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探讨

2022-07-07 14:27柴玉蓉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佛学乐舞河西

【摘要】随着国家对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五凉文化的发展也随之成为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项。通过探讨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进而提出提高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影响的措施,从而使得五凉文化在国家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五凉文化;地域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8-063-03

【本文著录格式】柴玉蓉.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8):63-65.

基金项目:2021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十六国时期北凉文士群体研究(项目编号:2021B524)。

五凉文化是在河西地区兴起,通过北魏引进到中原地区,在唐朝得以繁荣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五凉是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涼、北凉、南凉和西凉五个政权,所属地区在河西,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一带。而凉州是现在的武威市,有着“五凉京华,河西都会”之誉,该地区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等地域特色浓郁,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河西走廊在甘肃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达星星峡,南连祁连山,北触合黎山,全长可达约一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二百千米之间。从整体上有,它状如带,且卧于黄河以西,所以得此称谓。[1]

一、五凉文化的概述

五凉文化是从前汉、魏、晋到之后的唐、宋、元、明、清,其中唐朝为五凉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五凉文化已与各地域的特色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了各地域所特有的建筑、寺庙、品牌等的文化,并带有地域、民族和宗教特色。同时五凉文化的形成也需要具备基本的条件,如政治和人文环境、特定时期的背景和该地区所推崇的文化、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等。正是依靠着这些条件,五凉文化才会极具农耕文明、新城崛起、儒学推崇、人才集聚、佛教兴旺、民族交融、乐舞流长、文学兴盛的浓郁内涵。[2]

二、五凉文化的现状

近年来,武威市对五凉文化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博物馆,同时举办了与之相关的文化论坛,目的是通过加大对五凉文化研究的工作和加强对五凉文化的宣传工作,进而提升其文化影响力。如今年9月在敦煌会展中心举办的五凉文化论坛会,是以弘扬五凉文化和传承历史文脉为论坛主题,旨在探讨五凉文化在多元化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进文化交流,扩大武威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凉文化从最初的起步到现在,一直都在向更深层发展,并且五凉文化已经成为了武威市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可见其在武威市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 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一)五凉文化加快了居所的发展

在先秦时期,匈奴在凉州的赤乌镇修建了姑臧城,据说城南北有七里,东西有三里。之后前凉又修建了楼台、学堂、阅兵台等。前凉时期的建筑工程属于较大规模,正如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所提到了“凉州七里十万家”,该句描述了当时凉州的盛况,方圆七里住着十万户人家,其中的七里十万家实际上又刻画出姑臧七城的规模之大。之后张氏以京都的王城建筑标准对姑臧城进行了修建,张氏的此次修建对之后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且这时的建筑风格已经打破了旧时建筑模式,变成了宫北市南的建筑布局。北魏时期的洛阳也参照了张氏的建筑风格打造都城,随后东魏的都城也受到它的影响。时至今日,现在的古城也保存着张氏的建筑风格。这时期的都城建筑布局及装修风格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都城建设,它已经形成了一种与其地域特色交相呼应的文化,即五凉文化。

(二)五凉文化使人才辈出

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国家需要人才去创新来引领国家的发展。在五凉文化的兴旺发展中一定是有人才在其中推动,且那时极为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面对学者,无论其身在朝堂,还是在无名之地谋生,无论是河西本地之人,还是河西之外地区的人,五凉政权对他们都是以礼待之,量才录用。对有较高学识或是成就的学者,五凉政权更是优待。所以,有许多学者都自愿为当权者效力。如前凉张轨积极接纳人才,对他们妥善安置,使得他们各自发挥其才能。在永嘉之乱时,朝廷对中州之避难者礼而用之,后来称凉州为多士之地。同时,张轨也对已在位学者进行提拔任用。南凉秃发乌孤也在广招贤士,这些贤士之中既存在西州的贵胄,也有中州的有志之才。西凉李暠、北凉蒙逊在政权更替之时,对有才之士也有任用。五凉时期的人才辈出,既促使能人、贤士聚集,又使该地区的各个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如当地的社会和谐和经济繁荣。[3]

