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分析

2022-07-07 20:16王书安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理念现状

【摘要】文物不仅仅是古代社会文明的物质象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做好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对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立足于实际角度,对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理念、原则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基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现状来讨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希望借此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进而促进国内考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理念;现状;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8-214-03

【本文著录格式】王书安.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分析[J].中國民族博览,2022,04(08):214-216.

当前时期,怎样保护文物成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话题,若不能妥善保存文物,那么就会导致文物受损,此时损失的不单单是物质文明,更是对精神文明的摒弃和亵渎。尤其是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被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正规化的文物保护理念,并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有效处理文物保护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此才能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长久地发扬、传承下去。

一、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一)文物特殊性质不容忽视

通过考古挖掘所获取的文物,基本上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具备不可再性特点、不可复原性特点以及不可替代性特点,所以说这些出土文物都是珍贵无比的。在考古发掘现场进行文物保护,主要目的就是在掌握文物特殊性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上还原文物、遗址的原貌,进而获取相关历史信息、文化信息,而上述信息则是其他事物无法传递的。

(二)文物难以还原

无论是哪一种文物,均具备特定的价值和影响,文物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象,其更是一种文化精髓的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文物由于战争影响而受到损坏,如四羊方尊在抗战时期严重受损,后期虽然对其进行了多次修复,但仍不能使之还原型出之前的品质。还有就是殷墟文字和马王堆帛书等文物,考古工作者虽然潜心修复,但仍无法还原出文物本来的样子。

(三)文物不可再生

因为文物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特征的直观显示,它可以将传统的艺术加以再现,具备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超高的艺术价值,若是遭到破坏,那么便不能恢复到本来的模样,所以做好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在考古发掘现场对出土文物进行精细化的保护,可以全方位保障古代文物的完整性,并且还能够更好地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亦可促进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四)提升出土文物质量

进行考古文物发掘的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损伤,此时便会削弱文物的自身价值。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主要思路,通过控制出土文物所处环境,以及有效处理微生物腐蚀、害虫侵蚀等情况,保障出土文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

(一)保护为主,综合发展

在对出土文物进行保护时,其工作的关键点在于以保护为主,也就是说要对文化本体和原生环境的保护工作重视起来,这是使文物保护工作有条不紊推进的前提与基础。在国内长期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一直以来都会将保护置于次要位置,普遍重视对文物的利用,很多考古单位热心于申报文化遗产,但对文物和遗产的保护却没有提高关注,正因为文物保护工作没有做到位,后续的文物开发和利用工作也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考古发掘现场进行文物保护时,考古人员一定要坚持“保护为主、综合发展”的理念,期间要正确梳理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之间的关系,要将保护为主的理念贯穿于考古发掘的全过程。另外,考古机构要委派专职人员负责文物保护工作,同时要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重视起来,如此才能让文物得到长久保存和有效利用。

(二)抢救第一

“抢救第一”实际上是弥补文物保护缺憾的一种模式,并且也是文物不可再生性在考古发掘工作中的体现。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存,其不可再生性特点尤为突出。现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备受影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给考古发掘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很多具备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的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险情,各种对文物的“建设性”破坏情况屡屡出现,文物保护经费严重不足,文物保护队伍人才数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上述问题的存在均影响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要改变因循守旧的文物保护理念,要认识到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和文物保护抢救的紧迫性,还有就是要做好常态化的文物保护工作,将文物保护视为文物抢救的一种手段,日常文物保护工作要连贯起来,禁止片面性的大修,要及时的做好日常养护,防止文物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三)合理利用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主要目标便是“合理利用”,需要在保障文物安全和永久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上发挥文物在国内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优势与作用。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以提升文物的利用效率,从而才能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常态化发展。文物保护是为了使文物未来得到更好的利用,而合理地利用文物资源也是对文物的一种有效保护。文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所内含的信息不能自动释放出来,需要考古工作人员去挖掘、认知以及揭示,并且最后去升华文物的内在价值。而文物本身具备着不可再生性特点,所以这就意味着在开发和利用文物时,要分析文物利用的合理性,而如何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文物的社会教化效果,让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得到长久延续,便成为了每一位考古工作人员都应该侧重思考的问题。

三、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原则分析

(一)少干预原则

考古发掘现场中出土的文物,若确定其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下,就务必要减少对文物的干预。若文物在刚出土时,其状态良好且不用过多处理便可保存,那么只需对其进行包装即可。考古工作者一定要谨记,最少的处理就是最好的处理。

(二)可再处理和可逆性原则

所谓可逆性,指的就是对文物进行相关处理时,在日后还可以在不影响文物现状的基础上将其清除。可再处理性是指即便存在无法清除的材料,也不会对后续的处理和研究工作产生影响。可再处理性任务中,所有文物保护处理技术的应用均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一般都存在局限性特点和阶段性特点,因为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更新、更好的技术出现。

(三)提前取样原则

在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之前,考古团队需要提前做好文物调查和文物勘探等一系列工作,并要科学合理地制订考古发掘规划。考古发掘中的各项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对文物造成污染,分析结果很有可能不准确,所以就务必秉承提前取样原则,如此才能为之后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现状分析

(一)人才稀缺且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国内文物保护基础设施情况相对来说有点差,这便难以满足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文物保护工作具备着较强的专业性,不仅仅对设备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也对考古挖掘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文化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普遍使用的都是手铲和毛刷等简易工具,如此便无法实现文物保护的目标,再加上考古团队的资金受限、文物保护实验室难以有效建立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质量。

