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开展区域活动的相关问题

2022-07-05 04:25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中心幼儿园张霞
家长 2022年17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区域材料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中心幼儿园 张霞

“游戏不仅是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教师指导幼儿参加实践活动、开发幼儿智力和身体资源、引导幼儿实现综合发育的有效手段,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和实行价值。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区域活动,基于此笔者便针对幼儿教育开展区域活动的相关问题撰写此文,以供参考。所谓“区域活动”,通常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按照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目的等依据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并组织幼儿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的教育形式。幼儿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对参与感和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具有与生俱来的兴趣,也常常能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认知、行为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幼儿的思维和认知尚处于发育的萌芽期,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和理解完全要依靠感性渠道完成,这也决定他们更适合通过游戏活动的方法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幼儿教育是我国系统教育的前端环节,也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自我、学习文化的开端,对幼儿自身未来的成长及系统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着根源性的影响,历来都是各项教育改良的主要阵地。

区域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能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世界。高质量的区域游戏指导可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拓展。正是出于对以上两点特性的认知与尊重,广大幼儿教师都将区域活动作为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作经验;在时代的发展中,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幼儿来说,各种活动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很多幼儿园开展教育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显著提高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物资投放的有效性。但随着对目前材料投放情况的调查分析,一些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要明确区域活动的重要性,详细了解现状,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实现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适宜性。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对区域活动的应用是一条无止境的探索之路,如何能将这条路走得更平稳、更漂亮,理应成为幼儿教师永恒思考的话题。

一、当前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区域活动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提到的,区域活动是帮助幼儿认知世界、了解自我、获取新知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适合幼儿实现自我成长的一条坦途。那么按照常理来说,区域活动的内容应该表现出“兼容并包”的容纳性,要对幼儿生活、学习中所接触的元素以及未来将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场景、活动都能有所表现、反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给幼儿更多,帮助幼儿更多,培养幼儿更多”,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区域活动带给自己的巨大好处与明显转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内容,仅仅以当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需求作为设计活动内容的主要乃至唯一依据,课堂上教什么、自己想要什么就让幼儿在活动中接触什么、参与什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借助各种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开放思维的目的。然而实际上,很多教师过于强调讲课节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幼儿的主动性被剥夺,这逐渐削弱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此外,购买一些实用性低、质量差的活动材料,难以发挥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存在资源浪费。这样的模式不但限制了幼儿对社会和成长元素的有效摄入、消化、吸收,也不利于幼儿社会情怀和意识的有机形成。

(二)活动的形式不够多样

幼儿的好奇心是强烈的,也是短暂的——绝大多数幼儿对同一种形式的活动往往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这是由他们幼稚的发育阶段所决定的,是幼儿教师需要面对的客观事实;活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任何能让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都可称为活动,每一种形式的活动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作用和好处,这也是不容辩驳的真理。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放置不同的学习材料、玩具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的摆放要注意层次性、系统性和审美性,并根据主题的变化及时更新相应的材料。只有注意在区域活动中放置正确的设备和材料,区域活动的设计才能发挥作用。环境是区域幼儿活动的重要资源。每个环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成长,区域活动中的物质资源也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区域活动的设计。在设计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多样化的区域环境。然而一部分幼儿教师出于安全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在设计、组织区域活动时总会给活动的形式戴上一顶顶并不必要的“紧箍”,常常将活动形式局限在音乐律动、歌咏、绘画等比较传统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必然会让幼儿心生倦怠乃至抵触,同时妨碍对其他活动形式固有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利用。

(三)活动渐进性不足

在活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层次性和渐进性。一般来说,幼儿园会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成长情况,将幼儿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以小班幼儿为例,如果材料过于复杂,往往会降低幼儿的兴趣,而如果大班幼儿使用的活动材料过于简单,就会导致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但是,幼儿教师在活动材料的发放上没有体现相应的水平。他们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幼儿使用相同的材料,难以有效开发各层次幼儿的智力。很多时候,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器材和材料都是通用的,这样一来,幼儿本身就容易出现倦怠感,尤其是幼儿要在幼儿园做三年的区域游戏,实际上很多游戏的开展是比较单一、重复的,这样会给幼儿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优化幼儿教育阶段区域活动教学开展效果的具体策略

(一)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活动形式

区域活动的开展不应按照“一刀切”的原则进行,而应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由于先天因素的作用和后天诸项条件的影响,每个幼儿在兴趣爱好、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认知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这应成为教学工作必须考虑的内容。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根据幼儿园班级的实际需要进行活动。由于幼儿园的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能力并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习和活动的比重进行调节,确保幼儿有高度自由的活动空间。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幼儿在学校中可以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在如今大环境的背景下,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将区域活动游戏化和正常的幼儿教学课程进行结合,在相互结合的同时为幼儿创建合理的成长环境。幼儿教师要将培养幼儿的知识获取能力摆在首位,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控制在幼儿容易接受的范围内。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活动空间,保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无限新鲜感,还可以保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用的知识。投放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视觉材料。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缺乏很强的认知能力,借助生动的材料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谓视觉材料,就是具有鲜明形象的材料,能让幼儿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通常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中会放入更多这样的材料,比如,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放一些卡通形象的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卡通形象材料开展活动,让幼儿逐渐感受到活动的乐趣。