(三)五凉文化奠定了佛学的独特性

佛学是对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经典和佛陀学说的研究和探索。鸠摩罗什、竺法护等佛教高僧在河西地区留下了足迹,也有些中原地区的僧人路经河西地区到遥远的西域求取佛经,这使得河西地区成为了佛教传播地,并且也带有了佛学的独特性。河西地区的佛学文化中心地是姑臧,佛学是以该中心地为核心向周围地区进行传播。随着佛教的发展,当地的寺庙、石窟也随之多了起来,并与建筑、壁画、雕塑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佛教艺术文化。在石窟中,敦煌莫高窟和武威天梯山尤为出名,这两个石窟是目前中国建立最早的,并且僧人极多,可见当时佛学的影响力之广。且石窟中的壁画记载了佛学在河西地区的发展,这些石窟是对佛学传承的基础,对之后的佛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时期的佛教学者使用新的观点对一些晦涩难懂的佛学条文进行解释,翻译佛经,宣扬佛经中的故事,歌颂佛法,由此在一定的意义上扩大了佛学的影响力,并创造了佛学文化。[4]

(四)五凉文化掀起了儒学的盛行

儒学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思想,从古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儒学在古代的作用不仅是统治者用来规范人民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各个学者、领导者追求的为人、做事之道。从历史考究到文物考古挖掘的研究中可以得知,在1957年的7月,从武威凉州区磨嘴子汉墓群中发现并清理出480枚木简,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仪礼》中的内容,而《仪礼》是儒家十三经中的一经。1981年,武威有出土了《王杖诏书令》木简,标志着儒学思想已经渗入人的各个方面。从西汉末年的隗嚣、窦融、梁松、梁竦重儒学到东汉末年的地方行政官员举办官学,推崇儒学。1972年,武威磨嘴子出土了儒者的服装,揭示了儒学在河西地区的广泛普及的现象。[5]在五凉政权更迭兴衰时期,前凉张轨就是以“儒”治理所在的郡县。对当时社会混乱、学业不振的现象,以儒学而治理;整顿贵族学校、立私学校,聘请学者授课。西凉李暠重用很多学者,一时之间群英齐聚敦煌,并在学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这时期的五凉文化是以敦煌为中心,且十分盛大。这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张重华、马岌等人,有许多的优秀作品被编入《凉记》《凉国春秋》等,但是这些作品大多已经被毁坏或遗失。这时期盛行的儒学,促进了河西地区儒家思想的繁荣发展,对河西地区的教育、文化、思想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6]4904A077-FAFD-4BFC-B8AD-DAF5DF041DB3

(五)五凉文化引发了乐舞的流行

五凉时期,乐舞被引入河西地区,有的乐舞经过改良后,就形成了兼具西域和本土特色的音乐、舞蹈。随后,隋唐时期又将乐舞归入官方乐舞。在乐舞整个流行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数乐争鸣的盛况。流传的乐舞有鬼兹舞、天竺乐、西凉乐、清商乐等。鬼兹舞是吕光在征伐西域时带到河西地区,之后又流传到中原,从北朝到隋唐,该乐舞风靡一时,且它大多为鼓乐。天竺乐是张重华先请了乐伎至河西,后天竺国的王子将天竺乐正式带入河西。西凉乐本源自于鬼兹乐,是鬼兹乐结合了河西本土乐和清乐而融合成的新乐,该乐在十六国北朝时十分盛行。清商乐来自中原,历经西晋永嘉之乱、前秦平定前凉、刘裕灭秦的历史之乱后,从有到无,再到有,清商乐的盛行时期是在魏晋。这些乐舞的特点是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且有种共生的韵味在里面。五凉时期乐舞的发展十分繁荣,并且该乐舞是在魏晋南北朝的北方地区率先发展,乐舞的流传既丰富了文化艺术的种类,又推动了地区文化艺术的变迁。

五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它在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同时,又是各个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结合体。五凉文化既带动了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发展,又带动了人才就业的问题,从而引起对佛学和儒学文化的学习狂潮。

