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的心理历程

2022-07-06 05:17韩美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约瑟芬理查德夫人

韩美

凯特·肖邦,是美国现实主义、女性主义作家,《一小时的故事》是其于1894年发表的经典名作。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从听闻丈夫死亡的消息到最后目睹丈夫还活着,这中间一小时的心路历程。该小说将女性追求自我和真我的迫切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凸显了理想中的美好与现实呈现的残酷的矛盾与落差。自小说出版以来,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小说进行独到的解析,研究成果颇丰。美国女性主义叙事研究专家苏姗·兰瑟认为,《一小时的故事》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即女性在男权统治社会的压迫下奋起反抗与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该作品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读者对于该故事所反映的主题和思想有不同的见解,对于小说主题的评述也不尽相同。因此,刘杰伟和唐伟胜针对中国读者对《一小时的故事》阅读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多数中国读者认为该小说的主题是多层次的。出于对研究结果的质疑,申丹对《一小时的故事》的解读所涉及的文学阐释重新思考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也有学者从多维角度来解读《一小时的故事》,以作者、文本与读者的综合关系入手,试图揭秘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小说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如宋雪联结案例中对照、反讽、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进一步烘托了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极度盼望与神往及其女性意识的醒悟。

从数据检索发现,对《一小时的故事》的赏析,研究角度归结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理论层面而言,侧重于对小说主题的解读,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以文本和修辞方法的使用进行分析。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反讽、象征主义等)来探析小说主题,这些分析无法从文本上直观地辨析小说中人物的特点及心理变化。从实践层面来看,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试图分析小说在国内读者中的接受度、阅读的侧重点和阅读喜好。鉴于此,笔者以马拉德夫人的心理变化历程入手,试图分析马拉德夫人与身边人的人际关系以及这一小时中马拉德夫人的情感变化过程,由此来深度探析导致马拉德夫人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以此加深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一、故事概要

该小说的情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马拉德夫人在获悉丈夫死讯后,心痛欲裂。随即她与外界隔离,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透过窗外看到春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后,她陷入了沉思。第二部分是从第九段到第十一段,该部分主要叙述了马拉德夫人尽管内心极度悲伤,但是她意识到自己获得了被婚姻剥夺的自由。她感觉自己从身体上和精神上都自由了。此刻开始,她只愿之后的岁月仅为自己而活。第三部分是第十八段到第二十一段,这部分描述了马拉德夫人激动地憧憬着自己未来自由的生活时,现实却阻断了这一切美好,眼前的一幕让她心如死灰,因为她看到丈夫平安地回来了,于是她心脏病发作导致了最终死亡的悲剧。

二、人物关系分析

《一小时的故事》中涉及的人物主要有四个:马拉德先生、马拉德夫人、约瑟芬(马拉德夫人的姐姐)、理查德(马拉德先生的朋友)。小说中的这些相关人物,作者没有逐一详尽地介绍,人物刻画集中于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的描写。尽管没有以往作品中对人物的基本特征如外貌、性格等予以特写,但作者以极大篇幅将与马拉德夫人相关的核心人物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这些细节描写中将马拉德夫人与姐姐、丈夫、理查德的关系清晰呈现,给读者理解故事情节和思考的空间。

(一)马拉德夫人和姐姐约瑟芬的关系

约瑟芬是马拉德夫人的姐姐,小说中姐姐是一个体贴、善解人意的形象。她对妹妹关爱有加,从得悉马拉德噩耗后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妹妹左右,这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于是她自始至终守着妹妹,生怕她无法承担这个悲讯。小说中很多细节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得知马拉德的死讯后,姐姐的谈话语气是吞吞吐吐的,她试图以遮遮掩掩的话语来掩饰马拉德逝世的讯息,因为她深知妹妹患有心脏病,她以这种委婉的方式想蒙混过关,掩盖事实,因为她不想让妹妹知悉这一噩耗,害怕妹妹一时之间承受不住这种沉重的打击。