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当首先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幼儿喜欢、熟悉的活动,一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二来也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难度;其次,要让活动对幼儿的性格或能力短板有一定的优化和补齐作用,以突显出区域活动的教育效果。比如,对一些性格腼腆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在“表演区”或“歌咏区”做一些简单的绘本剧表演或歌曲学唱;而对在手工制作方面有一定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予其充分的表现机会,鼓励他们到“手工区”一展身手等。

(二)结合生活元素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场景

生活是教育中的一部分,日常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途径。教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生活气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现代科技提供幼儿发挥的机会,使用录音笔或光盘等为幼儿录音,让幼儿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对内容产生兴趣,并且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积累了生活经验,还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未来的交往和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容易。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立签名墙,让幼儿在墙上签字,让幼儿更有成就感。同时,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一切教育形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拥有更为美好的生活。幼儿没有形成真正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也有自己所熟悉的“圈子”,对存在于这个“圈子”里的人、事、物充满了好奇;另外,正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缺乏,幼儿教育才更应该利用区域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更多、更广、更深入地体验生活、认知社会,实现其内在方面的成长。

出于这一认识,幼儿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内容和场景时,应更多地参考幼儿所熟悉或好奇的生活元素,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诸多事物作为活动开展的主题、场景或对象,既提高了活动本身的趣味含量,又让幼儿能得到更为良好的生活引导和社会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将超市中的场景还原到活动区域中,用废旧物品搭建一个个“货架”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幼儿模仿父母的样子买货、买货,等等。教师也可以听取幼儿的意见,询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场景,或者可以构建热门动画片中的场景,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此外,在构建区域游戏场地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其生活感,根据具体的节日设计

(三)明确活动区域的分区界线

既然是“区域活动”,那么就必然会涉及区域的划分,这同样也是值得幼儿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选择某个区域参与对应的活动,在主观上就是不希望被不相干的因素所打扰,而一个专注的环境也可以让幼儿获得更高的活动质量。幼儿教师在设计活动区域时,要考虑区域之间的界线划分,这个界线首先要明确,不能出现彼此交错、互相影响的现象。首先,表演区和图书区两者之间不能间隔太近,避免活跃区域和安静区域出现交叉,这样一来,图书区的设计要足够安静,帮助幼儿提升注意力,而表演区的设计要足够活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表演;其次,要按照“动静间次分布”的原则,让动静不同的活动相邻,便于幼儿在参与完一项活动后投入另一种风格迥异的活动,以求实现对幼儿思维切换和主观代入素养的进一步强化,游戏场地的创建必须保证足够的游戏空间。最后,空间的布局要合理巧妙。区域活动游戏化可以再进行细致划分,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进行不同的游戏,内向的幼儿可以单独参与静态游戏,性格开朗的幼儿可以一起参与动态游戏,通过这种方法提高游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可以保证幼儿的学习内容。比如,用玩具柜划分区域,前柜放置各种书籍,后面的背板可以用来张贴作品;也可以利用走廊和角落设置活动区。比如,在走廊设置表演区,既节省了空间,也方便其他区域的幼儿活动。

(四)积极吸纳幼儿家长参与区域活动

针对幼儿的培养与教育不单单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更是每个幼儿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在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幼儿的成长才能更加健康、顺利。基于这一点认识,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把幼儿家长作为参与主体对待,利用家长接待日、园区开放日等契机,组织一些亲子区域活动并发动幼儿劝说自己的家长来园参加,让家长和孩子一同享受区域活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了父母的存在,幼儿将表现得更加自然、投入,也会在表现欲和好胜心的作用下激发更多的灵感与潜能,有利于活动效果的进一步优化。除此之外,借助这样的区域活动,家长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将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解到教师为培养孩子而付出的智慧与汗水,这非常有助于和谐家园关系的构建和维系,为后续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是站在人生起跑线上的选手,他们面前的跑道就是漫漫人生,需要的是来自教师的指引和帮助。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区域活动的研究、利用和完善,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优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体现区域活动对塑造幼儿人格、发展幼儿认知、丰富幼儿知识技能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在区域活动中科学地还原生活、启发幼儿、介绍社会,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幼儿、家长和教师三方互动、互促的和谐合作关系,为幼儿将来的健康成长和高质学习铺就一条坦途。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区域材料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可爱的小瓢虫
区域发展篇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