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来征战老始归,最怯物是人非——《十五从军征》文本解读

2022-07-05 10:19席维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变故从军老兵

席维

《十五从军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乐府诗歌,诗歌讲述一位从军的少年,经历漫长的兵役岁月,八十岁归乡的故事。诗歌抓住老兵从军前后自己、家乡的种种变化,将其一一呈现,并将人物情感隐匿其中,做到叙事、写景、抒情相谐。本文通过梳理诗句描写的各种变化,层层剖析,展现老兵隐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诗歌首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门见山展开叙述,一位年少出征,耄耋之年才归来的老兵形象跃然纸上。此句描述简略,没有用过多笔墨对老兵形象进行细致描写。同为归乡题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则不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对归乡游子进行细致描写,游子形象在读者心中清晰且具体。《十五从军征》则另辟蹊径,让读者去构建自己心中的老兵形象。一个十五岁生机勃勃的少年,转瞬成了一个老翁,时间的突变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①留白手法的运用,看似忽略了对老兵的描写,实则丰富了老兵形象,读者心中的老兵更具独特性,有自己创造的痕迹。

首句采用对仗形式叙事,“十五”对“八十”,“从军征”对“始得归”。“十五”是参军的开始,“八十”是征战结束归乡的时间,中间漫漫六十五年老兵在战场度过。“十五”与“八十”相对照,这是老兵年岁的增长,表明的是时间的变化。相比于《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采取模糊时间的叙述,《十五从军征》则对时间给予特别关注。数字增减是人们容易且能够直观感知到的变化,诗句对时间进行准确描述,突出参军时间漫长。同时,震撼的数字更益于引起读者的共鸣,调动读者的情感。“从军征”与“始得归”的呼应,意在表明老兵中途一直未能回乡。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一生征战,如今归乡,老兵最关心的是家中亲人。“遥看是君家”,离家还很远,老兵便已经向乡人打听家中亲人情况。老兵内心有期盼,终于可以与家人团圆了;有惶恐,毕竟自己征战已久。从他询问的话语可以推断,老兵已经料到家中定会有变故,因此试探地问:“我的家中还有哪些亲人呢?”老兵做好了接受亲人逝去的心理准备,然而现实更加残酷。“松柏冢累累”,家中的变故比老兵预设的更加糟糕,亲人不知何时已全部过世,空余累累坟冢。由“累累”可以猜测,昔日老兵的家庭应该是人丁兴旺的,而如今“冢累累”,与昔日的热闹形成巨大反差,在老兵还未到家时已刺痛他的心。难以想象老兵是以怎样的心情,一步步走回昔日的家园,直面家中巨大的人事变故。

十五离乡,八十归乡,家乡早已变化,身在其中的乡人可能感受不深,但对老兵而言,却是天翻地覆。这变化大到什么程度?“遥看是君家”,老兵甚至认不出自己家园的样子,需要借助乡人的指引。老兵最终回到家中,所见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无人居住,野兔、野鸡已在家中肆意奔窜;无人打理,野谷、野葵早在屋内蔓延生长。老兵所见,满眼是破败,早已没有了家的样子。此处“兔”“雉”“旅谷”“旅葵”一系列词语都含有一个共同的语意“野生”,而“狗窦”“梁上”“中庭”“井上”都含有“人为”的语意。从中可以感受到,昔日老兵的家园应该是宽敞、温馨的。然而,现在视觉所见是野生事物侵入家园,占领人为的领地,一则深刻地表现家园的破败荒芜,一则说明家园被废弃时间已久。归家所见,不仅是人事变化,家园也已变化,满眼尽是荒芜,家还是家,但家已非家。

从听说家中人事变故,到所见证实家园的破败,老兵填补着六十五年来他不曾参与的空白。在短暂的时间内,老兵接受故乡各种残酷的变化,这对人而言是残酷的。何况眼前的老兵,一生征战,八十归乡,此时的他已是人老力衰,可能还带着满身伤病。为了回乡,战场上他经历九死一生的困难。此刻终于站在乡土上,他却发现早已无家可归,不知何时自己已经变得孑然一身、孤苦无依。

老兵一次又一次直面残酷的现实,从初到故乡急切询问“家中有阿谁”的丝丝期待,到所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的麻木接受家园变故,或许因为长期的战场生活早已练就老兵坚毅的性格,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老兵强烈的悲伤。“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即便孤寡无依,老兵仍然独立维持着生活。然而当“羹饭一时熟”,老兵陷入茫然,此刻本该家人围坐一起享用,老兵却不知所措——“不知饴阿谁”,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孤苦伶仃。“出门东向看”,所见只是累累坟冢,此时老兵再也无法压抑情感,不禁泪如雨下。原来老兵先前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只是故作坚强、被迫振作。可见,老人看到家的惨状没有流泪,反而舂米做饭的反常举动,是主人公心灵遭受毁灭性打击的独特反应。因为真实,所以更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震撼力。②可知,最终击溃老兵情感防线的不是漫长的战争生活,不是温馨家园的破败,而是亲人的逝去。

“泪落沾我衣”是老兵情感的直接表露,眼泪甚至打湿衣物,表现出强烈的悲伤。老兵的眼泪为什么而流?包含了哪些情感?首先,“泪”中有老兵对逝去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长期在外家中亲人的盼望是最大的慰藉,老兵满身伤病归来家中却物是人非,思念之情不言而喻;“泪”中有老兵对自己年华老去孤身一人的怜悯,一生征战,出生入死,青春耗在了战场上,年老侥幸归乡,唯一的念想是安度晚年,哪知家中早已“冢累累”,可怜自己孤苦伶仃;“泪”中还有老兵对当时残酷兵役制度的控诉,兵役消耗年华、摧残身心,漫长的兵役是一切悲剧的源头,一字一句都是老兵无言的控诉。

《十五从军征》从一位征战归乡的老兵视角切入,描写老兵年岁变化,突出征战时间漫长,借乡人之口道出老兵家中人事变化,写老兵所见家园环境变化。种种变化,层层推进,丰富的情感隐藏其中,随着变化波动,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同为征战题材的诗歌还有《木兰诗》《石壕吏》,可以进行对比阅读,继续探究征战题材诗歌在表达上的异同。

猜你喜欢
变故从军老兵
老兵
扶贫路上的“老兵团队”
送友人从军戏作
元好问的军旅生活
浅析有岛武郎小说中亲子关系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一堂“变故”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木兰从军
境遇与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