姐姐约瑟芬在听闻马拉德死讯后担心妹妹想不开或有轻生的举动一直陪伴在妹妹的身边。在得悉马拉德发生不测的音讯后,姐姐担心妹妹受刺激引发心脏病发作,姐姐说话的语气是结结巴巴、断断续续的,从“吞吞吐吐”等词的使用可以体现出姐姐顾虑妹妹的身体状况和对妹妹的怜惜。马拉德夫人把自己锁进房间后,姐姐格外担心妹妹想不开,做出冲动的行为。接下来,姐姐命令妹妹开门,妹妹却没有回应,她极度渴望知道妹妹当时的心理状态,她不希望妹妹有什么闪失。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出,姐姐和妹妹感情深厚,姐姐是一个善良、体贴的人物形象。

(二)马拉德夫人和理查德的关系

理查德在报社收到了马拉德死亡的音讯,在死亡者名单上,马拉德名字排第一,由于他晓得马拉德夫人有心脏病,他需要确认这个悲讯的真实性,于是他在看到第二封电报时反复确认后才小心翼翼地告知马拉德夫人。

从“第二份电报”“一直等待他们”可以看出,理查德是反复确认消息后才小心翼翼地来告知的,因為担心马拉德夫人接受不了这个噩耗以及害怕她的心脏病发作,就一直在楼梯下面等待着。作为马拉德的好朋友,他第一时间来朋友家中慰问和帮忙,从事情发生后一直在马拉德夫人身边。从理查德的这些细致的举止行动中可以看出理查德和马拉德夫妇的关系较为亲密,有着深厚的情谊。

(三)马拉德夫人与丈夫马拉德的关系

马拉德先生是贯通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但是对他的描写很少,只出现在了小说的结尾处。在获悉马拉德发生不测的音讯后,马拉德夫人痛苦不已。她还是爱她的丈夫的。但是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后,短暂的哀痛悄然逝去,马拉德夫人开始对未来生活进行了美好憧憬。也正因为丈夫的忽然出现使得马拉德夫人一切的希望霎时幻灭。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马拉德夫人很爱自己的丈夫,但是在男权社会笼罩的阴影下,她好似井底之蛙,生活在那片狭小的世界,未曾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她也渴望去更广阔的天地释放自己,去勇敢地追寻自我,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一味地顺从着这牢笼般的婚姻。她也渴望着不再被压抑,她不想继续这样活着。这个事态的回转使她产生了乐极生悲的心境,历经长久的压抑和无奈的境地后终于显露出了裂缝中的一丝光芒,下一秒这束微弱的光芒却还是被现实的黑暗所蒙蔽了。尽管她想拼命挣脱,却终究逃不出这长久的束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现象。

三、心理变化过程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马拉德夫人得知了丈夫死讯后的心理变化。这部分作者主要以陈述句的语气来叙述。主语为“她”,代表马拉德夫人。“她不让任何人跟随她”,表示此刻马拉德夫人万分悲痛,她单独回到房间,不想让任何人陪她,这句话说明她还沉浸在丈夫死亡的悲伤情绪中不能自拔。关上这扇门之后,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扇门阻断的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门外是残酷的现实世界,门内是理想中的美好世界。马拉德夫人在得悉丈夫死讯后,所有人都在客厅里,关上门后,她与外界隔绝。接下来她开始欣赏窗外的风景。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她开始向往美好的生活并尽情享受这片刻的安宁,并且能够感受到窗外春天到来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情境彻底激发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的猛烈盼望。她思绪万千,也试图暂且忘记以往固化的生活,于是她靠在椅子上,非常平静,除了偶然呜咽一两声,使她有些哆嗦,就像小孩子哭着睡着了,但在梦中还会持续哽咽。这里体现马拉德夫人的心情由悲伤到害怕。