(六) 五凉文化促进了姑臧冶铸业的发展

姑臧是除西凉外其余四凉的都城,且逐渐形成了以姑臧为中心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优势。依据姑臧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背景,冶铸业的发展得到了可靠的保障。五凉时期战争频发,需要储备大量的兵器和器械,如刀、剑、弓、弩等,进而带动了冶铸业的发展。从史料《晋书·张轨传》中的记载可以推理出张轨进献和征战所用的大量兵器护甲都是出自姑臧,并且姑臧城内应有铸造团队和丰富的铁等矿资源。之前提到过姑臧七城的建筑规模之大,带动了铜器装饰品的发展。1966年陕西省西安市发现了前凉时期的泥筩,据《晋书·张轨传》记载,该物件是前凉国王张天锡所在时期的宫廷用器。在1976年武威城出土的墓室中发现铁质单蹬、铜质装饰品;同年,在阿斯塔纳古墓群的墓室中发现铜器、铜鱼形刀(且十分精致)等,这些物件根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蒙逊遗孀在逃亡路上,葬于阿斯塔纳的陪葬品;1986年武威城出土铜削、铜扣器及钱币等;1980年之后,考古学家陆陆续续出土了两批前凉时期的钱币,其中一批达到了一万四千多枚钱币;2004年出土了三公铜镜和四神规矩铜镜。这些数据表明五凉时期姑臧的冶铸业十分发达。也正是因为五凉时期铸造业的繁盛,使得姑臧渐渐成为了河西地区的工艺中心。[7]

四、加强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影响的措施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提出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加强我国在国际中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呼吁世界认识五凉文化,继承并传播、发扬并创新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一)呼吁认识五凉文化

五凉文化作为中原和西域文化融合的产物,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深远。且五凉文化直接推进了北魏拓跋氏等对汉化的影响,并对中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五凉文化的认识可以直接通过举办宣讲活动,营造五凉文化历史广泛传播的浓重氛围。武威市理论学习中心也曾组织过以五凉文化为主题的学习会、讲坛,并且还特意邀请了河西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参与讲座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加强人们对五凉文化的认识,又可以为大家解答对五凉文化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不解之处。

(二)继承并传播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影响

在国家方面,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熏陶人民,发展文化,丰富和充实人民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继承、传播传统文化,才能平衡物质所带来不了的空虚感,人民在精神方面才会更加充实。在个人方面,传承文化也是对个人发展的潜在要素。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个人方面出发,继承并传播文化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继承和传播五凉文化也将是五凉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例如开展对五凉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创作一系列以五凉文化为切入点的学术作品。具体工作可以通过整理五凉文化时期的文献来编撰书籍,如《五凉名儒》,再经过编印并出版《五凉文化专刊》。通过这种方式对继承并传播五凉文化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五凉文化的传播也可以通过建立博物馆来实现,博物馆对五凉文化的展示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如武威市建立的博物馆,地理位置位于南城门楼,该地理位置使得五凉文化更接近于环境,即形成了优质的观馆环境,但是这种传播方式的成本过高。还可以组建有关五凉文化的宣讲团,如在武威市的宣讲团,经过宣讲团的努力,直接到现场听講的人数达到了2000多人,网络上的点击量也达到了30万次。

(三)发扬并创新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创新是指引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成果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五凉文化是甘肃一带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尽管依靠目前的宣传方式也可以对五凉文化进行传播,但是随着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宣传方式的效率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唯有创新宣传方式,才会加深五凉文化对该地区、该国家,甚至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之前的对五凉文化的宣传方式是通过博物馆、论坛、宣讲会进行传播,这些方式的筹备成本过高,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扩大五凉文化的影响。目前最常使用的快速传播的方式是短视频的录制,这种方式的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五凉文化可以通过录制如《话说五凉》《凉州文化》等文化类短视频节目,并通过每日日报、电视台、公众号等多媒体传播途径,发扬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影响是该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五凉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为出发点展开探讨,并针对如何传承五凉文化展开论述。传承五凉文化,既有利于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又利于扩大五凉文化对国家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五凉文化.百度参见.http://www.lzwenhuawang.com/list-24-1. html.

[2]王其英.五凉文化的形成及其内涵与影响[J].发展,2009(5):153-155.

[3]贾小军.五凉文化及其历史贡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6):80-82.

[4]梁军.五凉文化述略[J].理论前沿,2013(1):118-120.

[5]《五凉名儒》序言:五凉时期的儒家文化.百度参见.

http://www.lzwenhuawang.com/show-24-1013-1.html.

[6]封立.辉煌灿烂的五凉文化[J].甘肃教育,2013(1):95-96.

[7]五凉时期姑臧冶铸业的发展.百度参见.http://www. lzwenhuawang.com/show-24-895-1.html

作者简介:柴玉蓉(1981-),女,陕西西安,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学。4904A077-FAFD-4BFC-B8AD-DAF5DF041DB3

猜你喜欢
佛学乐舞河西
霍去病与河西四郡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河西玉米分级卖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从祭孔仪式的乐舞看文化的传承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回乡是一种疼(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