学生将编创的作品拍照上传;教师可以打开监控功能,把学生作品进行分享交流,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感受到了乐曲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速度等特点对表达音乐的形象和情绪的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拓展练习,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拓展训练不是教学的简单重复,或者其他相关活动的叠加,而是对课堂教学的充分补充和延伸。多媒体设计丰富的拓展练习,为其提供更自由的个人空间。如对偏爱视觉呈现的学生,对其布置电影、电视、等手段学习,让其在各种形式中轻松获取丰富的知识;对偏爱听觉的学生,采用解释、网上讨论、谈话、听收音广播等形式完成作业,让其在网络环境下获得听觉感官的享受;对偏爱触动觉的学生,让其作笔记、通过乐器实践操作、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其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通过音乐拓展练习,阅读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更深的层次中,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拓展练习更具愉悦性、趣味性、生活性,所以音乐拓展训练应该是多样的。随着唱歌教学活动性的增强,课堂拓展训练也向活动化发展。如《新疆之春》一课中,可以布置学生自己运用信息技术去了解一个课本以外的新的少数民族,内容不限,可以是歌曲、舞蹈、地形地貌、风土民情等。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动画视频,PPT 展示民族服饰;非常专业的少数民族讲解的电子板报;学会一个民族舞蹈的代表性动作等。又如,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歌曲《小鸟小鸟》,该曲原为电影《苗苗》的插曲,是一首形象鲜明生动、旋律明快优美的少儿合唱歌曲,多年来一直被选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并成为许多童声合唱团的保留曲目,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在拓展时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声部合唱,并对歌曲进行自由创编,用平板电脑画出心中的小鸟,选择喜欢的舞蹈,点击平板电脑中的器乐来合奏等,然后组织学生观看舞蹈视频,进行展演,评出优秀创编表演,布置学生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通过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表现“小鸟”的形象,开阔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广泛的应用,丰富了小学音乐课堂,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愉悦的情境,展现优美、生动的声像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善于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学科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发展。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情境音乐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