第二部分展示了马拉德夫人复杂的内心独白。整个情绪转化过程跌宕起伏。“她还很年轻……脸上表情显示着一种压抑,甚至是一种力量……”这个片段主要描述了马拉德夫人的面部表情—面色压抑、目光阴郁、若有所思,此刻她内心复杂,心情略显低落。接下来的部分显示了她的内心开始骚动不安,描写了她内心的极度恐惧和不安。然而,这种不安却转变成了一种快感。她的心理悄然产生变化,她开始由先前的恐惧转向一种相对释然的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因此,恐惧也就随之消失了。整个人处于前所未有的、放松的状态,她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已经达到了高潮。她开始觉醒,开始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漫长的岁月由煎熬的状态变成了解脱,接下来的岁月她不再被婚姻压迫和束缚,只愿为自己而活。纵使她爱过自己的丈夫,但是此时她已经被冲动的意志所支配,宛如一只自由的鸟儿。这也暗示了妇女的自由意识被男权思想压迫而扼杀了。而后,马拉德夫人感觉自己完全自由了。由于这种意识的觉醒,她与周围的环境已然天差地别,曾经美好的爱情变成了摧残她意志和自我的牢笼。她不想这种美妙的意境被周遭的人打扰,因此,此处马拉德夫人要求姐姐出去。最后一句“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表现得宛若一位胜利女神”,在房间里独处的时间使她的情绪产生巨大反差,从一开始进门时的哀伤到忧郁,再到放松乃至愉悦,到最后已经宛若胜利女神。这个胜利女神亦是马拉德夫人精神意志的觉醒。因为她感受到了自由的力量,她的精神层面已经超越了现实的束缚,这个胜利即精神上的“胜利”。这个章节中马拉德夫人由内心挣扎的复杂心情到轻松愉快的转变。

第三部分也就是小说的结尾部分。原本心理有所改观的马拉德夫人终于愿意接受现实,在姐姐的哀求下走出了房间。这个时候,也就是小說的转折部分。马拉德推门而入,见此情景,约瑟芬和理查德都很慌乱并飞快移动试图遮挡眼前的画面。原来马拉德先生并没有死,事发当时他离现场很远,他甚至不知道发生了车祸致使他对约瑟芬和理查德的行为感到困惑、吃惊。但是已经于事无补了,马拉德夫人看到了这一幕,她既激动又惊慌乃至绝望。她的心情在这一瞬间剧烈变化,她无法承受这一个小时中戏剧般的情境。丈夫没有死也意味着她一度向往的自由梦破灭了,这种前后的极度反差让她惊愕不已,最后自由的理想破灭让她绝望至极,因而也就招致了最终的凄惨结局,医生说她死于心脏病,死于极度高兴。但是真正致使马拉德夫人死亡悲剧的原因是自由美好愿景被无情地摧毁了。最后这一小节马拉德夫人的心理由激动到惊恐再到绝望的剧变,这种过于激动刺激了心脏病发作导致了死亡的结局。

本文从小说主人公马拉德夫人与她相关人物的关系的分析,以及马拉德夫人在这一个小时内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的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在不同情境下产生这些情绪变化的原因,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本文对人物关系的分析表明,马拉德夫人与理查德关系很好,与姐姐感情深厚,与丈夫感情甚好但是内心又有距离,在男权社会中她很抗拒,一直被压抑着。小说虽然对马拉德的描述只有几句话,却贯穿整个小说的主线,也是引起马拉德夫人这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关键,也是压死马拉德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整个小说中马拉德夫人由悲伤到恐惧,再到挣扎变为轻快,最后由激动变为惊恐和绝望,每部分心情的变化都蕴含了不同的意义。小说的悲剧结尾—马拉德夫人的死亡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男女不平等和妇女地位低下的不满。

猜你喜欢
约瑟芬理查德夫人
玫瑰城堡:法兰西交际花和帝王的不舍情缘
拿破仑一生难忘约瑟芬
夫人与婆子
17 年后
用蛋管住鸡
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阿柚
潇水夫人
尚美巴黎 Josephine系列为爱加冕
天命夫人
英国雕塑家理查德.狄肯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