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2022-07-06 10:17原永玲
山西化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限值臭氧空气质量

原永玲

(长治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山西 长治 046000)

引言

长治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是保卫北京蓝天碧水的重点区域。

屯留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与长治、长子安泽、沁源、襄垣相邻,整个地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山比较多,人口密度小;东部比较平,人口密度大。地形是西边高东边低,且由西边向东边缓慢倾斜,形成了山区、丘陵、平川三种地形。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冬天长夏天短。春季风多,气候相对干燥;夏季雨水多;秋季风强,湿差大些;冬季雨水和降水少,比较寒冷。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导产业以煤炭、焦化、洗精煤行业为主。境内主要有邯长高速公路、长晋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和长临高速公路以及208 国道、309 国道等主路。

屯留区工业布局不合理,焦化、电力、化工等重污染企业集中于主城区上风向;涉煤企业多,产量大,产业结构重;道路设计不合理,309 国道处于主城区上风向,紧邻主城区;主城区地形特殊,南北高、中间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近年来主城区车辆显著增加;秋冬季燃煤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增加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环境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是现阶段和今后屯留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屯留区进一步维护好、改善好、提升好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1 屯留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

1.1 屯留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2020 年屯留区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为:SO2年均质量浓度为18 μg/m3,同比上升了12.5%;NO2年均质量浓度为26 μg/m3,同比下降了23.5%;PM10年均质量浓度为59 μg/m3,同比下降了15.7%;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34 μg/m3,同比下降了10.5%;CO 年均质量浓度为2 μg/m3,同比下降了13.0%;O(38 h 均值)质量浓度为167 μg/m3,同比下降了10.7%;SO2、NO2、PM10、PM2.5、CO 年均质量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O(38 h 均值)年均质量浓度超标。

2020 年屯留区环境空气质量统计情况为:二级以上优良天气292 d,同比增加30 d;重污染天气2 d,同比减少3 d;综合污染指数均值4.3,同比下降13.3%,在全市12 个县区排名第4 位,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变化率在全市排名第二位。

总体来说,屯留区大气环境质量在长治市12 个县区处于较好水平,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仍面临较大压力,PM2.5质量浓度2020 年首次达标,近几年O3污染逐渐显现,复合型污染逐步叠加显现,空气质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1.2 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历年变化情况分析(见表1)

表1 2018 年—2020 年屯留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情况统计表

1.2.1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质量浓度变化情况分析

2018 年—2020 年SO2、NO2均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ρ(SO2)=60 μg/m3、ρ(NO2)=40 μg/m3)。近几年屯留区优化企业布局、工业企业实施环保升级改造、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冬季清洁取暖、锅炉特别排放限值改造、淘汰分散的燃煤锅炉一系列工作,提升了清洁用煤的比例,降低了燃煤的产生和使用,使得SO2、NO2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1.2.2 一氧化碳(CO)质量浓度变化情况分析

2018 年—2020 年CO 年均质量浓度连年呈现下降趋势,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ρ(CO)=4 μg/m3)。一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工矿企业、交通运输、汽车尾气等。近几年屯留区开展企业污染治理、散煤清洁替代、优化交通结构等工作,使得CO 排放量减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2.3 臭氧(O3)质量浓度变化情况

2018 年—2020 年O(38 h 平均)均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O(38 h平均):160 μg/m3],已经成为影响屯留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O3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排放、涂料和溶剂的使用、油品挥发、机动车尾气排放等,特别是夏秋高温天气下挥发性有机物产生量更多。近几年,屯留区强化臭氧高发时段污染源控制,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排查,严格油气回收管控,鼓励夏秋高温天气实施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错峰、错时生产等措施来降低臭氧的排放,2020 年臭氧同比下降10.7%,但其改善仍存在很大的压力,这也将是屯留区今后的工作重点。

1.2.4 颗粒物(PM10、PM2.5)质量浓度变化情况

2018 年—2020 年PM10、PM2.5质量浓度连年呈下降趋势,PM10质量浓度均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ρ(PM10)=70 μg/m3);PM2.5质量浓度2020 年首次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ρ(PM2).5=35μg/m3),据统计,PM2.5也是导致重污染天气的最主要因素。屯留区加强管控施工扬尘、城市道路及交通运输扬尘、工业无组织排放扬尘等来降低扬尘污染,从而使得颗粒物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PM2.5浓度降低还面临很大的压力。

1.3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历年变化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2018 年—2020 年屯留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用来对空气质量进行排名评价,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值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通过对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历年变化情况分析可以得出:屯留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气数逐年增加,重污染天气数逐年减少,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变好。表明近几年屯留区采取的秋冬季重点行业实施差异化错峰化生产、应对重污染天气措施对减轻大气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 屯留区大气污染防治对策[1]

屯留区近年来在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并且这些措施对于减轻大气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环境空气质量改变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2020 年,空气质量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主要超标因子是臭氧。PM2.5年均浓度虽近几年期间整体呈下降趋势,只有2020 年首次达标,PM2.5虽然不是影响优良天数最主要的污染物,但仍是导致重污染天气的污染物;与此同时臭氧污染居高不下,也成了影响优良天数最主要的污染物。今后还应继续加大力度,采取防控措施进而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2.1 严控煤炭消费

重点减少工业企业高煤炭消费和民用散煤消费。工业企业应从源头上控制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整治“散乱污”企业;大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确保城中村集中供热管网全覆盖,边远地区无法覆盖的,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推进清洁取暖工作,加大淘汰小型燃煤锅炉力度,严格管控散煤等使用,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

2.2 严格交通运输管理

改变运输结构,全面推进“公转铁”,增加铁路货运量;加快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等更换为新能源汽车;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避免车辆拥堵和污染;对辖区内的加油站加强监管,确保油品质量,严禁劣质油的污染。

2.3 大力减少城市扬尘污染

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开展城市环境综合大整治大清洗,全面降低扬尘污染;要求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尽量避免渣土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抛洒和随意倾倒现象;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提高绿色出行比例。

2.4 不同时段差异化管理[2]

夏秋季,开展臭氧治理专项行动,重点对全区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企业进行排查,加强对化工、印刷、家具、汽车修理等重点行业的监管,重点检查VOCs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加大对企业执法监测频次,确保VOCs 的收集率,从而减少臭氧污染。秋冬季,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企业错峰生产,机动车车辆限行等措施,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

2.5 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宣传报道环境保护工作,注重环境信息的发布更新,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关注度,从而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人人都来参与保卫蓝天的良好社会氛围。

3 结语

本文在对屯留区近几年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屯留区的环境实际情况,从源头降碳、优化交通运输方式、减少城市扬尘、加强环境专项执法、倡导全员参与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屯留区“十四五”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献策。

猜你喜欢
限值臭氧空气质量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双面臭氧
ITU和FCC对NGSO卫星的功率通量密度限值研究
链接:新GB1589出台后 货车尺寸限值有这些变化
2017年北京将实施“世界最严”锅炉排放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多功能空气质量远程检测仪
《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