(二)重视度不足

绝大多数考古单位领导者和从业人员均毕业于考古专业,所学知识以考古学知识和历史学知识为主,并且侧重于田野考古,但是他们对现代文物保护技术却了解不是太多,文物保护理念也有点落后,进而导致在实践工作开展中不能有效提取有机文物。还有就是因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并且还要进行大量的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投入,一些考古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就会造成文物保护工作效果不达标,这必将会限制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三)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相互矛盾

考古发掘工作主要是借助合理的发掘技术、发掘手段,使文物顺利出土,但考古发掘工作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破坏性,尤其是在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时,一般都会对清理出来的遗迹、文物等进行采集和记录,但是却没有及时进行保护,有时考古发掘现场中设备运行不好,就会造成文物和遗址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譬如金沙遗址首批挖掘出来的象牙文物,因为考古人员没有对现场进行妥善清理,也没有对文物进行加固,导致很多象牙受损。像上述类似情况还有很多,这便与文物保护工作理念相悖,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要处理好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关系,唯有切实加强文物保护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促进这两项工作协调推进,方可从根本上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

五、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技术与方法

(一)技术

第一,套箱提取。套箱提取是文物提取技术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模式,考古工作者通过利用木质框架结构,对土质台基周边进行加固处理,这样便可深度提升土质台基的稳定性,使文物提取更加安全。套箱提取的步骤如下:首先,将文物周围杂物和泥土清除干净;其次,使用木质框架将土壤紧密包裹起来,由此对文物周边进行加固,在此期间要保证土质台基紧密接触加固模板的内外两侧;再者,掏空土质台基的底步,要在插满底板之后使用绳子和铁丝等工具将框架和地板稳固衔接;最后,在底切处理工作完成后要做好刚性支撑,要将刚性支撑板置于底切处理板相同的水平位置,接下来对整体提取的另外一端施加推动力,将整体提取块从底切处理板上移至刚性处理板上,最终便可成功提取文物。

第二,绷带法。通常而言,对小型文物进行提取时才会使用到绷带操作法,需要使用纤维织物绷带,将土质台基底部土地包裹起来,进而起到一种支撑作用。实际处理时,若绷带不能为文物土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那么工作人员就要在绷带上涂抹加固剂,抑或是使用石膏进行加固。还有就是在进行底切处理时,可使用金属工具做支撑,如此便可将文物顺利提取出来。

第三,湿度控制。针对水饱和度较高的木质、竹质类文物,要使用清水浸泡的方法去保证文物原来的湿度,而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文物,可使用封闭式处理方法防止文物湿度流失。当前保持文物干燥的方法便是使用干燥剂,而硅胶干燥剂最为常用,因为此类干燥剂具备着无毒、无味、无污染等特点,所以使用它可以对文物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第四,遮光与氮气保护。黑色塑料袋有着良好的遮光效果,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使之不受紫外线照射,并且塑料袋价格低廉,值得推广和应用。考古人员要使用空气制氮机去保护文物,旨在避免出土文物产生风化情况,通过这种方法让文物和外界空气、水分隔绝,使文物处在低温密封状态下,这样便可让文物维持本来面貌,使其考古价值得以长久延续下去。

(二)方法

第一,人才建设。考古人员是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养如何决定着文物保护的最终成效。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考古工作者的培训工作,针对现有考古人员,相关部门要立足于其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正规化、常态化的培训体系,要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向工作人员传授关键保护技术,由此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考古团队要和高校紧密合作,通过在考古专业中增加文物现场保护专业,引导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文物保护意识,通过文物现场保护技术的教学,培养一大批先进的、综合性的考古发掘人才。考古单位还要创设人才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入驻团队,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创新理念。提升考古团队领导的文物保护意识可谓至关重要。考古发掘团队领导者的思想理念左右着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成效,所以作文领导首先要树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理念,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考古发掘工作流程中,将实验室考古发掘工作向考古发掘现场转移。另外,地方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强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补给,持续做好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和文物实验室库房建设等工作,如此才能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切实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协调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若想不断提升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成效,要便是要协调好考古发掘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之間的关系,要让广大考古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密不可分,之后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优化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文物保护流程,让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齐头并进,如此才能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亦可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效果。作为国家文物局,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持续加强基层文物保护队伍构建,还要加强对考古领队资格的审批,期间要将文物保护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进而引导考古工作单位朝着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工作方向发展。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丰富研究成果,结合自身考古情况,不断地创新文物保护技术,一同振兴考古事业。

六、结语

综上所述,考古发掘工作的综合性特点、系统化特点十分突出,并且该项工作所涉内容繁多,若是置现场文物保护工作于不顾,就必然会对后续的文物研究工作造成阻碍。当前时期,国内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针对此种情况,新时期的考古团队,一定要树立新型文物保护理念,并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也要加强对考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另外还要持续优化相关规章制度,让考古工作人员灵活使用相关技术去更好的保护文物,进而全面提升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能效,推动国内考古挖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静.考古发掘工地出土文物的科技保护——记一件铜盉的保护修复[J].文物春秋,2012(1):54-57.

[2]王重阳.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科学意义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6):164-165.

[3]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西魏乙弗虬及夫人隋代席氏合葬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20(1):33-48.

[4]李玲.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田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技术[J].江汉考古,2012(2):98-104.

作者简介:王书安(1978-),男,大专,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考古发掘、考古勘探。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理念现状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