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各国钢铁工业简介(上)

2022-07-06 08:54
中国钢铁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钢产量东亚地区高炉

黄 涛

2020年11月15日,由东盟主导的新自由贸易协定形式,相关国家协定谈判达成妥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RCEP),产生了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参加的、30亿人口规模的巨大经济区。有力证明了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世界自由贸易规律不可改变。

根据其成员国组成,可以分为三大区域,即东亚地区中、日、韩;大洋洲澳、新两国;以及东盟地区。中日韩、澳新都拥有自己的钢铁产业,而东盟十国中,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6国也拥有一定规模的钢铁产业。本文仅对上述国家钢铁生产进行简要分析。

1.钢铁生产

一直以来,RCEP覆盖区域是世界钢铁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2020年,RCEP钢产量12.6亿吨,占世界总计钢产量的67.27%,比上年提升2.77个百分点,中日韩三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又是RCEP中钢产最大的板块,2020年三国合计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4.73%,比上年增加2.53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2015-2020年RCEP钢产量统计 万吨,%

(1)东亚地区

中、日、韩都是RCEP成员国中的钢铁大国,按2020年钢产量国家排名,中国位列世界第一、日本位列世界第三、韩国位列世界第六,中日韩三国合计钢产量约占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二。见表2。

表2 2011-2020年中日韩三国钢产量及占比 万吨,%

展望未来5-10年,东亚地区仍将是世界钢铁生产制造中心。中国钢消费量进入峰值平台区,钢产量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1973年日本粗钢产量1.19亿吨达到历史峰值,此后,日本钢产量长期维持在1亿吨左右,总体平稳,今后再现显著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近年来,韩国钢产量在7000万吨左右,未来难有明显增长。

(2)东盟

2013年之前,东盟主要国家几乎没有高炉炼铁,仅生产少量直接还原铁,钢铁企业的大都采用电炉炼钢工艺,主要原料是废钢和少量的直接还原铁。2013年之后,东盟钢铁企业的新建高炉开始生产出铁水。2020年东盟国家铁产量是2014年的7.7倍。东盟国家新建高炉主要集中于越南和马来西亚两国。见表3、表4。

表3 2013-2020年东盟主要国家铁产量 万吨,%

表4 东盟国家高炉一览(不完全统计)

一直以来,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带动钢消费增长,但当地钢产量并未相应增长。随着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企业开始与东盟国家开展国际钢铁产能合作,新建产能顺利投产,东盟国家钢产量开始出现明显增长,从2015年不足2000万吨提升至2020年达到4550万吨,新增钢铁产能提高1倍以上,主要集中在越南。过去5年间,越南钢产量增加了1500万吨左右,占东盟国家增量的四分之三。

当前,东盟国家钢产量仍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仍依赖进口。未来,东盟国家还将继续扩大钢铁冶炼能力。见表5。

表5 2015-2020年东盟主要国家钢产量 万吨,%

东盟国家钢铁产品轧制加工能力远超冶炼能力。近年来,东盟国家钢材产量稳步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本国政府大力推动本地化的钢铁冶炼产能扩张,另一方面是通过进口半成品钢坯和用于深加工的热轧板卷,在本地进一步轧制、涂镀进行深加工。本地化钢铁冶炼产能扩张主要聚焦于生产长材,板材产能扩张主要聚焦于进口基板的深加工。

东盟国家钢材产量增加主要是基于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三国的贡献,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钢材产量大体保持稳定。见表6。

表6 2015-2019年东盟主要国家钢材产量 万吨

(3)大洋洲

尽管澳大利亚蕴藏着巨大的优质铁矿石、煤炭资源,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但其钢铁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常年稳定在500万吨左右,也没有计划大规模扩大钢铁产能。新西兰的钢铁生产规模更小,年产量仅为50万-70万吨。见表7。

表7 2012-2020年大洋洲主要国家钢产量 万吨

2. RCEP主要钢铁企业

据英刊《金属通报》统计(不完全),2020年全球钢产量超过200万吨的钢铁企业有137家,其中,中国79家(含中国台湾中钢公司),占比达到57.7%;日本4家;韩国3家;澳大利亚1家;越南2家。

2020年世界前十大钢铁企业中,中国占据7家。中国宝武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钢产量达到1.15亿吨,其次为河钢集团,排名世界第3,钢产量4238万吨,之后还有江苏沙钢、鞍钢集团、建龙集团、首钢集团、山钢集团。2020年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CR4为22.3%,CR10为38.0%。见表8。

表8 2020年中国十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世界排名 万吨

猜你喜欢
钢产量东亚地区高炉
8月份全球粗钢产量1.51亿t 同比下降3%
昆钢2500m3高炉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停炉及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玉钢3#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高炉前
如何看待我国的高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