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籍八旗子弟诗画创作概况

2022-07-06 05:17李松石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宗室八旗诗画

李松石

李放《八旗画录》收录了300余位画家,从皇室成员到普通女子,包罗甚广,李放在该书中旁征博引,收入的都是旗籍,如果按照今天的籍贯分类,其收录的大部分画家应为辽宁籍,笔者通过查阅《清史稿》《清代诗文集汇编总目录·索引》等书籍,针对《八旗画录》中所录的辽宁籍八旗子弟诗画创作概括作以简述,以期引起大家注重地域文化及特定群体的艺术史研究。为了更直观更清晰,笔者根据《八旗画录》中所录人物,制表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上表40余位辽宁籍画家只是根据《八旗画录》中的收录情况进行整理。清代的辽宁籍画家远不止此,笔者曾经根据《中国美术家大辞典》《辽海名人大辞典》等书进行过初步统计,人数有150余位。其次,上表中所列的人物不包括清宗室成员,即所谓的“天滉”或曰“朱邸”群体,因其姓名、诗集多有留存,故不体现在上表中,其诗画创作情况在下文中有所论述。

一、八旗子弟诗画创作原因探析

清朝入关以后,虽多有改弦更张,但在思想文化的宣传上,依旧以儒家思想为宗,文化层面继承前代较多,这虽然是有证明其正统地位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依然促进了文艺的发展与繁荣。“八旗子弟”本是军事组织,清朝肇始,“八旗子弟”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入关定都北京以后,尤其是康熙朝后,国势趋盛而稳,无论是在京八旗(占据八旗人数最多)还是各地驻防八旗,由张皇骑射武功转而崇文向雅。这些都是清代诗文绘画得以发展的动力之一。限于篇幅,笔者仅就科举考试阐释其对八旗子弟诗文绘画创作的影响。

首先,科举考试之影响,关于八旗子弟参与科举的情况,《清史稿》有其详细的记载:“八旗子弟在因其八旗以骑射为本,右武左文。世祖御极,诏开科举,八旗人士不与……先是乡、会试,殿试,均满洲、蒙古为一榜,汉军、汉人为一榜。康熙二十六年,诏同汉人一体应试。”(清史稿·清史稿卷一百八,志八十三,选举三·文科)

从清史稿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提取两个重要信息:其一,入关之初,八旗子弟在科举考试时享有特权,满洲、蒙古八旗子弟与汉军八旗、汉人不同榜,考试科目相对简单,如果再与清代中央等要职部门的“留缺”来看,的确看出其特权性。其二,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后,八旗子弟已经“与汉人一体应试”,这并不是说八旗子弟特权没有了,与汉人同榜角逐,也从侧面反映了自康熙以后,八旗子弟群体的学识几与汉人无异。想走科举考试这条路的八旗子弟,必须精通诗文,这促进了八旗子弟诗文的繁荣与发展,以上分析虽重点是八旗子弟的诗歌创作繁荣,但绘画作为文人雅兴的一部分,自然随着八旗子弟的文学修养的提高而逐渐成为八旗子弟群体中雅兴的一个重要体现和实践。这在李放《八旗画录》里有鲜明的体现,反映出清代八旗群体的绘画创作与鉴赏的繁荣。

二、辽宁籍八旗子弟诗画创作概述

八旗群体诗画创作是清代诗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铁保的《熙朝雅颂集》收录了从清代初年到嘉慶初年500余位八旗作家的6000余首诗歌,是研究八旗诗歌最重要的资料之一。清末民初或者说直到目前,关于八旗群体的诗歌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单人别集的论述上或者整理上,严迪昌先生在其所著的《清诗史》中认可了八旗群体的诗歌创作,认为其作用不可忽视。关于八旗群体的绘画创作,目前看来,无论是通史还是断代史的美术史论著,似乎都没有将其作为单独的群体进行研究。笔者拟以《八旗画录》为主要考察对象,将其分为宗室与一般两个群体,对辽宁籍八旗子弟诗画的创作进行概述。

(一)辽宁籍清宗室诗画创作概述

若从籍贯角度看,清代宗室大部分可以归为辽宁籍,上文表格,因笔者并没有将皇帝、宗室成员列入在内,其原因已经说明。清代宗室的绘画风尚从“如意馆”“造办处”等留存的作品中可窥见一二,兹从《八旗画录》中摘录几则:“顺治,山水小幅直追宋元;乾隆,游艺笔墨兼善花草、兰竹梅花折枝;其他如嘉庆、道光、光绪都有所记载。宗室其他如允礼,少时画松,工绘事;永珹,擅画墨荷;永璇,能作平远山水……”由此可见,宗室、朱邸群体绘画多以山水为主,其次花卉,宗宋追元,符合中国画传统的“文人画”情怀。如果说《八旗画录》中对皇帝、朱邸群体的绘画记载多有过誉之辞的话,那么这一群体的诗歌却大有可观,根据《清代诗文集汇编》,其群体诗歌大多结集且传世,如高塞《恭寿堂集》,允禧《花间堂诗钞》《紫琼岩诗钞》,岳端《玉池生稿》,文昭《紫幢轩全集》,永瑢《九思堂诗钞》,永瑆《诒晋斋集》,永恩《诚正堂稿》,如松《怡情书室诗钞》,此外如敦敏、敦诚、书諴、永忠等在诗歌创作上都有所建树。

因本文属于概述性质,暂不对个人诗歌与绘画作品进行精细研读,但值得说明的是,严迪昌先生提出了清诗“朝野”的概念作为研清诗的一条重要线索,但清代宗室群体的诗歌内容贴近生活,善于抒情,用典较少,与明乃至宋的掉书袋与议论风格迥异,这一点也是清诗区别以往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一般辽宁籍八旗子弟诗画创作概述

根据《八旗画录》笔者辑出辽宁籍作者42人,其中诗画兼善的有13人,诗集存世12人,不详29人,官职者30人,具体可参见上文的表格。由《八旗画录》所记载的情形来看,辽宁籍八旗子弟在《八旗画录》所收录的300余人当中,占比甚大。除了宗室人员以外,若再细化,可知,辽宁籍八旗画家以汉军八旗为主,其中有诗歌创作并留世的都为汉军八旗子弟。结合《八旗画录》,对其群体诗画创作概况分析如下:

首先,绘画上,辽宁籍八旗子弟的绘画创作在题材上虽以“山石”“花鸟”为主,似与整个时代创作题材无甚差别,但在绘画技法上,却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即以辽宁籍高其佩为首、朱伦瀚继起的“指头画”创作,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顺提一句,在辽宁籍八旗子弟的绘画群体中,还出现了如铁岭高氏、辽阳朱氏、曹氏、铁岭甘氏等家族绘画群体。

其次,诗歌上,辽宁籍八旗子弟的诗歌创作尤为丰富,除了受到学术界关注的陈景元、郑文焯等大家以外,其他如高其佩、唐英、英廉、朱孝纯等人的作品目前学术界的关注不多。唐英有《陶人心语》集,文字自然,似有自传性质;英廉的《梦堂诗稿》,语言自然,尤其是题画诗作品,佳作甚多。朱伦瀚之子朱孝纯,姚鼐称之为“今世诗人,足称雄才者……动乎纸上而不可御焉,味之而奇思异趣角立而横出焉”。即便如郑文焯这样的大家,目前对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词学领域,对其诗歌关注较少。

以笔者查阅的资料所见,目前清代辽宁籍的绘画作品在各地博物馆、拍卖行多有所见,其诗歌结集不多,大多散落在诸如《八旗画录》等书籍中,尤其以笔记体居多,将来有待《全清诗》问世,或可更能见其风采。

值得说明的是,清末民初,风云变幻,“不分满汉,但分旗、民”的时代一去不返。八旗群体因其“不农”“不工”“不商”等特点,随着清朝的国势式微,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直到“民国”以降,八旗子弟由原来的游手好闲变成了“社会废人”,李放《八旗画录》的撰稿与刊印都在清末民初,此时的八旗子弟或说是旗民的生活状态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一般旗民的生活水平显著下降,尤其是“民国”以来,由具有政治特权吃“皇粮”的阶层渐变为社会底层,一家沦为乞丐的现象十分常见。虽以八旗子弟为收录对象,但“画录”的八旗子弟多为天滉、朱邸与官宦,与一般的旗民还是有所区别,在这一点上,应当注意。肯定的是,李放的《八旗画录》实现了其“存人存史”的目的。

以上行文简单地概述了清代辽宁籍八旗子弟的诗画创作情况,因本文是以《八旗画录》中所录辽宁籍画家作为考察对象,其分析与结论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是以地域及八旗群体作为解读清代诗画的一个尝试,或可对阐释清代的诗画创作,对清代文学史、美术史、辽宁地域文化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本论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9BZW013。

猜你喜欢
宗室八旗诗画
诗画田园
宋代宗室经济状况与宗室政策探析
北宋宗室外出交游受限述论
北宋宗室任官制度变迁考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诗画
八旗之殇
试述北魏宗室担任洛阳京畿长官的情况
清代右卫八旗驻防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